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伯内·萧
拾遗
平等
被虏
悟妙法师
布鲁达克
「美色人人爱,皇天不可欺。我去淫人妇,人来淫我妻。此昔人之垂戒也!杨幼青诵之曰:“见他色美,方起念欲私,即作人见我妻女起心引诱想。”易地相观,邪心顿息!」辑录《太上感应篇汇编》
「《大藏经》曰:“人不杀生,爱护物命,及放生施食,得长寿报。”今人家小儿顽戏,凡蝇蝶虫蚁鸟雀之类,切宜戒禁。非惟伤生,且炽杀机,长大不知仁恕矣。凡人见一切众生,投身死地,如雀鸟被伤、蝼蚁被踏、鱼虾细鳞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格言别录》
「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轲终身,必少年夭折。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
「《遗教经》曰:“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故人能推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此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若尚未断荤,切戒在家中杀生。因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辑录《印光
「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过有毒的肉来充饥,去喝那毒鸟浸过的酒来止渴一样,不但不能够获得暂时的饱足,反而死期马上就到了。《孙真人福寿论》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又说“人若奉阴德而
「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格言别录》
「心里有怨恨,咒自己死,咒别人死,或赌假咒欺人,历看果报,都是速死的。善人被遇人欺侮,只得让他怒骂,我只闭口,让他张拳,我只袖手,便省了闲气。我施有恩,不求他报,他来结怨,不与他较,如此便宽了怀抱!」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格言别录》
「命是由自己造作的,福也是由自己求得的。佛教经典里面就说过:“想要求取富贵,就一定能得到富贵;想求生男女,也会如愿;若要祈求长寿,便能达到长寿。”妄语是释迦牟尼佛制的根本大戒,诸佛菩萨难道会讲话骗人吗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格言别录》
「只需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格言别录》
印光大师曾盛赞《金刚经》云「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功德难宣,持全经者,又何待言。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读诵,其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预圣流,没归安养者,何可胜数。其次则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
「祸之福之,本无一定之门,惟在人心自召。人一念未起时,此心湛然,如同虚空,何有善恶?只因此念才动,所向好事是善,所向坏事为恶。其先不过起一念、行一事,及后日积月累,遂有善人恶人之别。得祸得福,悉决于起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格言别录》
「人的一家,都有神明鉴察。灶神掌人一家的命,罪过是瞒不过的。每到月终,直奏上天。可叹愚人不知利害,以为瞒过了人眼,便起邪僻心、做苟且事。哪晓得人可瞒,天不可瞒。巡查在身的、在家的鬼神,机密哪有不晓?凡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格言别录》
「体相不具有二种:一是废疾,一是缺嘴只眼等类,都叫做天刑。刻薄的人,眼中容不得一毫歹处,见到故要嘲笑。善人见瞽肓残疾的人,犹如兄弟的困苦,必先赒济,至于相貌丑陋,不但恐怕一笑惹祸,更丝毫没有分别心一般
「或背伦常,或无情义,或害人杀物,或尖刻浇薄,或使气狂性,或狂妄愚行,或欺心利己,或好色贪财,或鄙吝奢华,或口过意恶,或阴谋使乖,或怠惰触犯。今人心昏眼翳,犯了过恶也不自觉察,更或自道快畅。哪知鬼神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