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法空」,是什么道理呢 所谓法空,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在天亲菩萨的传记中,看到小乘论师经常跟大乘论师辩论法义,但是《唯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可以立即破除小乘的论点;小乘宗说法是有真实性,什么叫法我呢? 就是说:法有独立自主的体性,也就是心外有法,离开这一念心,有独立自主的体性,这个就是法我。 事实上不然,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水四见,人的善念比较多、善心比较强,看到的是水;饿鬼道就不是了,因为过去生所串习的悭贪烦恼太重了,所以他的心跟水接触,看到的是火;而天人的心,比我们人更善良、更慈悲,所以看到的是琉璃地。 如果水离开了心识,有独立自主的体性,那就不应该三种众生不同的心识,而变现三种不同的相貌。 换言之,既然水有独立自主的体性,那不管是饿鬼的心、人的心,或是天人的心,大家看到的应该都是一样,是不是? 如果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体性,表示它不随因缘变化,表示这个法有真实性。 事实不然,不要说是不同类的众生,同样都是人,也会有差别;比如说看这盏莲花灯,烦恼重的人看到莲花灯,会比较暗淡一点,福报大的人看到莲花灯比较光明一点,这是事实。 这表示什么? 表示莲花灯没有自性,完全是约众生的心识来决定──一切法无我,一切法因缘生。 什么是因缘? 心识就是一切法的决定因缘,你是什么样的心识、它就变现什么样的情况。 这个道理你懂了,后面万法唯识的道理你才会清楚。 就是一切法全是由个人的心识所变现,一切法全是由个人的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识,这一切法就不可得。 我们不要说你跟我不一样,我们说同一个人好了,不久前我们这里打佛七,打佛七之前,我们的内心是烦躁扰动,看谁都不顺眼,打完佛七之后,佛七之前看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打完佛七之后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我看他有很多优点,是不是? 他哪有自性? 是你的内心所变现出来的。 因为你现在的内心状态好,所变现出来的影像也就好。 所谓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 一切法离开了因缘,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体性,完全是由心识的因缘所变现的。 天亲菩萨就是用这样的思想,来破除小乘的法执;如果这个法有真实性,有真实性就是它就不随因缘而有变化,无论什么样的因缘都不能改变它。 它有独立自主的体性,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子。 所以说: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 百法就是宇宙万法,一切万法都不离开我们的心识。 不惟实我本空,亦复实法非有。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佛法讲一切法空,不是说这个法不存在,它有它的作用;是说这个法可以改造、可以改变,没有一个决定的体性。 比如说你现在业障很重,为什么你业障很重? 因为你内心有很多的烦恼。 万法唯识嘛。 那么怎么办呢? 我希望业障早日消除,不是把手剁掉不让它去造恶,就可以业障消除,不是的,问题不在身体。 这个牛车不走,你一生气把车子砸坏了,也没有用,问题是在那只牛。 就是说:虽然我们有很多的罪障、晚上也经常作恶梦,这跟色身没有关系,它都是无辜的,是你的心有问题。 如果你能够不断的修行、忏悔,恶念头一来就转念念佛──因为恶念一起,都是不得了,一个恶念就是未来一个生命的果报,你现在起一个贪欲,未来就是一个地狱之火;烦恼火是会招感地狱火,招感果报火。 从唯识思想:我想改造生命,先改变心念。 烦恼一起来的时候,转念念佛;慢慢慢慢啊我们的内心也是无自性,你不断用佛号来熏它,让佛号由生转熟,佛号的势力一强大,烦恼的势力就薄弱,这个时候你的生命就改变了。 你的念头一变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身体过去有很多病痛都好了;看谁都不顺眼,现在看谁都顺眼,整个法界都转变了;而这个只是花报,下辈子的果报也转变了。 佛经上讲: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为什么我们会造罪? 因为我用手去杀他、我这双手真该死啊! 不是手该死,是你那念心! 罪从心起,手能够杀他,一定是你的瞋恨心去推动你的手,才会去杀他;所以罪业的根源来自于心。 那怎么办呢? 将心忏,调整你那一念心才对。 心若灭时罪亦亡:只要不断的忏悔、不断的呵责自己,从现在开始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开始持五戒,改变过去的坏习惯。 慢慢的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内心不再造作,烦恼的势力就薄弱了。 等到你内心当中,这样的烦恼完全没有了,看到一切境界完全不起烦恼──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罪业也就改变过来了。 当然会有很多征兆──你会梦到你吐出很多脏东西、在虚空上飞、看到三宝等等,这是因为你内心转变所致,这才是真正的大死一番。 心若灭时罪亦亡。 所以我们要知道: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 就是十法界一切果报,都是依止我们的心念而变现的;你的心念杂染,就变现杂染的果报;你的心念清净,就变现清净的果报。 这表示什么? 实我本空,实法非有,因为一切法空。 所以才能够由心识决定,它没有独立自主的体性,这就是万法唯识的道理。 这个等于是把整个《百法明门论》的要义都讲出来了,万法唯识,一切法空,我空、法空。 再看最后一段。 若于一一法中,照达二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 了解了这些道理干什么呢? 就是要在每一法当中(以下的百法当中),要紧要照达二空:我空、法空,这样每一个法都是步入大乘,进入涅槃之门。 我们从这段文,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唯识宗》安立了很多名相,但是它的目的,就是要你──悟入空性! 所以修行是要放下,跟世间法不一样。 你看世间那些学问很高、财富很多、地位很高的人,自我的执着都很重,这些人你不能讲他的。 因为世间人是有所得,不断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是我的财富、这是我的眷属、你现在一眼望过去,都是我的土地把我跟我所不断的增长起来,世间人是这样的观念。 佛法的修学刚好相反,放弃自我──无我、无我所;佛法是舍──舍掉我所、舍掉自我,跟二空真如相应,然后趋向于菩提涅槃。 所以说:若于一一法中,照达二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 这就是说明《百法明门论》,主要的修行就是修我空观跟法空观,而趋向于大般涅槃。 这个是讲到这部论的标题,也顺便把这部论的宗旨说出来了。 发布时间:2025-10-27 11:43:4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