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册 卷一 十三、破顺世外道极微实常 内容: 【论文】一? 二一五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粗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虽是无常,而体实有。 【疏翼】第三别问别破所取非有之初,是外道别问别破。 于中六破,第五已破二声论师,今为第六破顺世外道﹝梵文为「lokayata」﹞。 文分为二︰一、叙计,二、正破。 此即初文。 【述记? 卷六】于中有二:初、叙计,后、破之。 此、初也。 即是顺世外道所计。 此唯执有实常四大,生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禀此而有,更无余物,后死灭时,还归四大[1]。 其胜论所计父母极微,此亦兼破。 然此胜论更许有余物,顺世不然。 执实、执[2]常、执[3]能生粗色,此是因也。 又胜论师及此顺世执所生之色,不越因量,量只与所依父母本极微[4]许大。 如第三子微,如一父母许大,乃至大地与所依一本父母许大。 本极微是常,子等无常,亦是实有。 色是德句,极微非色。 今言「色」者,以自宗义说彼法体。 然只地、水、火、风四有极微;余无极微,谓色、声等。 【论文】一? 二一六彼执非理。 【疏翼】第六破顺世外道中,第二正破。 文分为三︰一、总非,二、返诘,三、别破。 此即初文。 【述记? 卷六】初、论主[5]非云︰彼非应理。 【论文】一? 二一七所以者何? 【疏翼】第二正破顺世中,第二返诘。 【述记? 卷六】彼次返诘︰所以者何? 【论文】一? 二一八所执极微,若有方分,如蚁行等,体应非实。 【疏翼】第二正破第十三外道顺世中,第三别破。 文又分三︰第一、破能生四大,第二、破所生果,第三、合破二。 初中分三︰一、有方非实难,二、无分不生难,三、能生非常难。 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 卷六】下、破,有三︰一、破能生四大,二、破所生粗色,三、合破二。 初有三量︰一、有方非实难:顺世极微及与卫世皆无方分,唯有圆德。 然今设破︰「若有方分」,即立量云︰所执极微体应非实。 有方分故。 如蚁行等。 彼许蚁行有方分、非实有,故以为喻。 文中非次,准量应知。 又以佛法义,微[6]可有拟宜之方分,故「如蚁行等」。 此即破实。 【论文】一? 二一九若无方分,如心、心所,应不共聚,生粗果色。 【疏翼】第一别破顺世极微能生四大中,第二无分不生难。 【述记? 卷六】次、第二无分不生难。 破能生[7]、又汝根本执无方分者。 量云︰所执极微应不共聚生粗果色。 无方分故。 如心、心所法[8]。 心、心所法亦不共聚生粗果色,故以为喻。 此上[9]即有分及无分难。 【论文】一? 二二○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说极微常住? 【疏翼】破极微能生四大中,第三能生非常难。 【述记? 卷六】次第三、能生非常难。 汝之极微,应非常住。 许能生果故。 如所生果。 「果」、即子微等。 上来初有方分,难父母实有。 次、无方分,难能生粗色。 后、能生果,难父母常。 总破能生父母本极微竟。 【疏翼】以上第一破极微能生四大讫。 【论文】一? 二二一又所生果,不越因量,应如极微,不名粗色。 【疏翼】别破顺世外道中,第二破所生果。 文分为二︰一、难果不越因量,二、难果实有。 初中有四,第一、合破二外道师又分二︰一、果不名粗难,二、非色根取难。 【述记? 卷六】下、破所生果。 于中有二︰无常极成,故不须破。 