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
毕达哥拉斯
佛法看世间
甘地
中华佛光文化网
梦参老和尚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数量?一天一万——至少一万,或者三万,或者五万,是多多益善。因为念佛的数量多,能够使我们心越来越清净,这就是在做功夫。念佛是需要去做功夫的,而且要努力的去做功夫,它才能够降伏现行烦恼,
念佛就是求往生的,你可千万不要去求其它的东西。如果你念佛就是求开悟,求得神通,求在这个世间怎么怎么样,那就搞错了方向了。
当时佛涅槃的时候,摩诃迦叶就思惟到:佛的生身舍利是很多人都会重视的,现在我要关注的是佛的法身舍利。佛的法身舍利怎么长久住世,就得要结集经藏。所以我们翻开经典就是在接触佛的法身舍利。一切世间上好的语言、
开悟了的人,他如果真的开悟了,念佛求生净土万牛莫挽。莲池大师说,如果一个参禅人说他开悟了而对于往生净土没有信心,甚至否定的话,那就说明他绝对没有开悟。
常常有居士问:我一念佛就会妄想杂念纷飞,甚至有一些不好的恶念,甚至还会有一些想骂佛的念头。这些都不奇怪,无量劫以来我们业识的种子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没有这些,那才奇怪了,那你不会生到这个五浊恶世里面来。
随喜功德就是:人家在做功德时候,你随喜一下,就等于人家的功德也变成了你的功德了。就好像买香,一个人在买香,一个在卖香,你就在旁边站一下,你就沾上了香味了。一方面对别人的赞叹,能鼓励别人去行善;另一方面
四大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我们的身体离不开这四大。但要知道这个四大的身体它是空的,它是虚假的,它是很苦恼的,地水火风,它也是缘起法。这四大稍有一大不调,马上一百零一种病就起来了,我
在事相上修念佛法门,你不要有过多的夹杂,你不要带过多的观想,你就是老实念佛。自念自听,念兹在兹,念清楚听清楚,就是这么简单。你如果再带了这个观想、那个观想,反而会出毛病。
因果报应是宇宙的法则,当我们遭受到不好的果的时候,一定不能从外面找原因。一切法都是我们业识心的种子的显现。一定是我们种下了这个恶因,才会有这个恶果;你没有这个恶因,绝对不会有这个恶果。
当我们有怀疑的时候——这是我们开始要经过的过程。等到你慢慢的去念佛,念了若干年之后,尤其名号里面的智慧光开显了哪怕我们一点点心光的话,我们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就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共修念佛的时候,你首先听到的要是自己的声音,然后才听到大家共同的声音。如果你只听到共同的声音,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这都不行。而且实际上你念佛,就是念给自己听的,不是念给他人听的。所以自念自听是非常重要的
一切法都是缘起的,种种条件合成的。既然是种种条件合成的,就没有他的自性,没有他的客观性,一切都是虚幻的。缘起就算有,缘散就算无。缘起缘散就是幻起幻灭,自性了不可得的。
忏悔一法,你要发露,你的罪根就像一根草的根,你一定要拔出来,见阳光,这个东西才能够枯萎,如果你只是作表面功夫,地面上铲掉了,但你的根还在那个地方,它又会长出来。所以这个发露是要有勇气的。
一般人总觉得:你一天到晚念念佛,又不去修这个功德,不修那个功德,什么好事都不干,好像就没什么功德。他不知道这个名号具足六度万行,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的功德。当然我们不是说除了念佛什么都不管。其他的事情
从法上来说,佛所施设的八万四千法门,从它的自体来看没有优劣高下之分,法法平等。就像这个药,你不能说它好还是坏。那这好坏根据什么?根据能不能治病来决定。佛法的施设,它优和劣根据什么?根据众生的根机能不能
学佛要求智慧: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得到这些佛经要生稀有难遭之想啊!佛说经典当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佛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从晋代以来,东晋、魏晋南北朝以来,多少取经的人,用多少生命取过来的。我们要好
古人惜字,是一种善德。在路上看到有字的纸,都得把它捡起来;然后带回来,在一个焚化炉里面焚化;焚化之后,就用一个很干净的布把它包起来;然后把它投在大江、大河里面,沉下去。要做这样的处理。
《楞严经》说,即便佛菩萨在末世的时候来到这个世间,他也不会暴露自己身份的,不会轻泄秘因的,如果一旦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就得离开这个世间了。自称是某某佛菩萨再来的,往往是不可靠的。
净土法门竖彻五时——从华严时开始,阿含、方等、般若,直到最后的法华涅槃时,都在讲念佛一法。横该八教,藏、通、别、圆,包括它的一些顿、渐、不定这些方法,都在念佛法门里面包含着,称为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身业要礼拜就礼拜阿弥陀佛;口业要称叹,就念阿弥陀佛名号;要读诵就读诵净土五经;要观想就观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要供养就供养西方三圣。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