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金刚经浅释(依法出生分第八) 内容: 摘自金刚波罗蜜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 于此经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 即非佛法。 这一段文是说的一切的佛和一切的佛法都从这一部经生出来。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 “于意云何”:说,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 我现在说一个例子。 什么例子呢? 就是假设有一个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以用布施”。 这个福德多不多呢? 这个人所得到的这种福德呀,是多,是不多呢? 这是一个探问的口气,询问的口气,问须菩提。 什么叫“满三千大千世界”呢? 这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叫四大部洲。 这四大部洲,就一个日月,这叫一个世界。 这一个世界集成一千个世界;一千个一个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 再集成一千个小千世界,这叫一个中千世界。 再集成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 怎么叫三千大千世界呢? 因为一个小千、中千、大千,这三次说这个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多个日月、三千多个须弥山,不止三千! 这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日月;再加这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那么再加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 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有无量诸佛国土啊,都在这里包含着了。 所以,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所有这个法界都在内了。 那么这不过总起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 那么其实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这没有一定的。 所以,这个日月也就或者多过三千,或者稍为少一点这么多。 因为法无定法,你不要执着一定是三千个。 不过这总而言之,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世界。 这么三千大千世界,里边所有的七宝,你说有多少? 这七宝是什么呢? 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这么多的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 这个“满”字,就是充满的意思。 那么充满这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七宝有多少? 这个数量,是太多了。 “以用布施”,用它来,作布施。 这布施不是布施一点点,不是舍出来一点点,是把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七宝都舍出来了,都作布施了。 “是人所得福德。 宁为多不。 ”这个人,你说,他做了这么大的布施、这么大的功德,他所得这个福德,你说多不多呢? “宁为多不”,可是你觉得他所得的福德是多不多呢? 这问须菩提。 “须菩提言”: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来询问他,向他来问,随着就说了,说:“甚多。 ”说这个福德呀,甚多。 可是,虽然说甚多,“世尊。 何以故。 ”说,“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什么缘故说这个福德多呢? “是福德”,说这个福德呀,是个福德相,是个有形有相的,还不是福德性。 这个性,福德性是无相的,是没有形相的。 虽然这个福德多,也祗是福德相,这是个皮毛,而不是真正的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因为这个,所以如来说,这是福德多。 其实这个是个相而不是个性! “若复有人”:释迦牟尼佛又说了,说,假设“若复有人。 于此经中”:在这个《金刚经》,这一部《金刚经》的里边,怎么样呢? “受持”:“受”,怎么叫受呢? “受”就是领受于心,谓之受;“持”,就是执持于身,谓之持。 受就是心里的受用;持就是由身体来力行,来实实在在地去行持去,去做去,依照这个经典去做去。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金刚经》,不要说全部的《金刚经》,要是,你能诵乃至四句偈等。 这“四句偈等”,有的说是“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以这个色,有形有色的,来见我,你以这个色相来见我。 “以音声求我”,或者你,以有这个声音的这种声尘来求我。 “是人行邪道”,这个人哪,他是行一种邪魔外道的法,不是真正佛法。 为什么呢? 真正佛法是无形无相的,是空的,是真空妙有的,并不是在相上来用功夫的。 