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坐禅时如何调身 内容: 在坐禅的过程中,懂得调身是很重要的事情。 禅定的功夫要通过身体来实现,戒定慧都是在身体上得到落实。 我们有这个生命,有这个身体,所以才要修行。 由此可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是修禅的前提。 修禅要调五事,其中包括调饮食、睡眠、身体这三个方面都在内。 身体是否健康,和饮食、睡眠的调节有直接关系。 在坐的过程中,在行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身体是否舒适。 其中有些细节问题需要自己总结,逐步做到神清气爽、精神愉悦。 首先,坐禅时不要让体内的热量全部上升到头部。 这是一大忌讳。 所谓下着安心,就是要使用功的心尽量地放在身体的下部。 比如说数呼吸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参话头,注意力也要集中在丹田;念佛号同样如此,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 因为五脏六腑都在丹田以上,气息能够通过五脏六腑到达丹田了,或者虽然不能到达丹田,也要使注意力放在丹田位置,体内热量就会慢慢往下降。 这是从用心方面来讲,一定要下着安心。 在整个禅修过程中,特别要保持下半身的温暖,让坐禅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从上到下地贯通。 我们可以自己来测试,自己摸摸头顶温度是不是高? 头顶温度高的话,自己要注意。 其次自己也可以感觉一下,看两个脚板是冷的还是热的,下半身是冷的还是热的? 如果下半身是冷的,脚板是冷的,那就要千万注意。 要让下半身穿暖和,要让脚板有热度。 这样,上半身的温度就能够贯通到下半身,热量就可以从脚底下散发出去,不至于使全身的热量都攻到头顶上来。 热量如果攻到头部来了,那就会头昏脑涨,眼睛睁不开,坐也坐不稳,舌干口燥,鼻子不通气。 所以要注意脚底下是不是温暖。 要使脚板有温度,有一条一定要做到,每天不管怎么忙,睡觉之前要用热水洗脚。 洗脚的时候,要用手将热水从膝盖以上慢慢往下浇洗、按摩,不仅仅是光洗脚面那一块,一定要从膝盖处开始。 用热水浇上来,两只手往下顺着抚摸,反复十次八次,这样就能使下半身温度增高。 下半身的温度增加了,就能把上半身的温度引下来,从脚底散发出去,头顶就不会温度太高,就不会头昏脑涨。 还有,如果是脚部感到冷,下半身一定要穿暖和。 下半身不穿暖和,上半身温度降不下来。 这都是坐禅的一些经验。 为什么打坐要把腿子包起来? 就是要让下半身的温度能够和上半身温度保持平衡。 还有一点,最好不要戴帽子。 不管多冷,都要把头露出来,不戴帽子,这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诀窍。 刚开始你可能会感觉不适应,但是时间久了就能适应。 即使耳朵冻破了也没有关系,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就好了。 头顶不戴帽子不会感冒,戴帽子反而会感冒。 帽子戴着时感觉暖和,帽子摘下来温度就低了,马上就不能适应寒流,就会感冒。 特别是打坐的时候不要戴帽子,不要把头捂住。 头捂住了,头上的热量散发不了,憋在那里,头会疼。 打坐一定要把头顶露出来,不管是禅堂打坐,还是在家里打坐,都应该这样。 不要把自己围得紧紧的,头不怕冻,只要脖子不进风就可以了。 脖子进风对身体有影响,头面随便吹一吹没有问题。 在修禅的时候,注意在穿衣、吃饭、喝水、睡觉等方面调节身体,这要靠自己在修禅的过程中用心一点点地总结。 只有实际实行禅修的人,才会注意这些生活上的小事情,让它不要影响禅修。 禅修的人不能吃得过饱,顶得住的吃七成饱,顶不住的吃八成饱,千万不要吃到九成十成。 吃多了坐不住,坐下来很难受。 当然肚子饿了也坐不住。 太饱了气满,肚饥了气虚,气虚身悬。 身体是虚悬的,念头提不起来,提起来了也不能长久。 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同样重要,不能不吃饭,也不能吃得过饱。 睡眠对于禅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睡得不够,坐下来昏沉多,正念提不起来,想要惺惺寂寂,打不起精神。 睡眠过多也同样如此。 如果每一坐都能坐好,基本上能做到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即使每一坐有一半的时间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睡眠就会慢慢减少。 究竟睡几个小时,年轻人和年老的人不同,初用功的人和久用功的人不同。 初用功的人睡眠会多,久用功的人睡眠会少。 在坐禅的过程中,功夫用到位了,心神都得到了调养,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因为坐禅就是一种放松的活动。 既然是放松了,身体和精神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坐禅不要自己搞得很紧张,不要自己把身体弄垮了,要晓得放松,身心都要放松。 这牵涉到坐禅的姿势和怎么样提觉照。 精神和身体都要放松。 坐的姿势很重要,提觉照的力度很重要。 坐的姿势,不要故意挺腰杆,自然挺直就好了;也不要故意提念头,顺其自然,只要念念不失觉照就可以。 如果在坐禅中把身体弄坏了,很难恢复。 所以从开始学坐禅的时候,就要注意调身体。 刚才说到的下着安心,一定要牢牢记住。 第二点,不要让体热往上涌。 第三点,保持身体下半部的温暖,使体温上下平衡、内外均衡。 第四点,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把头顶露出来,不要贪图暖和,把头裹得紧紧的。 头一定要露出来。 为什么和尚要剃光头? 为什么老佛爷不戴帽子? 这是和修禅定绝对有关的。 修禅定一戴帽子,肯定火往内逼,人就吃不消。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心安定下来。 身安则道隆,身安则心安。 修行就是为了要安心。 心安何处呢? 心安于当下。 怎么样才能使身体健康? 一切从当下做起,一切都不能等待。 因为身体的变化、精神的变化,都是在片刻间。 有些人坐禅走火入魔。 为什么会走火呢? 因为体温过高,头部的温度过高。 头部的温度高就容易走火,走了火就入了魔。 走火并不是一个精神现象,它是有物质条件做基础的。 那就是体内的温度,头部的温度过高。 高到一定的程度,猛然之间神经错乱。 神经错乱了,就很容易着魔。 有一些发高烧的病人,胡言乱语,见神见鬼,那是什么呢? 那就是体温过高引起的。 由此可见,体内的温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就会走火。 走火是顷刻间的事情,所以要千万注意调身体。 禅是清凉地,是清凉境界。 所谓清凉地,就是说我们众生老是处在烦恼的状态中。 烦字有个火旁,烦恼就像火一样,烧得众生的身心不安宁。 修行的法门常常被比喻作甘露门。 数息观和不净观,叫做二甘露门。 不净观对治贪欲,贪欲就是一盆火,要用不净观来熄灭。 数息观对治散乱,散乱也是一盆火,也要用甘露水来扑灭。 烦恼就是火宅,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什么火呢? 无明火,烦恼火。 无明火、烦恼火反映在身体上,就是体温超过了正常的界限。 要注意啊! 体温超过了正常的界限,是很多致命之病的根源。 比如说脑膜炎,它会引起高烧;比如说血癌,也会引起高烧,高烧持久不退,又不能及时治疗,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保持体温的正常,既是健康的关键,更是修禅的关键。 要想禅修不走火不入魔,一是要有正确的修行方法,二是要有正常的身体,不能让体温增高。 这是关乎到法身慧命能否正常成长的一件大事。 发布时间:2025-11-10 10:31:12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