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郭耀华:第三章 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内容: 第三章 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一、法身“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今真实见如来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 如来法身本不可见,我为众生故来见佛。 佛法身者不可思议,无相无形,不来不去,非有非无,非见非不见,如如实际,不去不来,非无非非无,非处非非处,非一非二,非净非垢,不生不灭。 我见如来亦复如是。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如是见如来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 我实无见亦无见相。 尔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我今不解汝之所说。 云何如是见于如来?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大德舍利弗! 我不如是见于如来。 ”[1]文殊菩萨提到,法身不可见,不可思议,不来不去,不生不灭。 没有执著见相,故如来报身亦不可见。 大圆满法正行最终以成就法报化三身任运果为目标,依自然智慧、本净菩提心而证,出现童子瓶身、四相、四灯,而达究竟解脱。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中提到:“要在身、智不即不离之法界中证得菩提,则于近边之世间,庄严炬光,法身不动而证得报身及化身,任运成就二利者,如此方为证得究竟之果位。 ”[2]说明了法报化三身,以法界中证得菩提为根基,比文殊菩萨在本经中所提见地更加深入。 文殊菩萨强调无相无住,三身亦不可执,给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者一个反思机会,虹化亦无执。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及附录一。 二、菩提“虚空不可度,众生亦不可度。 何以故? 一切众生与虚空等。 云何诸佛教化众生? 舍利弗言:若一切众生与虚空等,汝何故为众生说法令得菩提?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菩提者实不可得,我当说何法使众生得乎? 何以故? 舍利弗! 菩提与众生,不一不二,无异无为,无名无相,实无所有。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真实不求菩提耶? 文殊白佛:我真实不求菩提。 何以故? 若求菩提,是凡夫相。 ……何以故? 菩提无住处故。 ……文殊白佛:我不种善根,不修梵行。 何以故? 我若种善根则一切众生亦种善根,我若修梵行则一切众生亦修梵行。 何以故? 一切众生则梵行相。 ……舍利弗! 菩提者不可以言说,何况有佛可言可说? ”[3]文殊菩萨提到,虚空菩提不可得,菩提无住、不可言说,众生如虚空,菩提如虚空。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普作续》:“无住实义自然生妙慧……心无取境亦无所住处。 ”[4]又提到:“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众喻如虚空,虚空界中一切尽包容,无有勤修犹如本性净,无作超出一切思虑境,所现一切大放是关键,外内诸法悉摄元成中。 ”[5]尊者提到,菩提犹如虚空,一切尽包容,一切无住,自然智慧自然生,无有勤修,超出思虑,这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 三、无有、无有法“佛告文殊师利:汝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住处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 般若波罗蜜无有住处。 ”[6]“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 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 如是说法,无能知者。 何以故? 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 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7]文殊菩萨提到,般若智慧性相空寂,无生无灭,无证无知,无形无相,实无有法可知。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幻化瑜伽觉性自现中,诸无有法无灭起游戏,起现之时确认无有故,则全不作取舍和勤行,胸怀宽广心安大放下。 ”[8]指出诸法无有,虚空觉性中不作取舍,也不精勤,自然成就自然智慧。 而菩提智慧是大圆满法正行寻求证悟的目标之一。 与文殊菩萨看法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无有法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四、平等“若见垢净乃至见凡夫,非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 若见垢法差别,净法差别,乃至见佛差别,凡夫法差别,非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无差别故。 ……若言我得菩提,是增上慢说。 何以故? 无得谓得故。 如是增上慢人,不堪受人信施,有信人不应供养。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何所依,作如是说?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我无所依作如是说。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与诸法等故。 诸法无所依,以平等故。 ”[9]文殊菩萨指出,般若智慧与诸法平等,虚空中无所依。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自觉空明平等正智中,抓着诸法性义为关键。 ”[10]指出法性平等,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 五、法界菩提“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是,如是! 大德舍利弗! 菩提非可解。 新发意者云何当解?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觉法界耶?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觉法界? 舍利弗! 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 舍利弗! 法界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即是法界。 何以故? 诸法无界故。 大德舍利弗! 法界、佛境界无有差别,无差别者即是无作,无作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无说,无说者即无所有。 ”[11]文殊菩萨提到,菩提就是法界,无作、无为、无说、无所有,法界不可得、诸法无界,是般若空性的见地。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普作续》:“诸佛三身五智诸功德,有情生身及与习气等,三有情器所摄诸一切,从本即是菩提心自体。 ”[12]指出,一切功德皆是菩提心自体,三有情器所摄一切即等同法界,大圆满法非常强调法界平等,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界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节、九节及附录一。 六、无分别世尊! 若不可思议则不可说,若可说则可思议。 不可思议者无所有。 彼一切声亦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无声。 ……我亦如是。 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 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合。 ……一切众生实成就不可思议定。 何以故? 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 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别。 ……般若波罗蜜处,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 般若波罗蜜即不思议,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 无二无别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般若波罗蜜界。 般若波罗蜜界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即无生无灭界,无生无灭界即不思议界。 [13]文殊菩萨指出,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法界即无相、不思议界、无生无灭界。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应知一切觉性之法,要远离我执分别之心,以如是故,应将一切法使其还原成为无障,使其无障还原为任何皆是显现,使其任何皆能显现还原为无生,使其无生还原成为无有来去,使其无有来去还原成为无二,无二还原成为边际大解脱。 如是使一切法还原成为无分别无思维,一切法还原成为明显而不散乱之体也。 ”[14]指出,菩提觉性远离我执分别,法界包含一切法,等同菩提觉性证悟一切无分别思维,而究竟解脱,这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 七、无念无念无作故。 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所从生故。 何以故? 以无生故。 [15]文殊菩萨提到,无生故无念无作,一切佛菩萨由此产生。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无取无舍法性菩提心,如空安住身心无修治。 无想无贪亦无有修持,如空极寂远离于污浊,不随境转离缘趣密意。 ”[16]指出,虚空法性菩提心,无想无贪无有修,成就自然智慧,虚空是诸佛之母,与文殊师利菩萨见地理念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八、轮涅无二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谁当信汝所说?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 若人不执生死及涅槃相,是人信我所说。 又若人坚执有我,若人具三毒,此人不能信。 何以故? 见及烦恼,无可灭故。 ”[17]文殊菩萨提到,若人不执著生死及涅槃,就能相信他说的话。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六界续》:“若有士夫于过去不执,未来之以前亦不去迎取,即此当下自心原地放下,是名一切心识无有前后,和合为一,收摄为一,是一自体,于三世平等性中以觉性之瑜伽,以忆念自尽(消亡)之方便,使轮回涅槃融合成为无二。 过去之忆念之相已断其界,未来之忆念则制其源头,现在之忆念使其自然消释,是名为三世平等性中觉性之瑜伽也。 ”[18]指出,因觉性证悟三世平等,轮回涅槃融合为一,这是大圆满法的根本见地,也是文殊菩萨的根本看法。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轮涅无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及附录一。 --------------------------------------------------------------------------------[1]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 [2] 龙钦饶降巴. 《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第435页. [3]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736页上、738页上. [4] 龙钦饶降巴. 《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第16页. [5] 同上,第98页. [6]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4页上. [7]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中. [8] 龙钦饶降巴. 《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第31~33页. [9]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4页下~第735页下. [10] 龙钦饶降巴. 《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第72页. [11]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5页下. [12] 龙钦饶降巴. 《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第87页. [13]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6页下. [14] 龙钦饶降巴. 《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第58~59页. [15]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8页上. [16] 龙钦饶降巴. 《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第100页. [17]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9页中. [18] 龙钦饶降巴. 《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第129页. 发布时间:2025-10-28 14:06:31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