次下第一、难所生之果不越[10]于因量,至下文言「既多分成,应非实有」,第二、方是难果实有。 初中有四︰一、合破顺世、胜论本计果量同一因微。 第二、「量德合」下,唯破卫世粗德合救。 第三、合破顺世、卫世遍在自因之救义执[11]。 第四、合破顺世、卫世果多分合故成粗救[12]。 此中量云︰所生之果色,应不名粗。 与本极微等故。 犹如本极微。 又应返难极微应是粗。 量云︰所执极微,应不名细。 与粗量等故。 如粗果色。 【疏翼】第一合破二师果不越因中,第一以二量难果不名粗讫。 【论文】一? 二二二则此果色,应非眼等色根所取,便违自执。 【疏翼】第一合破二师果不越因中,第二非色根所取难。 【述记? 卷六】又彼执地等所生粗果,眼根[13]等色根所取;父母极微,非色根取。 以极微细,非色根取故。 自下破粗果色,应非色根取。 量云︰所执实粗果色应非色根所得。 与极微量等故。 犹如极微。 若不言「实」,「色根所得」,即违自执。 自执许色根得诸粗色果[14]故。 【疏翼】以上合破二师讫。 【论文】一? 二二三若谓果色,量德合故,非粗似粗,色根所取。 【疏翼】第二破所生果破果不越因中,第二唯破胜论粗德合救。 于中分三︰一、唯胜论转计,二、破粗德合,三、返难。 此即初文。 【述记? 卷六】此下第二、唯胜论师计。 彼转计言︰所生果色与量德合。 即德句中量德有五[15],即微量、大量也[16]。 有量德合故,虽与极微量等,非粗似粗,色根能取,然本极微非粗德合故。 【论文】一? 二二四所执果色,既同因量,应如极微,无粗德合。 【疏翼】第二唯破胜论粗德合救中,第二破粗德合。 【述记? 卷六】今[17]为量云︰此所生果色应无粗德合。 与本极微体量等故。 如本极微。 【论文】一? 二二五或应极微,亦粗德合,如粗果色,处无别故。 【疏翼】第二唯破胜论粗德合救中,第三返难。 【述记? 卷六】更返难之。 此中量云︰或应本极微有粗量德合。 与粗果色处无别故。 如粗色[18]果[19]。 以量既等,即一处住,体相涉入,名「处无别」。 「处[20]无别」因,意说相入。 相入,即是量等子微之义。 子微今以量无别为因,显父母亦得,父母以「处无别」为因,显子微亦得,互影显[21]也。 【论文】一? 二二六若谓果色,遍在自因,因非一故,可名粗者。 【疏翼】第二破所生果破果不越因中,第三合破顺世、胜论果量同一因微,即破遍在自因之救义执。 文分为三︰一、二师转救,二、果体非一难,三、果不成粗难。 此即初文。 【述记? 卷六】此下第三子段、合破胜论、顺世二师。 谓彼救言︰前言果色等于因量,谁谓所生一色之果唯与一个极微量等? 今云「等」者,等如二个父母极微,遍在二因之中。 因既有二,果等于彼,故「可名粗」。 【论文】一? 二二七则此果色,体应非一,如所在因,处各别故。 【疏翼】第三合破二师果量同因中,第二果体非一难。 【述记? 卷六】此、正述难。 极微[22]所生一果色,体应非是一,如所在因,父母极微[23]处各别故,如父母极微。 此但应言,如二极微量。 以三微果等因非极微故,但可总相言如因量[24]。 又文中少此意,欲显一子微居父母二极微之中。 即在此者非彼,在彼者非此,云「如所在因,处各别故」。 量云︰所生色果[25]体应非一。 在此东者,非西,「处各别故」。 如所在因父母极微。 【论文】一? 二二八既尔,此果还不成粗,由此亦非色根所取。 【疏翼】第三合破二师果量同因中,第三果不成粗难。 【述记? 卷六】既子微为二,如父母极微,还不成粗。 由此,粗色如父母极微,亦非色根所取。 此中二量,如次前说[26]。 【疏翼】以上第三合破二师果量同一因,即破遍在自因之救义执讫。 【论文】一? 二二九若果多分,合故成粗,多因极微,合应非细,足成根境,何用果为? 【疏翼】第一合破二师果不越因中,第四合破顺世、胜论多分合故成粗救。 【述记? 卷六】下子段第四、合破救义。 