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伯内·萧
拾遗
平等
被虏
悟妙法师
布鲁达克
一个人身体多病,这是来自于他多生多劫恼害众生;对于病苦的人,不去怜悯,不去帮助,他就会多病。少病之人的善因是礼拜佛法僧三宝,对一切病人,布施医药。
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学就是觉悟的过程,觉悟一种道理落实在行动当中,而且要不断地去习。习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有很多烦恼习气,转变自己的习气,转变自己的观念,要靠不断地反复地熏习正确的真理。
我们死亡,死亡是什么死亡,是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地、水、火、风构成的这个身体死亡了,这间房子朽坏了,但是他里面的主人翁是不会死亡的,他带着他的业力又找了另外一个房子,又找了另外一个身体。虽然他的身体会改
荣枯得失都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招感的,是自己行为导致的。所以现在虽然我下岗了、生病了、冤家对头碰面了等等,这些非常不如意的事情集中到自己头上,你都能安然忍受啊。你欠了债嘛,你得要还债嘛,这是一个因果的法
弘扬佛法,修学佛法,确实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就在于我们正知正见、智慧的力量不够。不够的话,我们就得要借佛的知见,借祖师的眼睛来观察问题。你不要马上用我们凡夫的知见、凡夫的眼睛去看,往往我们都是颠倒的、
我们应该把大乘的法宝,尤其是因果的,讲轮回、讲戒律、讲净土法门的经书和光盘,广为流传。可能一部经书、一张光盘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能拯救一个人,意义重大。
我慢的人常常是把自己的优点看得很大,看别人的缺点明察秋毫。总是觉得别人不如我,他就会傲慢。
如果我们往生不了,我们的神识一出体,就会有中阴身。中阴身一般:快的就很快投生,慢的也得要七七四十九天。中阴身阶段,他受业力的牵引。随着他的业力,哪个重,就到哪一道里面去。他就有一个投胎的问题。那么往生
我们学佛的人,实际上每天都要面对死亡。了解了死,才能知道生存的意义,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净业行人来说,有时候就是为死亡作准备。
有人长得很端正,是什么原因?由于他有一颗忍辱的心、柔和的心,不跟人计较,心量开阔;造佛像,因为佛像很庄严,你造佛像,就感得今生长相庄严;以饮食布施他人,人饿了,他身心就很憔悴,就不好看,如果吃得饱了,
学佛越早越好。年轻生命力旺盛,修行的功夫容易得力。到了老年了,老年开始学佛,一生的生活经历会在他内心累积了很多的尘垢,精力也很有限,当然修行就要差一点。但是只要闻到道,尤其闻到念佛法门,都是值得庆幸的
有人曾经问过一个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路?畜牲的身体为什么是横着走路?为什么有直有横?”这个僧人就说:“人的前世他的心直,心是正直的,所以今世的身体也直起来了。畜牲的前世的心是横的,横行
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被度,这里面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缘。有缘就容易度;没有缘,你水平再高也度不了。所以佛经告诉我们:未成佛前先结人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你跟众生一点缘分都没有,等你成佛之后,你也是一
愿,是上面一个原,下面一个心,原心,本源的心,是真诚的心来发出来的,就会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愿是信的一种凭证。你相信了净土法门,一定要落实在愿上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有这个愿,就是你一个念佛的张本。
他人犯过失,有的是有心的,有的是无心的。一般不是有意造的过失,我们容易宽恕;但是故意造的过失就觉得不能原谅了,难以宽容。这是一般人的情况。但我们要学圣贤之道的人,就连对方有心造过的时候,也要宽容他,一
有一种修智慧的方法,就是你所拥有、你所了解的佛法,无保留地、不求回报地告诉他人,包括世间的知识技能,你也能够传授给别人,你这样去做,就能开发智慧。越吝啬知识技能、越吝啬法的人,他就会越来越没有智慧、越
《孟子》谈到“四心”,作为人的本质内涵的界定:“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就是仁爱的心;羞恶之心,就是正义的心——这个事情做得合不合适
如果你做了邪淫之业,那感得你今生的妻子也对你不忠贞,也有外心,得到的不如意的眷属,争争吵吵,冤家对头碰面,这都是你邪淫业所感的。
他人挑你的长短,说你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而且恼害你,常常给你一点小鞋穿一穿,让你不愉快,让你活得处处碰到钉子,这些都是自己的瞋心所感。
大家不要小看这句名号。一般人会以为到禅堂打打坐,好像修行的方法很高妙;念佛呢,愚夫愚妇都能念,很低级。这是凡夫的“分别见”;在佛的“智慧见”看来,你能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修最好的禅定。你每念一声佛的名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