标题:净土探微-第九章(三) 内容: 第二节弥勒六部经“弥勒六部经”又称“弥勒菩萨六部经”,系指叙述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及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提成佛时,其国土、时节、种族、出家、成道、转法轮等事之六部经典。 即:①《观弥勒上生经》,沮渠京声译;②《弥勒下生经》,鸠摩罗什译;③《弥勒来时经》,译者不详;④《观弥勒菩萨下生经》,竺法护译;⑤《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⑥《弥勒大成佛经》,鸠摩罗什译。 其第一、第四和第六三部,另称为“弥勒三部经”。 “弥勒净土”是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所叙述的净土,弥勒菩萨是原始圣典中提到的唯一菩萨。 当然,《阿含经》中对“弥勒净土”的描述是最原始的,也是比较朴实的。 以后所有大乘经群所刻划的弥勒菩萨及其净土世界,皆源于《阿含经》。 这里,将有关弥勒菩萨的经典择要简要如下:《观弥勒上生经》全一卷,全名为《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又称《弥勒菩萨般涅盘经》、《观弥勒经》、《上生经》。 刘宋沮渠京声译。 本经为“弥勒净土”信仰所依主要经典之一。 内容叙述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天宫,为教化诸天,昼夜六时说法。 其中对天宫之描写,远较《弥勒下生经》精彩,颇能动人心弦。 又谓,欲往生天宫,必修行十善,念佛形像,口称弥勒之名。 以此功德,并可超越九十六亿劫生死罪。 此经之种种观点,与《观无量寿经》所说之观点相通,故此二经可视为于公元4世纪末同时成立。 且由“如《弥勒下生经》说”之语,知本经当成于《弥勒下生经》之后。 又有关本经之注疏有多种,如吉藏之《弥勒经游意》一卷、元晓之《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窥基之《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赞》二卷等。 《弥勒受决经》全一卷,又称《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成佛经》、《下生成佛经》、《当下成佛经》、《弥勒当来成佛经》、《弥勒下生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 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提成佛之事。 《弥勒来时经》全一卷,译于东晋,译者不详。 与竺法护所译《十七纸下生经》(已佚)、鸠摩罗什所译《弥勒下生经》为同本异译。 然本经说法中肯,尤以最初及最后之叙述方式,异于其他诸经,颇堪注忌。 经初无“如是我闻”之句,以“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为始,终于“弥勒佛劫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当来下”。 或谓本经系节录其他经典,故有此型态出现。 《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全一卷,又称《观弥勒下生经》、《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弥勒当来下生经》、《下生经》。 西晋竺法护译。 古来说“弥勒下生”诸经中,本经最受重视,亦流通最广。 内容叙述未来蠰佉转轮圣王时,弥勒自兜率天宫下生,以修梵摩为父,梵摩越为母,成道后教化善财、父母等八万四千大众,并与今世之释迦牟尼佛同对众生劝说三乘教法。 又大迦叶于过去诸佛时,善修梵行,修十二头陀行,故得佐弥勒劝化众人。 本经之对告众为阿难,乃本经之一大特色;其他经之对告众则多为舍利弗。 本经之异译本有鸠摩罗什及唐代义净各译出《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 注疏有憬兴之《弥勒下生经疏》一卷、善珠之《弥勒下生经义疏》一卷、及不详作者之《弥勒下生经述赞》一卷等。 此外,考证本经实系僧伽提婆所译《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之《别生经》,而唐代误以竺法护为译者,而竺法护所译《十七纸下生经》早已散佚。 《弥勒下生成佛经》全一卷。 唐代义净译。 本经与鸠摩罗什所译之《弥勒受决经》皆为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之同本异译。 与鸠摩罗什译本相较,本经具有单独经之体裁,且以偈文为本经主要部分,然而有关大迦叶之事迹则全无记述。 《弥勒大成佛经》全一卷,略称《弥勒成佛经》。 鸠摩罗什译。 本经在“弥勒经”中具有最完整之型态,内容亦最丰富,故冠以“大”字。 内容记述佛陀因舍利弗之间,在摩伽陀国波沙山说弥勒出世之时代及国土。 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 发布时间:2025-08-07 09:49:24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