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谓善恶因及祸福果,皆追命根所生处也 内容: 经文上讲得好,『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 这几句里头,「爱欲牢固,故云爱保。 贪心深重,故云贪重」,爱保,贪重。 身心,「心劳身苦,如是至竟」,一生劳苦,一直到命终。 「但所得者,只是独死独去,无一随者」,死了以后一个也带不去,一样都带不走,叫独死独去,都是讲的事实真相。 「《嘉祥疏》曰:无一随者,神识孤游戏,财留在自界」,也就是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话要记住,真话,常常看,常常想著,人到最后决定是独死独去,无一随者,没有人随你的。 嘉祥大师说得好,财留在自界,自界是自己现在这个地球,你的财物都留在地球上。 神识孤游戏,我们今天见闻觉知是神识,眼能看、耳能听,六根起的作用。 孤是孤单,没有人陪你,神识孤游戏。 你一生所想求的、所贪的、所拥有的,一样都带不走,留在这个世间,唯有业随身,佛门里头有两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知道的人很多,但是这两句话,被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人,虽然会念,虽然很清楚,但是没有警觉到,还是不断造恶业,还是追求贪欲,搞贪瞋痴。 这两句话真正搞明白了,是什么样子? 万缘放下,彻底放下了,对这个世间一切不再去追求了,不想再拥有了,得大自在。 为什么? 这两句话是看破。 这一段经文跟黄老居士的注解都是属於看破,真看破之后放下了,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能随缘,放下就不再造业了。 应该每天干什么? 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完全对了。 「生平所作善恶之业,及所感福祸之果,则不相舍离」。 你天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都是造业,不是善业就是恶业。 一般人恶业多、善业少,学传统文化、学佛的人,善业多、恶业少,都在不断。 所以所感福祸之果不相舍离,真的不是假的,每天就干这个,天天都有因,天天都有果。 所以经上讲『追命所生』,它追逐你。 义寂大师说:「谓善恶因及祸福果,皆追命根所生处也」。 「追」是追随、追逐。 「於是后世」,『或在乐处、或入苦毒』,「乐处者,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这乐处。 「苦毒者,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无法避免。 底下说明了,「苦者痛苦,毒者毒祸」,形容什么? 「痛苦之极,故云苦毒」,经上讲的句句是实话。 换句话说,我们把它做个总结,人的一生,把它缩短到一天,从早到晚,意思就是从我们出生到我们死亡离开这个身体,全是业报。 这一生当中,造善业,心生欢喜;造恶业,心生烦恼。 一定要知道,起心动念已经在造业了,叫意业。 业分三大类,身体造作的叫身业,口里面的言语叫口业,起心动念叫意业,身语意,或者叫身口意三业。 无始劫以来,我们出不了六道轮回,生生世世不是在三恶道就是在三善道。 那我们想一想,不想多,想一天,今天一天,我们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 是善语多还是恶语多? 身体动作,善行多还是恶行多? 我们今天一天的祸福,延到明天,今天是现前,明天是后,到明天,从早到晚,这又一天过去了,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人生在世就是玩这个把戏,不好玩,很苦。 谁能救我们? 佛菩萨能救。 佛菩萨教导我们,苦,离苦得乐,离苦要离究竟苦。 究竟苦是什么? 轮回,六道十法界,究竟苦。 究竟乐是什么? 很简单,究竟乐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 极乐世界没苦。 为什么没有苦? 它没有苦因,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起心动念善、言语善、行为善,它是究竟善,我们讲纯善,所以它的果报是极乐。 那个地方,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不但没有苦的业,果没有,连苦的名称感觉都没有,叫离究竟苦,我们得干这个事情,这个救度众生叫彻底救度了。 今天我们帮助全世界人离苦得乐是短暂的,所以没有帮助人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大,那是帮助他得究竟乐、离究竟苦。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 就为这个,但是我们每天不能不工作。 不工作,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 是有工作的。 这个工作一定要利益众生,决定不要想到利益自己,利益自己是罪是苦,利益众生是乐。 不管做成做不成都乐,做成了,快乐;做不成了,众生没福。 遇到障碍,不是我不做,是众生没福报,所以对自己来讲还是乐,不为自己就好,念念不要把众生忘掉,像诸佛菩萨一样。 诸佛菩萨只有一个念头,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罪苦众生离苦得乐,他不是一个地球,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众生。 我们要发这个心,这心量多大,心量愈大愈快乐,愈小愈痛苦。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14集) 发布时间:2025-08-22 10:51:0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