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刑场
北京佛教居士林
达文西
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在这个天下对我们最有恩德的是父母,离开了父母我们的身体都没有了。身体是行世间善法和出世间修道的必要的资本,所以父母给了我们身体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恩德。再加上把自己抚养成人,那里面无私的父母的大爱,是用语
修净业三福是修福德,福和慧有个转化,有个辩证关系,你的福德修得厚了,这个福德就会转化为智慧,这个智慧一现前你就会产生信心。
哀莫大于心死,我们的良知良能的真心麻木了,死了。现在要起死回生,只有通过这句名号才能起死回生,才能使我们灵明不昧的自性、良知良能重新复活过来。然后再从我们的良知良能生发出无量的善法,用这个善法来规范自
一切有为法是自性本空的,毕竟空无所有。所以一个人要有空性的智慧,有空性的智慧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洒脱,不那么贪恋执著。我们很多人心理上的种种焦虑、疾病、失眠,都是由于缺乏空性的智慧的原因,对一切事情看
一个人能够持戒,他的那种品格就站立起来了。在社会上,一个低贱的人能够持戒,他也是高贵的;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他不持戒,他的品格也是低下的。所以在这个戒律方面,它是体现了人的福报、人的尊严的一个重要的参
问:念佛人要吃素吗?答:《梵网经》说:食肉者,断大慈悲种。断大慈悲种就断成佛的种子。念佛要成佛,应该不吃肉。《观经》里净业三福第一句就是慈心不杀,吃素是最能做到不杀的行为!如果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就该吃
众生有时候他还是业障重,这个世间虽然苦啊,但是呆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习以为常,甚至不以苦为苦,还以苦为乐。他觉得五欲六尘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你让他离开这个世间他舍不得呐。
这个‘念’,不是口念,而这个‘念’字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今心’,就是当下这一念心,要系缘在所念的这种境界上,就是‘念兹在兹’,我们念什么,心要在那上面,不能跑。
在这个时代,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实际上,从本源上来说,道德才是真正的力量。有道德他才有福报,有福报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创造力,有创造力又有仁爱之心,一个人的浩然正气才出来,一个民族才有大国的风
怎么样才算有智慧?能够对这个五浊恶世产生厌离之心、能够对极乐世界、佛的法界产生欣慕之心。这就是有智慧的表达。如果读诵了若干年大乘经典,还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一念都放不下。你就根本就没有上轨道、没有一点智
我们不了解佛教的时候,不了解我们这个心念的不可思议的作用的时候,那么我们本能的就会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东西,做不该做的事情是由于愚痴,就像飞蛾追求光明,飞蛾扑火,它认为是追求光明,然而这个火却把它给焚烧了
要改造外境,首先要改造我们的心,那怎么去改造心呢?你去忆佛念佛就能改造,一切恶业是我们心造的,一切业,心也是可以转的。
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就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照射。众生无尽故,弥陀的光明无尽;众生无量故,弥陀的光明无量。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利智的人就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在做人方面,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故所提出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就有"诚意"一条以修养身心。真诚方可参赞天地之化育,不诚无物。学佛更
戒律是一切无上菩提的根本。一个佛弟子修行,如果离开了戒法,一切禅定、一切智慧、一切解脱这些功德是不可得的。
佛非常慈悲呀,知道我们众生在这个五浊恶世虽然很苦,但他还舍不得离开,就是由于他把一切看得太真实,所以留恋、执着、贪染。就以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要把现象界的一切都观空,如电如梦如
你修行念佛一法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方便:比如还要参究啊、还要止观啊、还要修多少多少福德啊、还要修多少多少禅定啊,这些都不需要,因为这句名号里面就有着止观、就有着定慧、就有着寂照。
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当中,中辈的三品往生,都是由持戒的功德往生的。你尽形寿把戒律持好了、持清净了,你把持戒的功德回向,能得到中品上生。那么你就是无论受五戒、八关斋戒、比丘、比丘尼戒,有一日一夜持这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却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尤其我们看《楞严经》,从它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修道的因果以及修道过程当中出现的五十种阴魔的现象来看,更能体会到这个《念佛圆通章》对我们娑婆众生,尤其是末法时代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