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改变吃饭的习惯 让身体少找自己的麻烦 内容: 时下聚会吃饭,比较容易听到的话题是吃什么健康。 经常听有人讲:吃这个,降血糖,吃这个粗纤维,吃这个通便。 。。 再有就是见面后互相谈论各自的体检指标是否正常,诸如血压、血糖,血脂之类的。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痛风、脂肪肝等各类疾病都有年轻化的趋势。 得了这些病,普遍都比较痛苦,说得通俗点:很多东西就不能吃了。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挨饿了,现在却因为吃得太饱、吃得太好而开始苦恼了。 和过去比较,现在物品十分丰富,但很多却都是为了追求高产量而用药用肥“催起来”的,饭菜的味道不如以前了。 各种反季节的食品也大大扰乱了人体的生物节律。 中餐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用油太多,所以,即便是素食,也同样有脂类代谢紊乱而导致糖尿病的危险。 至于各种农药残留就更别说了。 正如佛经上所讲的:“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病从口入,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一个方面是不要吃得太好、吃得太饱. .. .. .。 《菜根谭》上讲:膏粱美味,实际上是腐骨烂肠的毒药,这一点,现代人已经逐渐认识到了。 还有,如果顿顿饱食,不但加重肠胃的负担,也滋生各种潜在的疾病,而且会使人变得昏沉。 净空法师讲过:人的能量消耗主要都是在妄想上。 心净、烦恼轻的人,食量会减轻。 据说:阿罗汉一个星期吃一次就够了,而辟支佛两个星期吃一次就可以了。 过去很多修行人都能做到日中一食,其实是非常健康的。 现代人俗务缠身,不但每餐吃得好、吃得多,往往加上夜宵都不够,其实是自取“早死”之道。 自己就有个不好的习惯,经常吃得很饱,尤其是到新单位后--食堂饭菜非常好。 现在下决心减少每餐的饭量,坚决不吃撑,七分饱就可以了。 说句玩笑话:为了将来还能吃,还能好好吃,不至于人到中年就被痛风、糖尿病找上门来,还不如平日里少吃些,吃得健康些。 《菜根谭》上讲:知有生之必死,则养生不必太过。 改变饮食习惯,不是对身体好坏所产生的一种执着,而是尽量让身体少找自己的麻烦。 (转自:中国素食网) 发布时间:2025-11-15 05:43:5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