若彼遭难,复设救言:果色一一细分之时,即非是粗,多果色合故成粗者,今难之云︰即多父母因极微合时,足得成粗,及造成与色根为境,更用子果粗色何为? 彼执父母极微众多虽合,仍不成粗;果色不然,合即粗故。 今主量云︰多父母极微合,应不成细。 量[27]等粗果故。 如粗果色。 果色多合,应不成粗。 量等极微故。 如父母极微。 彼说父母极微设和合时,亦非根之境,粗色相合,即成根之境。 今令父母极微合成根之境,故言「足成根境」。 又立量云︰多极微合亦应成粗。 许多合故。 如粗果色。 彼许多极微虽合,不成粗故也。 多极微合,应成根境。 许多合故。 如粗果色。 【疏翼】以上第一难所生之果不越于因量讫。 即别破顺世外道大文有三中,第一破能生四大极微讫。 【论文】一? 二三○既多分成,应非实有,则汝所执,前后相违。 【疏翼】别破顺世外道大文有三中,第二破所生粗果色。 【述记? 卷六】此下第二、破所生果,体是实有。 果既多分成粗,应非实有。 多分成故。 如军、林等。 又汝所执前后相违︰前言果色子微一物虽合成[28]粗,仍量等彼一因之微。 既被难已,云量德合。 又复转言,量等二因微,乃至今言多分所成粗,元非一物,又多分成,复称实有。 故是前后相违转执。 【疏翼】以上别破顺世外道大文有三中,第二破所生果讫。 【论文】一? 二三一又果与因,俱有质碍,应不同处,如二极微。 【疏翼】别破顺世外道大文有三中,第三合破极微及子微粗色。 文分为四︰一、应不同处难,二、牒救、破救,三、得一分得一切难,四、进退不成难。 此即初文。 【述记? 卷六】自下大文第三、合破父母及子。 又粗果色与因极微俱有质碍,亦应不得同一处住。 如二极微。 二极微有碍,即不得同处;如何因果二色俱有质[29]碍,遂得同处? 「同处」者,即相涉入义。 谓所生果色涉入因极微中,故为此破。 上来意尔。 此中比量虽非次第,如文具有。 量云︰粗果与因父母极微应不同处。 许有碍故。 如二极微。 【论文】一? 二三二若谓果因,体相受入,如沙受水,药入镕铜? 【疏翼】第三合破极微及子微粗色中,第二牒救。 【述记? 卷六】若彼救言因果相受入,如一沙受水、艺石之药入于镕铜,沙得水而不增,铜得药而不长。 即[30]水入沙腹中,药入铜里;因极微得果色,因不增大;如沙受水等,故无违者。 牒彼计也。 【论文】一? 二三三谁许沙铜体受水药? 或应离变,非一、非常? 【疏翼】第三合破极微及子微粗色中,第二破救。 【述记? 卷六】今破之云「谁许沙、铜体受水、药」? 此即不许沙体受水,但入二沙中间空处,不入一沙体之中也。 亦应果色入二极微中间空处,不入一极微之体中。 谓药入铜,亦复如是,即是造金艺石是也。 谓药于铜中安[31]变成金时,药但入铜之空隙处,非入极微之中。 是此宗[32]义。 此显不入义,下就宗难︰若果色入因极微中,应如沙受水而离。 谓水入沙中,二沙即相远,不是水微入沙之中。 一、量云︰汝宗水入沙,应离,非一。 许水入中故。 如二沙中间。 二、或子微入父母极微腹中,亦应离,非一。 许入中故。 如水入沙。 三、又二微相触,如粗物相击,体不相受,遂即离散。 汝若[33]言果色入因极微之中,因极微体应离散。 为果微所触故。 如粗物相击。 又药入镕[34]铜,入其间隙,二极微不相入。 虽居间隙,药令铜极微变为金者,量云︰果色设许入因极微之间,亦应变彼因极微异本。 许入极微腹中故。 如药变铜也。 故论言[35]「应离变」者,是也。 水入沙而离,或相击而离;药入铜而变也。 沙离,故「非一」;药变,故「非常」。 汝极微亦应尔,「非一、非常」。 如铜、沙等。 【论文】一? 二三四又粗果色,体若是一,得一分时,应得一切,彼此一故,彼应如此。 【疏翼】第三合破极微及子微果色中,第三得一分得一切难。 【述记? 卷六】此中《二十论》[36]言:一应无次行,俱时至、未至,及多有间事,并难见细物。 