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求福、求寿、求财、求子 内容: 求福求寿求财求子等,心诚求之,有求必应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药。 梵语阿伽陀,华言普生,亦云总治。 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 念佛一法,能除八万四千烦恼,亦复如是。 所以念佛法门,包罗万象。 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 以其为诸法总持,故得无法不备,无机不收也。 佛唯欲众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然众生根机不一,心愿各别。 或有众生求福求寿求财求子等,只要心诚求之,有求必应。 此虽是世间法,然接引下根,渐种善根,故亦满愿。 若论佛之本意,唯欲众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临终接引往生西方。 一得往生,便出三界轮回之苦。 从兹渐进,以致成佛。 方为念佛究竟实义。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欲儿女成贤人,当为培福,不当为积财欲儿女成贤人,当为培福,不当为积财。 财为祸本,汝等看多少白手起家者,皆由无钱,自勤而来,而大富家多多不久房产一空。 故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能读则读,不能读,或农或工或商,各有一业,为立身养家之本。 女子若有钱,明道理,钱固为助道之本,不明道理,则害其女,并害其婿,并害其外孙孙女矣。 汝母善理财,幸汝家祖德深厚,故兄弟姊妹,皆贤善和睦。 或于一人,有偏私偏爱,亦不至彼此计较,然不可以此为法。 须令儿女永无计较之嫌隙可生,及倚恃之骄情长起,庶几家道兴而子孙通皆循规蹈矩矣。 光之性情多络索,以汝兄弟以光为师,恐后来或致儿女受害,故为絮叨及之,切勿谓所说无因,视作废言,幸甚。 但祈汝兄弟认真念佛,则为报母之恩,亦为报佛之恩矣。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周孟由昆弟书》)欲子孙不趋败途,当为广积阴德欲子孙之不趋败途,共入正道者,当以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为定南针。 则世俗习染之恶浪滔天,黑云障日,亦不至不知所趋,而载胥及溺。 否则纵令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亦难保不入洄澓,而随即沉溺矣。 况绝无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之望之世道人心乎。 须知阴德二字,所包者广。 成就他人子弟,令入圣贤之域,固属阴德。 成就自己子弟,令入圣贤之域,亦是阴德。 反是,则误人子弟固损德,误己子女亦损德。 力能兼及,何幸如之。 否则且就家庭日用云为,以作为圣为贤之先容,正所谓即俗修真,现居士身而说法者。 祈以此意,与令友,及一切知交,剀切言之。 亦未始非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一端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与永嘉某居士书》)深信因果,乐天知命且勿谓吾家素寒,不能广积阴德,大行方便。 须知身口意三业皆恶,即莫大之恶。 倘三业皆善,即莫大之善。 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报应。 侃侃凿凿,依安士全书等所说,为其演说。 令其始则渐信因果,继则深信佛法,终则往生西方,了生脱死。 一人如是,功德尚无量无边,何况多人。 然须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 自己妻女,能信受奉行,别人自能相观而善矣。 岂在资财多乎哉。 但求不饥不寒,何思财发巨万。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 祖德若亏,便当愧死。 祖业纵亏,有何所伤。 而以来日无多之身,思欲顿复。 徒生妄想,了无实益。 且自随缘度日,便为乐天知命矣。 健寿处世,有顺无逆,世人谁不愿得。 然而得者甚少,不得者甚多。 以宿世现生,无大栽培,无因不能得果故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发布时间:2025-08-23 08:46:4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9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