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精选
诱杀
悟演法师
太桥旦曾堪布
恒愚法师
悟妙法师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格言别录》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格言别录》
【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寿绵长。】无顾虑,无希求。发心至真切,用力至肫挚,自然成就至超卓。印造经像之事,以如是肫切恳挚,至诚格天,至心奉法之人为之,虽不计功德,而所得功德,实无限量。一念之善,一文之细
「即使是荣华显达的命,也要时常当做落寞来想;就算碰到了亨通顺利的时候,也要常做不称心想;即使衣食丰足,还是要当成是处于贫困的环境中来想;就算家世名声很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需常作身份低微来想;纵然学问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格言别录》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格言别录》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格言别录》
「持诵经咒,贵在乎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则纵能了知,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经之真利益真感应,皆
「饮酒、赏花、唱曲、音乐、掷骰、纸牌、斗禽蟋蟀、游荡等类,沉溺在这里头,不但破家,并要损寿。前贤说,无德的人,纵欲享福,若又有寿,天地亦觉不平衡了。何不看看善书,转祸为福呢。赌钱的人为害尤大,因祖父德
「宋灵源禅师谓伊川曰:祸能生福,福能生祸。祸能生福者,以其处危之时,切于思安,深于求理,尤能只畏敬谨也。福能生祸者,以其居安之时,纵其奢念,肆其骄怠,尤多轻忽侮慢也!」辑录《太上感应篇汇编》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格言别录》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众生造业,其报有三。一者现报,今生即受是也;二者生报,第二生受者是也;三者后报,第三生及十百千万生受者是也。故世之造善得祸者,前生之恶熟也。造恶得福者,前生之善熟也。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人去恶从善,总归要语视行三善,切实做起,日里爱惜光阴,时刻不停这三善。做善人虽吃些亏,到底总算是大
【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饿虎,不能为害】悭贪丑行,为堕落鬼道之深因。嗔火无明,为降作毒虫之征兆。结怨多生,寻仇百劫。恶缘未熟,任尔逍遥。时会已来,凭谁解救。孽由自作,事非偶然。修士惕之。印造经像,豫
「《易经》中替宅心仁厚的有德之士筹谋,专谈如何趋向吉祥、避开凶险的道理。如果说上天所定的命运是固定、不可改变的,那么如何可以趋吉避凶呢?《易经·坤卦》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你
【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所作吉利。】尘世多众,十之七八,在惊忧疑闷懊怨痛苦中。吾人一生,十之七八,在惊忧疑闷懊怨痛苦中。况乎欲心难餍,有如深谷。无事自扰,不风亦波。身为苦本,佛法善灭诸苦本。彼
「大概说来,一个人在尚未发生事情之前,预先显露出的吉凶祸福现象,都是发自他的内心,后又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凡是待人处事比较稳重、厚道的人,常常能够获得福报;而行为不庄重、过分刻薄的人,常常会招致灾祸!」
「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
「从古以来,无有一人不被生死吞却。且莫说从古,只说有生以来,回思十年二十年前,亲戚朋友死去多少?莫说他人,只说自己。现前四大色身,妄认为我,从朝至暮,种种爱护、种种资养。他却渐渐消殒,不觉不知。临命终
「净宗朝暮功课,若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