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味欲的过患 内容: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碱、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著,起不善业。 如一沙弥,染著酪味,于命终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 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那这个味是一个舌根所对的境界。 呵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味道,种种饮食。 或者是肴膳,这个肴膳是一个煮熟的食物。 我们一般的食物也不一定有什么味道,但是它一煮熟以后,再加上调味料,散发出美味的味道出来。 那么这种味道,使令凡夫心生染着,就会造一些罪业。 以下讲出一个例子。 说一个沙弥,这个沙弥他本来也是蛮精进修行,但是他有一个习气,他特别喜欢乳酪的酪味。 那么他在行堂的时候,只要有这个乳酪的东西,他就会不自主的,控制不了自己,就会多发一份给自己。 那么当然这个犯了盗戒了,盗十万僧物。 那命终以后呢,生在酪中,受其虫身。 当然这当中也包括了盗戒的罪业,也包括了有爱着酪味的烦恼,这个烦恼跟业力的和合呀,就使令他变成酪中的一只虫。 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所以我们有时候要静下来看看佛陀的开示,就是说这个五欲的过患,别说你一个沙弥,这个沙弥他如果如法的持戒,他下辈子可以升天的,有这种功德。 但是因为他没有好好地去对治生起的这种染着心,就使令他堕入虫身。 这个地方也值得我们一提,就是说这个三宝,佛法僧三宝的地方,三宝是一个很殊胜的福田。 就是说你对这个田造了很少的善业,它能够成就广大的功德。 但是你对这个田创造微小的恶业,它也会引生广大的过失。 像我们这个北斋也就是一个僧团,大家一个和合修行的地方。 所以我们做厨房也好,做典座也好,做行堂也好,都要注意,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是一定要保持一个平等心,不能对自己,或者对你所爱着的人,有各种非分的行为。 因为在这个僧团当中造的业都是很重的,尤其是你这个罪业又不是无心的,你这个罪业是有烦恼在推动啊,那这个罪业是要得果报,那是一个增长业。 如果你这个罪业过失的引生是无心的,这个业力本身后面没有爱烦恼的推动,这个业力是不增长业,它不会影响总报,只是侵犯常住的一个微小过失而已。 但是如果说这个业力的背后是有烦恼的推动,那么这个业力就不得了,影响总报的一个增长业。 这个地方要呵责,我们对于这样的行为应该要有个事先的呵责。 发布时间:2025-11-07 10:38:55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