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
恒无法师
梦参老和尚法语
悟妙法师
海涛法师弘法笔记
目莲寺
古德常常讲“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声佛号从终极关怀方面,能够让我们带业往生;从现实的修行功夫上,能够让我们降伏烦恼,趋向佛心。
佛经常常比喻:瞎眼的乌龟在海里面每一百年伸出头一次,那茫茫大海有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圆孔;那这一百年才伸出头来的那只瞎眼的乌龟,头正好伸到了这个木板的圆孔里面。这个概率是不是很低啊?那得人身比这个概
狡诈的心可能在世间法用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能够得点世间的东西,然而用在修道上,那就是灾难了,他得不到一点利益,尤其在净土法门,念佛方面,他就不能感通弥陀的大悲愿力,往生不了。
我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是客观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会转化的,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工具,并不是实在本身。那佛法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心不相应行法,是虚幻的,时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罪,真实不虚。我们每个念头都是充满着贪瞋痴慢疑,没有一念的清静,你在里面想找几念慈悲的,平等的,清静的念头,很难。
邪见就是拨无因果,不信因果轮回,人死灯灭,断灭见,这是大邪见。奉行这个没有三世因果、没有六道轮回的人,他的内心绝对生不起一种敬畏感,他一定会肆无忌惮,守不住道德的底线。
阿弥陀经这部古老的经典,怎么落实在现代。一般人一看这部经典好像是很古老,就常常不感兴趣。但要知道真理它是超越时间的,在古代它有巨大的生命力,在现在仍然是有巨大的生命力,这才是真理。
临命终时第八识要离去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很多人都贪生怕死,很不想死,很想在这个世间多活几天,但是又必须要走。这种死亡之苦就像生龟脱壳,像一只乌龟你活生生地把它壳要剥下来样的痛苦,这就是八苦当中的死
无量光也是我们众生本具,但是在我们的分别、执着、烦恼的遮盖下,透不出来,所以借助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名号作为强缘,作为本质境来引发我们内心无量光的影象境。
慈心不杀,不杀是培植我们的慈悲心,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切众生,乃至蜎飞蠕动的众生,它都有贪生怕死的这种生命的本能,我们奉行不杀就是给它最大的布施,让它得到生命的安全感。
我们念佛的时候,因为名号里面具足弥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也能使我们的相貌趋向于弥陀的相好,念佛能够使我们庄严、漂亮。
减劫的时代共业难转,我们要听从佛的教敕,至诚念佛,求生净土,净业三福随分随力地去做,做得好增上往生的品位。
通过十天的闭关念佛,许多人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惭愧心出来了,感恩心出来了,自省的能力增强了,乃至于弥陀的这个法身功德,治疗身心疾病的阿伽陀药的功能,显发出来了。为什么能够产生这效果,就在于阿弥陀
我们念佛的目的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成佛的目的是要度众生,度众生不能离开众生,还得回来。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他是尘点劫以前早已实成的古佛,他没有安住在常寂光享福,不断地来到这个五浊恶世、火宅里面度
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缺乏,难以建立的原因就在于智慧的不足,为了培植众生的智慧,给他一个过渡,一个桥梁,先让他修福,容易下手,修福修到一定程度,它就能转化为智慧,福至心灵,有智慧他才能相信念佛往生净土
如果没有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总是认为自己不错:我修行,可以马上断烦恼,可以证佛性。目空一切。有这种心他不会想到阿弥陀佛。“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骄慢的人难以相信净土法门,唯有我们谦卑下来,知道
佛建立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净土法门的四种念佛方法也是方便。跟通途的修行方法相比,念佛法门是最方便,那在念佛法门当中比较,持名念佛是最方便,称为第一方便。
一个人能持五戒,就有二十五位善神来保护;一个人至心念佛,就有二十五位菩萨来隐形保护。至心念佛,观音、势至都会隐形保护。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是一个空洞的音声,不是一个物理气流,他里面是有深刻的义理在里面的。念这句名号不简单,沉甸甸的。要用我们的深心去念,用我们感恩的心去念。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作得生想,我们就听话,每天就想到“我一定往生,我一定能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作得生想,这很重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