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尊者:说法 说法明法比丘听闻「佛法」之后,有机会就要说法,说法是跟人分享法、法味、法喜,并了解自己知见佛法的程度,也听听别人的回馈。 透过互动,可洗炼自己的知见,也增长对法的威力的见识及信根。 能说五蕴等,令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可称为「法师」(dhammakathika)(《杂阿含经》第26经)。 佛陀自己觉悟之后,就对五比丘说法转*轮。 佛陀也鼓励已证悟的比丘说法、布教,「诸比丘! 去游行! 此乃为众生利益、众生安乐、哀愍世间、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切勿二人同行。」(《律藏》〈大品〉)佛陀对心解脱慧尚未成熟的罗睺罗,也鼓励他去说法,包括:五蕴、六入处、因缘法。 说法可增长解脱慧。 之后教诫他对所说的法,「独于一静处,专精思惟,观察其义。」再进一步教导他,眼等无常的法义,最后罗睺罗成就阿罗汉果位(见《杂阿含经》第200经)因此,「说法」这一项,在修行的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量。 说法,第一、必须有次第。 由浅入深,立基于此时此地的法,再旁及其它。 第二、必须忠实于法与律。 不可玩弄法律,更不可「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第三、可使众生获得实际的法益。 佛陀的说法原则可作参考,在《长阿含经》〈清净经〉(并参考《中部》58经〈无畏王子经〉),佛说:「过去世事虚妄不实、不足喜乐、无所利益,佛则不记(说);或过去事有实、无可喜乐、而无利益,佛亦不记;若过去事有实、可乐、有所利益,佛亦不记;若过去事有实、可乐,有所利益,如来尽知,然后记之。 未来、现在,亦复如是。 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应时语、实语、义语利语、法语、律说,无有虚也。」学习佛陀说法使人获义利的原则,有时不可爱、不可意(良药苦口,拂逆人意),还是要说、要劝诫。 说法,不只使自己、他人获益,也使如来正法不败坏,长住于世。 (《嘉义新雨杂志》第25期) 发布时间:2025-09-11 11:15:19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