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堂
刑场
诀别之音
平等
佛经故事
微博精选
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他是古佛青灯的,他要面对自己,耐得住寂寞,内心有一种法喜。要知道人的幸福的满足,不能靠外面的东西,外面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唯有我们内心的喜悦,才是真正值得享受的。
有因果报应的思想,他内心才会有一种畏惧。因果报应没有了,他就是肆无忌惮,一切都不怕,天不怕地不怕。那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都不惧因果的时代,每个人都很恐惧。不惧因果,人和人之间就会恐惧:“他人就是地狱”,
碰到任何问题,你不要想到只靠自己,要想到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靠得住。就好像一个三岁的小孩碰到问题,父母一定能给他解决。要建立这样一个心态。
布施要有欢喜心,不能勉强,不能好像布施出去是没办法,布施出去很后悔,像钝刀割肉似的,那所得的福德就会有折扣;如果你以怜悯、欢喜心布施出去了,你未来是得无量的福德。
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念佛不是泛泛地去念,一定要具足深信切愿、至诚恳切的去念。这个念,要念得跟阿弥陀佛愿力相应,你才能具备消这么多罪业的功能。如果你一点信心都没有,有口
一个人的长相很丑陋,是什么原因?由于他有瞋恨心,喜欢斗诤,动不动就骂人、打架;遮佛光明——佛前的灯,给它搞熄掉了;嘲笑他人的丑陋。有这些恶因,就感得今生长相丑陋。
我们读佛经,一定要洗手、焚香。不要把它卷起来,折页。甚至架着二郎腿在看,或者把经典作枕头,或者跟那些杂书放在一起,或者把杂书放在经典之上……这些都要注意。对经典要如同佛像——如同佛在面前一样,要恭恭敬
我们这个世间有求不得苦,欲望很多,没有钱的时候想有钱,有十万想百万,有百万想千万,有千万还要想多少个亿。当了处长想当厅长,当了厅长想当部长,总有当不上的时候,他就求不得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这个苦
净土祖师总是教我们,你学净土法门,先要看净土的经论,看祖师的著作;先把这个事理搞清楚,信心根立住之后再去看通途的佛法。如果你这个信心的根还没有扎稳,先看通途的佛法,以后你再看净土法门往往很难相信。因为
有的人邪知邪见,很难产生正确的东西,这是由于他宿世喜欢亲近恶人,赞扬、赞叹那些恶法;或者自己得到一些知识技能,或者闻到佛法,他很吝啬,他不说出来,生怕别人知道;这些都会感得他恶智或者愚痴的这种果报。
阿弥陀佛有天眼通,能看得到我们;阿弥陀佛有天耳通,我们苦难的呼救他马上能听到;阿弥陀佛有他心通,我们的心里打什么妄想,有什么愿心,阿弥陀佛都会知道。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只要有求,阿弥陀佛马上就会应
你作定课的时候,要有一个时间和数量的安排。如果你作家务事,也可以把佛号贯穿进去,渗透进去。你一边洗菜,一边念“阿弥陀佛”;你切菜,切一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油下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梵网经菩萨戒》讲,我们在山里、田间看到一切蜎飞蠕动之物,都要心念口言:“汝等要发菩提心,要修行佛道。”你别看当时好像没有作用,实际上你这个愿就跟这群众生结上了缘分。
一个修行人从他初发心到圆成佛果,一般从通途来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福德、智慧修行。但如果你能够修行念佛法门,以信愿感通佛力,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为自己的功德,就不要自己再进行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了。
我们能够持五戒,下一辈子就能保持住人身。你持戒持得很清净,福报就大。如果你五戒持的不是太清净,或者持的只是四戒三戒你就比较贫寒一点。所以我们世间的福德的大小,长相的美丑,地位的贵贱,智慧的浅深,都跟我
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六根摄住,自念自听,念兹在兹,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声音要互动,要在一起。如果你的声音听不到了,这就是你心跑了。妄想杂念来了是正常的,不管妄念万千,只要念佛的字句分明,你功
你对这个世间的家亲眷属、子孙放不下,如果你不往生的话,你一轮回,你放不下也得放下。等你真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用天眼一观察,就知道你的家亲眷属正在干什么,而且你有能力再回来,随机的又示现种种的身份来度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讲的,你修行至十信满心要一万劫,在这一万劫的过程当中,可能“其心怯弱”的人,就害怕自己烦恼重,经受不了五欲的诱惑,造作种种的恶业。怎么办?马鸣菩萨也指出净土法门:你就执持阿弥陀
大乘佛法特别重视般若。所以《金刚经》不断的讲,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是又不能住在这种空性里面,还得以慈悲愿力来修一切善法:由空生有。那么不住在空,是由于你有慈悲;不住在有,是由于
在阿弥陀佛看来:众生死亡的状态种种不一样,是完全正常的。阿弥陀佛知道众生什么时间是他临命终时,临命终时有什么困难,阿弥陀佛都会一揽子帮我们解决掉这些障碍。你只要平时具足信愿称名的功德——乃至十声,你就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