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禅修入门
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我眼中的财富观
恒诲法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格言别录》
「善人把恩惠给予了他人,断无望其报答的私心。把财物授予了他人,断无转念懊悔的吝心,只因他看得钱财事轻,救济事重,故自然没有这般念头。恻隐的心,是天地生人人种子,重了财,不肯救济,这点灵根渐消、渐灭,便
【习劳】“习”是练习,“劳”是劳动。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我盼望诸位,凡事自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有何名可恋,古董之可携去?!」《寒笳集》·藕益大师(書)弘一法师辑
「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辑录《印光法师文钞》·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格言别录》
「人的祸福,原无一定的门路,只在人自做自受。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的影子,跟定那身体一样,不曾差了些。上天降下来的神道,专掌人间过恶,巡游查察遇有过犯,即时录奏定罪,削除人的寿。作恶的人
【惜福】在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时,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丝毫不知爱惜。我的母亲看到,对我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你父亲在世时,莫说不肯去糟蹋这样大的一整张纸,就是连寸把长的纸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格言别录》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格言别录》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
「善人晓得天地有好生之德,故凡鸟兽鱼鳖等性命,不用去说,本分应该去救护它。就是细小的虫豸,无情的草木,也是丝毫不敢去伤害的!」辑录《太上感应篇直讲》 、
「财聚必有散日,犹如人生,必有死日。今日做救济事,酌量布施,不要等天来散,等后人来散,散出祸来。薄德之人是承受不起财富的,岂但不享,试看积财不舍的祸,好不惨痛。世间赤贫之人多,如稍稍享些富贵,已是蒙天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格言别录》
「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格言别录》
「善事,大半要费钱的。凡不费钱的善事,要真心去做;费钱的善事,要真心舍财去做。第一要守牢“节俭慷慨”四字,节俭则多盈余,慷慨则善事成就。凡人隔善如山,病痛只在奢、华、鄙、吝四字。奢华的享尽了福,自然一
「善人看天地间,凡有血气的,就像在自己身上的血气。他痛我也痛,他惨我也惨,联系在同一个身体一般。看人,是这样。看物,也是这样。就是一蛾一蚁,也要动恻隐之心;何况大的、多的,尤要处处救护。所以务要严禁宰
【惜福】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位有名的居士,去看望法师,一同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
「善人劝人,戒赌息讼,勿酒肉伤财,勿奢华破家。凡他人一切破费,代为痛心。天地生财,原本就是供善事而用,不供恶事用的。善人所爱,只有一善。凡宫室、车马、古玩、衣食、器物,种种人欲,一概弃绝。善人与人为善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格言别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