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师
披菲里
佛教微语
诀别之音
慧源圆怀
资国寺贤志
称赞如来。我们要称扬赞叹如来的功德。如果我们不去称扬赞叹如来的功德,一天到晚这个口业都是人我是非,妄语绮语两舌恶口。通过称赞如来,就能够使我们的口业清净,而且得到无碍的辩才。
有的人先富后穷,或者得点钱很辛苦。是由于他布施才有这个财富,但是由于布施得不爽快,中间有曲折,他以后想得到财富也就很辛苦,或者先富后穷这些。
要知道佛的恩德究竟在什么地方,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为了救我们,付出了多少生命和鲜血凝聚了六字洪名这个摩尼宝珠给我们,我们能够念这句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最真实地报佛恩。
时间是人类的错觉,但这种错觉,你在这种状态当中你突破不了。讲黄粱美梦,枕在一个枕头上,做一个梦,一辈子五十年的做官的生涯全都梦完了,但是黄粱米饭才刚刚熟了。在很短的时间当中,你在梦中不了解这是梦,你的
昏沉怎么办?你就经行,一边走一边念佛,再就是拜佛,你在动态当中能够对治这样的昏沉。千万不要在坐在那里,坐在那里越坐越舒服,那不是坐着念佛了,是坐着睡觉。
现在众生的心很粗糙,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很微细,这叫心粗境细,观想难成。所以在四种念佛当中,还是直接以持名念佛为究竟方便。
《楞严经》开始就讲“七处征心”,你心在哪里?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六根之内,七处都找不到心,无心。你能够无心,当下就是妙明真性。你执著有一个心,就等于在大海当中生起了一个浮沤,你把这个浮沤认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不是说你泛泛悠悠念,就能够万修万人去的。深信切愿者才能万修万人去。
无论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或初学佛的往生者,临终助念都有好处。已经是佛教徒的,你提醒他曾经已发的愿,不要打失,系念佛号,阿弥陀佛一定会接引。非佛教徒可能不了解,你得给他开示,法界当中有一尊阿弥陀佛,很慈悲
佛成道后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那这个执着是指什么?第一是我执,第二是法执。
很多人把正念就仅仅理解为是念阿弥陀佛。当然这个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地方。正念包括他愿往生的念还在占主导地位,这个正念——信、愿、行三者,他能够保持愿往生心,这也是正念。不一定非得是要念
人需要一种挑战,他在应战的过程当中,他才开发了他很多生命的潜能,在逆境当中他才成长得更好。在一个很粗砺的磨刀石上,你这把刀才磨得锋利。在烈火当中,这个金子才更纯净。所以我们处在逆境,处在冤家恶人堆里面
“事一心不乱”就是事持,心不离佛,佛不离心。然后功夫用到什么程度呢?伏断见、思惑。能够伏住见、思惑,生凡圣同居土;断见、思惑,生方便有余土。
佛示现八相成道为我们这些颠倒的苦难的众生来讲经说法,来辨别邪正是非,来指明真正快乐是什么,真正苦难是什么。财、色、名、食、睡,我们认为是很快乐的东西,但是真正的佛眼看来,这是走向三恶道的东西——地狱五
在娑婆世界修行,也有它的殊胜,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胜过极乐世界修行百年。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太难修行了,太难修行你还能修行,那就难能可贵了,难才可贵呀。
一般凡夫的看法,总是觉得太容易的东西大概比较低级一点,效果肯定会有限。但恰恰在佛的立场来看,最简易的方法是最慈悲的、最有智慧的、功德最圆满的。因为佛是要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一定不能搞得复杂。能够把方法
印光大师说:这个时代的众生得人身比往生极乐世界难。为什么呢?你得人身要靠自己的善业,五戒五常没有做到就失人身。如果你五戒五常万一做不到,但是你信愿持名,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能让你带业往生。
现在很多人把佛经放在桌面上跟那些杂物放在一起,看经典的时候毫无恭敬:躺在沙发上看,或者一边挖鼻子,或者抠脚板,甚至放屁,诸如此类。这些不仅得不到利益,而且是一种亵渎。
清凉国师曾经说,就是观想毗卢遮那成就的华藏世界海都能破无明。那么我们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来作为观想的对境,就能以真如熏无明,就能有效地伏灭烦恼、显佛性、开智慧。
“六度”就是用这六种行为度我们的六种烦恼: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精进度懈怠,忍辱度瞋恨,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