所以你要在你这个假相上用功夫,那简直就是,邪魔外道。 这四句偈,有的说这四句。 有的说是,“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这也是四句偈。 有的说,是“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这也是四句偈。 有的人,又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这都是四句偈颂。 总而言之,这四句偈颂,无论哪四句,你祗要觉得这四句与你相应,你能常常记得它,并且给人讲说,这都叫四句偈。 不必一定死板板的拘定,一定是哪四句。 因为,是无有定法。 你要一定哪四句,那就变成有定法了。 这《金刚经》,是降心离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离一切诸相。 是名诸佛。 ”所以,就不要执着是哪四句偈颂,要把它活起来。 把它活得像什么呢? 像那个生龙活虎似的。 我常说,你讲经要讲活经,把那个经讲得直蹦直跳;跳起来,飞起来,不要讲得死板板的,那个经讲得,越讲越死板,把人讲得都睡着了。 他还以为这人睡着了是入了定了。 哦! 我现在讲经把人都讲得入了定了。 这样,以为自己讲得真是妙了。 其实太死板了,把人讲得听着也不愿意听了,哎! 莫如我睡觉去,比听经还比较妙一点。 所以,这个讲经啊,要把它活动起来。 这四句偈,没有一定的。 哪四句,你觉得它这个道理对你相应,就是那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你以这四句偈的道理为他人说,给他讲说。 你能受持,这就是,自修;你能为他人说,这就是化他。 你自修就是自利,也就是自觉;你为他人说,这就是利他,也就是觉他。 你自己明白了这个佛法,你再能,把你所明白这个佛法讲给一切的人听,这叫觉他。 “其福德胜彼”:你能以这个四句偈,来自己受持,而又能为他人说法,这个福德就胜过前边那个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比他那个功德都大得多! 他那个功德虽然大呀,可是没有你用四句偈,为他人说这种功德大。 为什么呢? 前边那个满三千大千世界,那祗不过是一个财施,用财来布施。 那么你现在用这四句偈,这是最少了。 在这一部经里边,四句偈是最少了! 那么你能为他人说这个道理,演说这个道理。 为什么这个福超过那个财施? 因为这是法施。 法施是一切施中的最为高尚的。 “何以故”呢? 什么缘故呢? “须菩提”,你要明白,“一切诸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十方就是东南西北,这四方;再加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这又是四方:这是八方了。 再加上上方、下方,这是十方。 这十方的诸佛还没有完全包括在内,还要有过去诸佛,过去世的诸佛、现在世的诸佛、未来世的诸佛,都包括在内。 这所以啊,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和这个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皆从此经出。 ”这些佛和法,都是从这一部无相的实相般若流出来的,从那个般若里头生出来的,从这个实相般若生出来的。 “须菩提”:须菩提啊,你要知道,“所谓佛法者”:所谓佛和这个法,你也不要着住到这个佛和佛法上,你也要把它空了。 “即非佛法”:你又要把它空起来,你也不要着到人的相上,也不要着到法的相上,又不要着到空的相上。 你要是执着有佛又着到人相上了;你要执着有法又着到法相上了;你要执着一个有空又着到空相上了。 所以人空,法空,空也空,这叫,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你要不能离一切相,有所执着,那本来的面目、本地的风光、本有的家珍,你自己这个自性的般若,就不会现前的。 那么不会现前,是不是丢了呢? 也没有丢,不过你没有会用;你好像在梦中不知道。 本来你明白的时候,家里有很多财宝;你做梦的时候,把你所有的财宝都忘了,所以不会用。 你要是把梦醒了,连一个大千世界都空了,又有什么执着呢? !有的人就说,这个佛法既然没有一定的,那么为什么又说六度万行? 为什么又说要持戒修福? 那么也不需要持戒,也不需要修福啦! 这是一种邪见--邪知邪见。 为什么呢? 你不着一切相,但是你要依法去修行。 你不要存着有一种执着心,就是你虽然持戒,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虽然你做功德,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 你有所执着就是没有功德;你要无所执着,你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所以你说,如果不持戒;你就说是连戒也不持了。 杀盗淫妄酒,佛法呀,是没有定法的,我杀了就是没杀;我盗了也就是没盗;我打妄语也就是没打妄语。 这就是大邪知邪见,将来一定堕地狱的。 所以切记不要落这种,“豁达空”。 这叫豁达空,拨无因果,没有因也没有果。 豁达空,把什么都空了;罪也空,福也空,一切什么都空。 这将来是堕地狱的。 所以我们人哪,不要落于这一种的毛病上。 你不做功德,你就有罪业。 但是你做功德不要执着你有功德,这是就对了。 你不能不做功德,你也不能不持戒;你要不持戒就会堕地狱的。 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要清楚的。   发布时间:2025-10-07 08:16:04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