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堂
刑场
诀别之音
平等
佛经故事
微博精选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格言别录》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格言别录》
「水陆空行一切众生,无一不知疼痛苦乐。无一不知贪生怕死。无一不是吾人无量劫来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朋友亲戚。无一不能于未来世圆成佛道。但以宿世恶业,堕于异类。固宜深生怜悯以护持之,令彼各得其所。何可以强陵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格言别录》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格言别录》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格言别录》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格言别录》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格言别录》
莲花生沸汤【丰子恺·《护生画集》】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寒山子偈
「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 。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格言别录》
「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独得之秘诀,不妨由汝之请,普为天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世出世
「瞒心昧己,在暗僻中做贪利邪淫,损人等事,最是暗空亏心的恶!善人生平做事,件件可以对人说。哪怕是积阴德,也不是故意去拣人不见闻的善事做的。虽然件件是阴德,却是光明正大,都不是瞒人的。只要日日这样善做,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格言别录》
「心口一样是君子,心口都不正是小人。口是心非,是假冒的君子。如果佛口蛇心,定然不忠、不孝、不信、不义,最是丧心灭伦的恶。善人口即是心,心即是口,口里说出了善,心里便实有这个善。至于待人,口里许诺他,便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于爱之不得其道,或偏与钱财,或偏令穿好衣服,钱随彼用。欲儿女成贤人,当为培福,不当为积财。财为祸本,汝等看多少白手起家者, 皆由无钱自勤而来。而大富家多多不久房产一空,故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格言别录》
「惠不在大,在乎解困。怨不在多,在乎伤心。」《格言别录》
「色之一业,人情易犯,比贪杀等事,百倍难制。故其败德取祸,亦比他事,百倍酷烈。人之于色,当入眼之时,此心一动,而思之慕之贪之求之之念,固结于中而不可解。当立地起念,立地奋勇。一刀斩断,勿著一些游移,勿
「心毒貌慈、笑里藏刀,这是人中的豺虎。善人正心的法,静时闭目,存想一团天理,充满在身子内,犹如一片天光,到得待人接物,起念头了,又要自己默想这个念头,善与不善,善的就做出来,不善的速要灭除。善便是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