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
恒无法师
梦参老和尚法语
悟妙法师
海涛法师弘法笔记
目莲寺
「《大学》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世人以为积攒金钱田产,便是有益子孙。但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不仁者积钱多,子孙却穷困甚至灭绝;仁者积钱少,子孙反而兴旺发达。可见
「彼惟以谈玄说妙为事,而藐视因果事相,及与念佛法门者。盖由未详如来彻证心性,成菩提道,皆从历劫遍修众善,积功累德之所致也!欲证心性而成觉道,若不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下手,何异于鸟无
「元朝耶律文正公(耶律楚材),乃太祖(成吉思汗)军师,凭军机大权保人民无数。太祖好杀,公善劝谏能阻之。公淡泊名利,燕京城破时,诸将心恋财宝,公只取大黄数十担,不久瘟疫,便以大黄治命得效甚佳。公后代子孙
「放生者,但以不忍杀生为念,不能计及彼之食生物与否。鱼多食小鱼及小水虫。若如所论,则放一大鱼,必日杀无数小鱼水虫,则放一以杀多,是放之功少过多也。然穿山蛇獭,究无几何。既不能尽生物皆买放,则似宜从缓,
「放生亦不可乱放。放之于江,则无不可。放之于池,凡害鱼之鱼亦放其中,是放贼于人民之聚处,则群鱼皆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若尽量放而设法未能合法,则亦
「印祖曾回忆说:“光本读书人,将韩欧程朱辟佛之说奉为圭臬,姿态狂妄。”结果一病数年,病中印祖深深反省,觉知错误:“由此意恶之业,长婴病苦,数年直同废人。韩欧虽贤,去圣远矣!佛法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也!遂
「谈玄说妙,譬如饿汉,研究食谱,虽满纸山珍,如何能饱?倒不如普通食物,得充一饱,才于实有济。且就常人所能行,约略说之:一者深信因果、二者发菩提心、三者专修净土。净土法门书籍,可先阅《初机净业指南》、《
「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者特为放者多捕,被放者多有因此而被捕。然人情多好名,因循了事,若不逢好日,便不肯特为买生。」辑录《印光法师文钞》·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众生的病苦,就是我们的病苦,这样子想,度众生的心才会恳切,能替代众生承受所有的病苦而毫无怨言,就是菩萨!」辑录·妙湛长老开示
「人命无常呼吸间,眼观红日落西山;宝山历尽空回首,一失人身万劫难。一句弥陀最方便,不费工夫不费钱;但教一念无间断,何愁难到法王前?」辑录·《德森法师劝念佛偈》
「念佛人要修三种福业。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福业,第一代表人天乘的善,第二代表声闻缘觉乘的善,第
「邝子元得了心病,整天昏沉如在梦中,听说有位老僧会治病便去求救。老僧劝说:“此病是淫欲过度所致。纵情美色是外感之欲,梦中相交为内生之欲,两欲纠缠感染,耗损元气,必得不治之症。现急需将色欲斩除,保养身体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菜根谭》·洪应明编
「造作淫秽图书、坏人心术者,这种人死后堕入无间地狱,直到这些书完全消失,而且看了这些淫书而造罪者的苦报也受尽了,淫书的作者方能出离地狱。淫秽图书对世人的危害,罄竹难书。可叹这些人,有着多生多世培植的慧
【为何人称省庵大师为永明再来?】省庵大师曾诣阿育王山瞻佛舍利,先后五次燃指供佛。每年佛涅槃日,讲演经典,开佛奥旨,法化洋溢,江浙四众弟子,倾心归仰。大师受请住持诸寺,清规肃穆,来者云集。曾退隐力修净业
【佛言妄语十罪】一者口气常臭;二者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者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谋议常不参豫;五者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者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者常多忧愁;八者种诽谤业因缘;九者身坏
「虚云老和尚生母早逝,由庶母王氏抚育成长。云公出走后,同治三年,父病亡,王氏入佛门为尼,家财尽施,一心向道,专志净土。宣统元年示微疾,念佛西归,跏趺说偈云:今朝解脱生前累,换取莲邦净妙身。有缘念佛归西
「我们对狗表示好意,它就会摇尾巴,若是恶声对它,它就会拖下尾巴走开;对墙抛皮球,球会弹回来,抛的力量越大,弹回的力量也越大,而墙自己并未动手。所以《书经》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
「古德所谓“天下太平之根本”,在于让大家觉悟,主要是信因果。人生就是因果相续的过程,出发点就在当下。当下能够明白念即无念,就是佛法;不能明白,就是继续着漫长的轮回。佛得大自在,超越时间和空间;众生的念
「1886年,大师受托管教一调皮小沙弥,事先便告诫好规矩,但小沙弥不久就违犯,还躲避处罚,大师只好略现严厉之相,严肃地打手板,小沙弥这才老实了下来。为人师者,做好表率,言行稳重,不苟言笑,学生自然就服服帖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