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法品节录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明法品第十八》节录 内容: 明法品节录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明法品第十八》节录二上梦下参老和尚佛子。 菩萨摩诃萨。 复有十法。 能令一切诸佛欢喜。 何等为十。 一者精进不退。 精进不退,这个大家都懂,懂是懂,但是常退,不是不退。 精进修习的不够,指我们的心,不是指行为。 因为心是主者,在华严经里讲的多数是心,一成一切成,你的心成了,一切法都成了,万法唯心生,万法也唯心灭,所以说要精进不退。 二者不惜身命。 一般来讲,我们人生当中最尊贵的就是生命,我们学佛的弟子们换了,换什么呢? 佛所说的法最尊贵,比生命尊贵得多。 为了法,为了让一切众生觉悟,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轻。 三者于诸利养,无有希求。 凡是有利益的事,我们不去求它。 为什么? 有利必有害。 莫说你求的时候用种种手段,想种种办法,求到了,是祸害。 在家的弟子求福报,供养你,供三宝,你把他转出去就是了,给他增长福报,越转越大,不必贪求利养。 跟我们好多道友说,求是求不到的,化缘,没有缘你化什么,有缘,有缘不用你化,他会送来的。 咱们普寿寺大米白面,吃不愁,穿不愁,咱们化缘去了? 人家送来的呀。 但是你要晓得:常住一粒米,重于须弥山,也不要说那么重啦,吃起来怪害怕的,哪有那么重的,就是你的心,于心受之无愧。 起码人家供养的,让人家得福。 那我们自己没力量啊,你是没得力量,谁有力量啊? 佛菩萨有力量。 你不是每天念经嘛,把你念经的福德,求三宝加持的福德,转供养给他们。 他们供养你的是衣食,那我们供养他们的是什么呢? 福报。 让他身心健康,所做事业顺利。 但是我们自身--发菩提心的人,于利养无所希求,无所希求,那求什么? 求法。 有法就足够了,就满足了。 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虚空。 我们所求的法,不是在相上执着。 一切法皆如虚空,佛教授我们的法,如虚空,不是虚空,你观想象虚空,而我们这个是真空,真空不空。 五者善能观察,普入法界。 每一法都是法界,这是从理上观,要从我们的心里观,我们的心是遍的。 六者知诸法印,心无倚着。 法印,翻过来,印证诸法。 佛教授我们法,怎么样印证呢? 法印很多,有一法印,二法印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用法来印证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心来印证法,让我们的心,跟法相结合。 为什么讲印证呢? 用佛所说的法来印证我们的心对不对,我们不知道对不对啊,拿佛所教授的法印一印证就对了。 例如说吧,我们怎么样观想? 说一切法无常,怎么样无常的? 要是这件事,合符佛所说的印证,那就是真实的,要违背这个,就是不真实的。 一切法空,没有真实的,如梦幻泡影。 一切法苦,你要一执着,一贪求,苦就来了。 一切诸法无我,你观想,哪一法是我。 一切法寂静,法本身是寂静的,是你的妄念心使它不寂静,这就是法印,印证你的心,以法印心。 你有贪爱没有? 说没有,我能观无常了,就没贪爱了,有什么可贪爱的,都是无常的嘛,这样用法来印证的。 七者常发大愿。 常时发大愿,愿成佛,愿度众生,愿庄严佛国土。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都是大愿。 这样能成就你的清净忍。 八者成就清净忍智光明。 咱们说忍,没有智慧是忍不了的。 你看不破,没有智慧。 看不空,没有智慧。 不能观照无我,没有智慧。 你怎么能发起大愿来,怎么能够有清净忍? 忍,有多种解释。 对甚深的法义认可,也叫忍,佛说的无常法,我认可了,确实是无常。 咱们有一法能够进入、深入的话,就成道了。 知道无常,你还贪爱吗? 什么也不贪爱了。 知道无常的都放得下了,看得破了。 看得破才放得下,但这个得靠忍力。 这里讲清净忍,对于佛所教授的法,我们确确实实认知它,是智慧的,是光明的。 九者观自善法,心无增减。 同时观我们所做的好事、善法,所做的一切善业,观自己所做的善法。 对我们心体上说,我们的清净心,就是我们讲《华严经》的法界心,大方广的大,我们的本体那个心。 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发菩提心成就佛道,成就到最后,我们的本体那个心,没增加一点,还是原来本具的。 我们堕落到地狱,堕落到众生,经过无量劫无量劫,也没减少,还是你的心,无增无减的。 十者依无作门,修诸净行。 佛子,是为菩萨,住十种法,能令一切如来欢喜。 修了一切善法,修了三大阿僧祗劫,修了无量清净道业,无作--做了没有做,这才叫清净梵行,这才能令诸佛欢喜。 发布时间:2025-10-06 10:51:3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