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
毕达哥拉斯
佛法看世间
甘地
中华佛光文化网
梦参老和尚
我们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看到亲戚朋友们的生活情况,甚至他们死了以后去哪里。但是,最好也让他到极乐世界比较好。不能到极乐世界的话,一般下三恶道的比例极高。佛祖说过,得人身者如手上土,失人身者如大
你再笨都能往生,鹦鹉、八哥都能往生,人是万物之灵,它能往生你怎么不能往生呢?你业障重,那五逆十恶的人、阿鼻地狱的众生都能往生,你怎么不能往生呢?要增加对阿弥陀佛大平等心、大慈悲心的认识,他老人家只要我
在这个时代,还是老实一点,一门深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比较好。你在念佛的当下实际上就有禅,禅为佛心,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你已经安立在佛心上了,还谈什么禅呢?禅者乃净土之禅,净土乃禅
恶人临命终时地狱现前,以恐惧心、惭愧心来念阿弥陀佛。就好像一个人被敌军层层包围了,他惟一的生路就是突围,打开一条血路,才能保存他的生命。像破釜沉舟,一切琐事,他全都放下了。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这样全身
《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由于不信净土法门的缘故,有一亿大乘通途法门的修行人退转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会退转?就是由于这个世间魔性的力量太大,他不能断惑业,又没有深信切愿净土法门,得不到十方诸佛的
孔子讲:里仁为美。你要选择跟有仁爱精神的君子住在一起。如果你跟不好的人在一起,你就没有智慧了。由于人和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善人每天跟恶人住在一起,也会潜移默化。一个恶人天天跟善人在一起,也会近朱者
被疾病严重折磨的时候,你至诚去念佛,就能够在弥陀名号当中超越这些,至少会减轻很大的痛苦,绝对不会想去自杀。死刑犯在临刑的时候,跟他讲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当枪端起来打的时候,他念南
很多人对往生产生不了信心,觉得往生一定要功夫成片、要清净心、要断分别执著。五逆十恶的罪人都能往生,是靠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和至大的威力。我们的生命归投到阿弥陀佛那里去,阿弥陀佛决定让我们往生。《观经》提
净土法门是佛的法界的事情,我们人法界梦都梦不到,不是我们的认知范围,他就自然就会怀疑。一听那些神秘的现象他都会自然地用他的常识来加以解析,在他的常识的范围当中,他认为才是真理,对于常识之外的东西,他就
玄奘大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他不是翻译一心不乱,他翻译成一心系念。一心系念在我们业力凡夫层面还能做到,就是一心一意地系念弥陀名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但是可能还有妄念达不到清净心。但在妄念的背
有一次,佛要阿难去看看提婆达多在地狱里面怎么样了?那阿难就到地狱里面去,地狱阎王爷就说“你要找谁呀?”“看望提婆达多。”“你要看望哪尊佛的提婆达多?”原来每尊佛都带着一个提婆达多。所以当我们碰到冤家对
我们的一言一行,举心动念,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存了档案了。《华严经》直接告诉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两个神跟随着我们,叫俱生神,一个同名男,在左边,记我们的善行;一个同生女,在右边,记我们的恶行。我们的善恶行为
宋代一位律宗的祖师叫灵芝元照律师,他早年也是不愿求生极乐世界,愿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结果在三十几岁得了场重病,在重病当中,他才感觉到自己完全不能主宰自己。通过读智者大师《十疑论》,才感觉到自己
当年白居易,以地方官员的身份去参访鸟窠禅师,问佛法的大意。鸟窠禅师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是大文豪,不以为然,说这句话三岁小孩都道得,三岁小孩都能说。鸟窠禅师回答:“八十老翁行不到。”三岁
在无三宝处住持三宝,建立六和敬的僧团,以讲经说法作为自己的使命,自己持戒精严,为世人做道德的榜样,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这都是极乐世界菩萨每天所行的自行化他的德业。我们了解这些,也就等于了解我们往生到西
净业三福里面讲慈心不杀,要去放生。如果你有病,通过放生就能健康。为什么放生能够得健康长寿?你放生,物命由于你得到了它的长寿和健康,反过来当然你就能得健康和长寿了。如果你终断了它的生命,那你的生命也会受
佛来到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宣说这个净土法门?第一是从我们业力凡夫的深层心理来说,我们介尔一念也具足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全体庄严在我们的心性当中也是具有深层的原型的;第二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跟我们随
四十八大愿非常宏大,空间上遍十方一切世界,时间上竖彻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对境是九法界众生,非常宏大,而且是靠着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发的甚深的誓愿,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建构净土满愿的艰苦的历程,最
念佛有止有观,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就是观的力量,念佛念得不去想五欲六尘,就是这一种音声,这就是止的力量。有止就有定,止为定因,禅定;观为慧因,念佛就会有定慧。
如果一个人平生结下了很多冤家债主。临命终时能念佛,他也能往生。如果你还在轮回中,怨亲债主的问题一定要对面,如果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一种无我的悲心来救度他,胜过在轮回中的怨怨相报。要解决怨亲债主的问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