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刑场
北京佛教居士林
达文西
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彻悟大师楷定十六字净土纲宗】彻悟大师教眼圆明,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定为净土纲宗,解曰:无生死心,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念佛无由契入;无菩提心,不能感通诸佛、契合本性、圆成佛道、
「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沉沦。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后证两足尊。」《净土诗韵》莲池大师劝修四料简·释演莲辑
「我父亲曾同范古农等十几个吃素念佛的居士一起去普陀山拜访印光法师。当时印光法师在闭关阅经,居士们就在外面等,等到印光法师出来,一看这么多人,就把门帘掀开说道:“老远过来蛮吃力,还是少出来跑,在家专念南
「宋朝的包宏斋,身体强健,精力过人,八十五岁时还被拜为宰相。贾似道认为他一定有养生妙术,就去请教。包宏斋说:“我有一服丸子药,是不外传的秘方。”贾似道急切地问是什么药,包宏斋慢慢悠悠地说:“多亏我吃了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辑录·《佛说八大人觉经》
「一个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存在,就算是犯了漫天的大罪恶,也都可以悔改;古人有一辈子都在作恶,临命终前却能悔改过来,萌发了一个善念,最终得到善终的果报。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菜根谭》·洪应明编
「1882年,大师在莲花寺代理库头,兢兢业业、言行一致,对维护常住财物(寺院公共财物)的因果非常严谨,不敢占丝毫便宜。大师明白私自盗用常住,报应是在地狱,所以但凡遇到整理食糖的时候,手上粘的糖和气味,都不敢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辑录·《省庵大师不净观颂》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八难之盲聋喑哑,难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聋不能听、瞎不能看、哑不能言,究有何碍?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手脚残疾者亦复如是。无智
「古往今来的伟大圣哲,常教人谦卑退让、舍财不贪。新学家却将此讥笑为“消极的道德”。岂不知一切伟大积极的事业,都是由“消极的道德人”做出来的!因为惟有“消极”克己,才能积极利人;惟有舍财不贪,才能兴办公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格言联璧》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连璧》
「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哪能得每事称心呢?若不思自己的德薄,一味怨尤,只是取祸。善人乐善,越穷越坚,把造次必于是二句,志士不忘在沟壑一句,做定心丸。天困我,正是成就我;人侮我
「凡夫之情,随物所移。土木形骸,妆饰美妙,即生贪染之心。况幼年子弟,妆作女身。虽云高抬教化,实有诲子弟入轻佻之咎。况欲其妆扮逼真,不下一番心思,岂能令人悦目。专习举业,尚不能变化气质。以好顽之机,令其
「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几多强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化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辑录《净土诗韵》大慈菩萨劝念佛偈·释演莲辑
「卧室供佛,除贫无余屋则可。若有余屋,断不可在卧室供也。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气,殿堂上尚肆无忌惮。若卧房供佛,当作大雄宝殿想,或可少招罪过。否则其功甚少,其过无量。座下所说,乃于无可设法中,与彼作一方便,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辑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遍和法师,四川人,身形矮小,蓬头垢面。曾隐居潜修,不乐言谈,终日持念佛号。于道场中伺候病僧不惮辛劳不厌臭秽。一日忽告假,取生平积蓄以资道场。后谓当家言:“三日后必去!”果于当日上午往生,一切如常毫无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菜根谭》·洪应明编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