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伯内·萧
拾遗
平等
被虏
悟妙法师
布鲁达克
愚痴的人念佛,不具足深信切愿,不发求生极乐世界的心,而只是求来世的人天福报,这个与把举世无价的摩尼宝珠,换一根糖吃,那没有两样。
这个忠,是中——下面是个心,是用你的心去做的,真心去做的,不是在做假的,不是作秀的。
什么叫助念?你是帮助的行为,是帮助这个病人保持正念的一种辅助的行为,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引发病人的信愿称名,是病人感通佛力往生的,就是你临终开导,让这个病人、亡者产生信愿,这才是他决定往生的必要的因素
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至诚恳切!大家注意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啊。念佛你没有这个心态,是念得效果大打折扣的。一定要有至诚心,不能有欺诈的心。一定是要把念佛求生净土放在唯此为大的地位。
回向不回向大有差别,如果你做善行不回向的话,它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有因果法则的报应,就会自然感得人天福报。但经过在菩提心里面的一个回向,就会把这种人天福报,有漏的东西,转为无漏的功德。
在青少年的时候吃苦,他身心强壮,还能承受得了,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吃苦,他就吃不消了。所以就像吃甘蔗一样的,宁可先苦后甜,也不要先甜后苦。先甜后苦就很麻烦,中老年享福为好,小时候不要去享福,吃苦耐劳为好。
要跟小孩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因果的规律真实不虚,讲人的生命是有轮回的,轮回的对境是六道,讲这些事项。这些在传统社会当中,都是启蒙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孩子心很纯真,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
法界当中有一尊大慈悲父阿弥陀佛,在他作法藏菩萨的时候就见证到我们这些通身业力的凡夫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了脱生死,他才发了四十八大愿,帮我们解决这个事情。所以有这个大誓愿存在,就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的大依托,
永明延寿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有禅就说明大彻大悟,无净土就是没有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种人十个人就有九个人要耽搁的。所以祖师们就谈到这一点,参禅的人不念佛求生净土很危险
我们一切众生无量劫轮回的根本,就是把这个妄心作为我们的真心,认贼为子。我们的心意识、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攀缘心在起作用。我们往往把这个攀缘心认为是真心,这是我们最大的迷惑。
善人来念佛能够相应,他只要一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呢?是由于这个善人的心跟佛心相应。佛心是什么?就是大慈悲心,一个善人是仁爱之心、仁慈心,和仁慈心相应,
悟和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悟,在业力凡夫、名字位可以大彻大悟,但是证一定要断烦恼才叫证。如果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但见思惑还没有断,他还是出不了生死的。一定是开悟同时断见思惑,才能了生脱死。如果八十八
要让小孩子懂得爱惜各种资身用具,不能让孩子有这种奢侈的观念。五谷杂粮要爱惜,不能糟践,不能浪费。衣服不一定要追求名牌,衣服就是御寒的。哪怕你家里是亿万之家,也要让孩子朴实,过质朴的生活,低消费的生活,
人一定要谦卑。这个谦卦,是下面是一个艮,上面是坤。山在地下之象,山本身很高,但是它在地下,这就是谦之象。所以有谦德的人他很收敛,但是内涵很丰富,恭敬一切人,一切都退让。所以《周易》里面,六十四卦,每一
龙树菩萨直接告诉我们:没有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想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普度众生是无有是处,是不可能的,你做不到,没有这个福德智慧。自己的疾病都治疗不了,何能去治疗他人的疾病?
有的人心量狭隘,自己没有能力做善行,但是见到他人去做善事,他就生嫉妒之心。不仅不赞叹随喜,而且生嫉妒,这就成了奸恶小人的心行,心量不大。这种人的行为障碍、阻挠他人的善行,一定会导致折福折寿,最终没有好
五伦关系有三伦关系都在家庭:父子、兄弟、夫妇。进而拓展到社会:朋友、君臣。五伦关系都各尽道德义务,这个家庭和社会才能和睦,才能导致国泰民安,如果五伦关系都没有了,就是伦常紊乱,甚至伦常都没有了,那这个
劝一人修净土,有大的福德,但一定要发至诚心,劝人念佛,能不能有效果,跟你的至诚心有关系。你如果劝得热泪盈眶,自己都感动了,对方也觉得不好意思。如果你说得没力度,信心不大,人家可能不信。你要斩钉截铁地说
对念佛行人来说,对这个生命的死和存,本身就是置之度外的。死亡就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一个辉煌的起点,三界如牢狱,提前从牢里面出来有什么不高兴的呢?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如果你对死亡很恐惧、很害怕,说明是你
修行千万不要做假招子、作秀,目的是沽名钓誉。这样的存心,这样的行为,实为天地鬼神所共恶!一个修道人一定要诚实,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自己的业障可以发露,自己一点功德要隐藏,十分的优点也只能说有三分,不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