破卫世计,今亦同之。 粗[37]果色是一,如得此一处、一分时,一切处、一切分亦应得。 以「彼此一故,彼应如此」。 论虽为比量,但举一边,亦应言此应如彼大乘以理,无实一物,乃至一极微亦无实一,是假立故,无不定失。 今破实一也。 【论文】一? 二三五不许违理,许便违事,故彼所执,进退不成,但是随情虚妄计度。 【疏翼】第三合破极微及子微中,第四进退不成难。 【述记? 卷六】「不许违理」者,谓若不许得此即得彼,即违彼此是一体之比量理也。 若许,便违世间之事。 「进」随自宗一实而[38]得,违事,不成;「退」随他宗[39]不得,违理,不成。 此即近结。 若远结者,「进」从于他,便违自教;「退」随自教,有违理失。 故是所执进退不成。 但是妄情所计度也,结归唯识。 就破外道中,上来别破十三外道法讫。 【疏翼】亦即第一别问别破外道中,第一合十三种外道为六破文,第六破终。 --------------------------------------------------------------------------------[1] 《广百论释论》卷二云︰顺世外道作如是言︰诸法及我,大种为性。 四大种外,无别有物。 即四大种和合为我,及身、心等内外诸法。 现世是有,前后世无。 有情数法如浮泡等,皆从现在众缘而生;非前世来,不往后世。 身根和合安立差别为缘,发起男女等心受用所依,与我和合,令我体有男等相现。 缘此我境,复起我见︰谓我是男、女,及非二。 [2] 「执」字,《金藏》无。 [3] 「执」字,《金藏》无。 [4] 「极微」二字,《金藏》有,余无。 [5] 「主」字,《金藏》有,余无。 [6] 「微」字,《金藏》作「征」。 [7] 「破能生」,《金藏》有,余无。 [8] 「法」字,《金藏》有,余无。 [9] 「上」字,《金藏》、金陵本无。 [10] 「越」字,《金藏》作「粗」。 [11] 「执」字,《金藏》作「救」。 [12] 「救」字,《金藏》无。 [13] 「根」字,《金藏》无。 [14] 「色果」,应作「果色」。 [15] 《胜宗十句义论》云︰量云何? 谓微体、大体、短体、长体、圆体等名量。 [16] 《胜宗十句义论》又云︰微体者,谓以二微果为和合因缘,二体所生一实微诠缘因,是名微体。 大体者,谓因多体、大体积集差别所生三微果等和合,一实大诠缘因是名大体。 [17] 《金藏》作「今」,余作「合」。 [18] 「色」字,《金藏》无。 [19] 「色果」,应作「果色」。 [20] 《金藏》作「处」,余作「文」。 [21] 《金藏》作「影显」,余作「显影」。 [22] 「极微」二字,《金藏》无。 [23] 「如所在因。 父母极微」八字,《金藏》无。 [24] 智周《演秘》云︰言「三微」者,第三子微。 果即第七。 第七之因,即名为「微」,不名为「极」。 所以总言「如所在因」,故不别言如所在极微。 极微之言,不通微故。 极微、子微,皆得名为所在因也。 [25] 「色果」,应作「果色」。 [26] 二宗以前因、喻证成。 [27] 「量」字,《金藏》无。 [28] 「合成」二字,《金藏》有,余无。 [29] 「质」字,《金藏》有,余无。 [30] 「即」字,《金藏》作「合」。 [31] 「安」字,《金藏》误作「要」。 [32] 「此宗」,指大乘。 [33] 「若」字,《金藏》作「若」,余作「何」。 [34] 「镕」字,《金藏》无。 [35] 「言」字,《金藏》作「云」。 [36] 即《唯识二十论》第十一颂。 [37] 「粗」字,《金藏》有,余无。 [38] 「一实而」三字,《金藏》有,余无。 [39] 「宗」字,《金藏》有,余无。 发布时间:2025-11-07 14:22:33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