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其一
益西彭措
甘地
佛经故事
禅语智慧
老羊羸瘦小羊肥【丰子恺·《护生画集》】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格言别录》
「孝,是万善之源。只怕真正懂得的时候,因因循循,过了时机,霎时间父母大期尽了,要报亲恩,再无时日了!古人说孝,必连思字,不思行不出孝道。善人每日思量父母,生我万般辛苦,便要行报亲的孝道。每日思量亲恩未
「凡旧的人物,不忍弃舍,方为有情义的人。若才得新鲜,便忘故旧,最为薄情,断不受用。善人旧时惯用的器物,尚不忍忘,何况旧人?前贤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辑录《太上感应篇直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法则,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
「善人家富,便要学窦燕山、范文正,戒奢克俭、行善布施。就是家贫,也能笔舌劝人向善。发心要真、要坚,用力要勤、要久。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圆满,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到得积累日子,便是圆满处。若只是刚刚做
「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格言别录》
【惜福】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是1920年一位出家人送给我的。我的棉被面子,是出家以前所用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呢!除衫裤草鞋以外,我的一切衣物
弟子生病,没有人照应,佛问他:为什么没人照应你?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去照应;现在我有病,也没人来照应我了。佛说:就由我来照应你吧!将那病弟子种种污秽,洗濯干净。佛决不像现在的人,凡事都要人家服
「恶则相忘,善则思报。善人的心,时时刻刻敬畏,虽得了富贵,亲戚未免得意,但是在善人看来大可危惧,只怕自己的德薄功浅,不能保守的住得来的这份富贵。思量这一切,不是我应该有的。从此趁此良时,广积功德,岂敢
【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只要学吃亏。”——辑录《改过十训》·弘一大师开示
【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的乐极生悲,就是这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格言别录》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格言别录》
「贪官污吏,受了姓张的财,便把姓李的放在牢监里,受冤含恨而亡,这便等同于杀人取财,天报怎有不速之理?!善人有官做,正好做事,正好救百姓。廉则有守,不敢执法,也不敢枉法。就是不得官做,也要安命,看得平淡
「善人见他人运气好,得意之时,就如自己得意一般。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之时,就如自己失意一般。善人为人宽厚,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所以抬高他人,淹没自己的才干,放低自己。善人遇财遇物,每事克己,总把多的让
【持戒】不用说修行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
制标本联想【丰子恺·《护生画集》】动物标本中,蝴蝶美无伦,形状何袅娜,颜色何缤纷。谁知制造时,个个受极刑,两针钉胸腹,不死又不生,迟迟三日后,足节犹兢兢。我游博物馆,归来一梦惊,梦见诸蝴蝶,尽变女孩婴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格言别录》
【持戒】最好还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香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