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师
披菲里
佛教微语
诀别之音
慧源圆怀
资国寺贤志
《阿弥陀经》这部经非常重要,莲池大师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就是这部经的妙用。这部经全体展现的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境界也是我们介尔一念的全体的体相用的不可思议。这些都完整地体现在《阿弥陀经》
要使六根不追逐六尘的快乐,这不是一般的浅显的智慧所能降伏的,唯有甚深的空慧的智慧和坚固的那种为了生死之心,才能把追逐五欲的这种心给它降伏下来。
在法布施当中,你能够把净土一法传播、劝勉、宣说,这就是法布施当中最大的法布施。
靠自己的力量想在临命终时,自在地到哪个地方去,那是很难的。就是这个世间的大修行人也不大可能做得到,什么时候想走就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想留就什么时候留。生死关头,要仰靠佛力加持。只有信愿执持名号,就能仰
《无量寿经》讲“五恶、五痛、五烧”,在这个“五恶、五痛、五烧”的世间,我们怎么样把持住熏习好的种子的立场和行为?这是我们每个净业行人必须严谨对待的事情。要一心制意,要控制住自己的妄心,不让它循到五恶的
你只要持阿弥陀佛一个佛名,就能得到十方无量诸佛的护念。持一个佛名就等于持一切佛名,生一个净土就等于生十方所有的净土。具足大乘圆教的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这样的圆顿的道理。这些功德之利都是
蕅益大师一生虽然通宗通教,最后等他对净土法门产生决定的信心之后,他全都放下来了,就像他的诗里面讲“不参禅,不学教,一句弥陀真风调”。
《无量寿经》属于《阿弥陀经》的同部经典,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经典灭尽之后,佛慈悲加持,令这部经还要最后住世一百年,为刀兵劫的众生做最后的救度。也就意味着在众生烦恼、业障、痛苦最深的时候,所有的法门都产
我们一听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徒仰嘉名啊,从来见不到。结果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跟观音、势至菩萨是同学,是胜友。你说还不能快速成佛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比在这个世间跟冤家对头俱会一处总要好得多。我们
还有比这个净土法门更胜妙的吗?你只要有深信切愿,平时你能念十声,阿弥陀佛都来接引。阿弥陀佛真的慈悲到了没有跟我们设一点条件,只要你愿意往生,阿弥陀佛就会很高兴。所以我们真的要深深地去体会释迦牟尼佛的那
我们为什么要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进行法布施。法布施能得智慧。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所知道的佛法无条件地传播给别人,在这过程当中,就能开发智慧。
父母生育之恩,师长的恩德,朋友礼信之恩,乃至于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有一茶一饭之恩的,我们都以劝修净土法门来报恩。对一切认识的、不认识的,甚至那些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之物,发一个善愿:“愿你们都能生到极乐世界
由于我们生生世世对五欲六尘非常熟悉,我们一定要使熟悉的五欲六尘变成生疏,要使生疏的佛号变成熟悉。这叫“熟处变生,生处变熟”,这是一个习的过程。对这个习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有长远心。
在人道里面,他容易把生命标格到取证涅槃这个目标上。由于人道里面有很强的意志力,他能修苦行,像摩诃迦叶一样,他能把一切放下,能集中所有力量对治见思惑,他这一生就能够得到究竟的解脱。所以一切诸佛,都在人道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没有发出恳切的修道的心,这里熏习我们的大多数都是不好的东西。我们见闻觉知的都是烦恼的东西占的比重高。
什么叫证道?证道是要断烦恼。最低限度要了脱分段生死,或者至少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声闻教,断见惑,就证到了初果,证到初果也入圣流。但是进一步要断上二界的思惑,包括欲界的思惑,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间。真正的
因为“一心具足十法界”。你的念头总要落在一个法界里面,不落在四圣的法界,一定会落在六凡的法界;不落在三善道的法界,就一定会落在三恶道的法界。念佛才能落在佛的法界。
我们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去就是阿鞞跋致,而且很快证到一生补处,就能快速地成佛,这也就说明十方无量无边的大菩萨,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转换一种种性,是阿弥陀佛的法王子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直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你说这开悟,赵州禅师八十岁还要行脚,还要参学。所以这些大祖师们真正悟明心地,所谓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次,那谈何容易啊!
临终开导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是照本宣科地念一段,你得要了解这个病人的性格,好乐,修行的过程,知道他临终的心理状态,他的障碍在什么地方,他的怀疑在什么地方,怎么让他产生信心,要跟他交流的。不是翻个书本就那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