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寺
雀巢可俯而窥
禅是禅非
醉人与醉蟹
众生之家
老中医健康养生
戒能够断一切罪恶,也可以把恶趣堵住,不到恶趣去。罪恶是因,恶趣是果。既然一切罪恶不做了,那恶趣就不去了。所以我们说,要增上生、不堕三恶道、要生善趣,一定要持戒,五戒持了,那三恶道就不去了。所以说,戒是
【读佛经,有很多好像有矛盾啊?】佛说的法,是对机说的。众生有什么毛病,就给他治什么毛病,而对症下药。喻如热病给凉药,寒病就给热药,表面上看起来就出现了不一致。
有些人有这个感触:佛教里面,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要精进、要离欲、要近阿兰若、要静修,一会儿又呵责焦芽败种,应行菩萨道救度众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对 机啊,你是什么根基、处于什么地位,就
【文殊菩萨手里为什么拿着宝剑?】佛教里边,这个剑,表示智慧。我们要出离三界需要般若,没有这个宝剑(智慧),你怎么出三界、怎么断烦恼?!
佛住世时有一位阿罗汉,因其往昔曾用泥修补过一尊佛像的坐骑--大象,而感得生生世世有金象伴随。我们现在修补的不仅是佛的坐骑,而是佛身,从异熟果来说,若求人天福报,果报尚大得不可说,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菩提心
我们想获得春节家人团聚的快乐,却让许多生命为我们承担着离别之痛苦,我们想获得口舌的快乐,却让许多生命为我们承担浑身的苦楚:剥皮、切喉、断头、油炸……这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因为这最终只能为我们自己带来痛
【学习“空性”要一层层上去】先是经部的空,然后进入瑜伽的空;瑜伽的空就空得更多了,把一切境全部空完了,只留下一个识;然后把这个识,阿赖耶识也扫掉,进入中观空。这样学的话才踏实。否则的话,飘飘皮皮的,这
【定业】以下四类的业决定是受果的定业:1、“重惑净心”,极重的烦恼,或者是极清净的善心,发心重。2、“恒所造”,虽然不是很重的烦恼,但是经常做的,天天如此的。3、“功德田起”,虽然不是重的烦恼、不是恒所
【戒的功德】一般世间的香,顺风能闻到香,逆风就闻不到;在上风闻不到,要下风才闻到。你持戒的人,不管你是顺的逆的、远的近的,都能够闻到,而且人家闻到这个香都感到欢喜。受戒的人,不管你在顺的环境也好,逆的
【静,是心的营养】白天纷乱的事务中,一般人很难做到一边是乱的事情,一边是心静如水。乱得一塌糊涂,乱完了,那你一天当中给它静一静,它就能够有个很好的营养。就像我们吃饭,不吃饭的话,你的身体就会受不了,没
一个念头极重的信心,可以灭掉无边的不定恶业。只要对佛起一念的信心好了,就可以把无边的不定恶业灭掉。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的生死大罪,只要真正以殷重的信心去念,确实有这个功德。
佛教徒一向是要道理来说服人家的。那么要弘扬佛教,也重在用教理。要教理弘扬佛教,那必须自己要精通教理。
【破戒与破见】破戒的人,比破见的稍微好一些;破了见比破戒还严重。为什么原因?单单破戒,还可以忏悔,假使破了见,那就是恶性循环了,从邪入邪,邪知邪见,根深蒂固,永远没有超脱的时候。
发了菩提心的人,脸上不会写“我是发菩提心的”,看不出来的,如果对一般的人经常地起烦恼心,漫不经心地诽谤啦、造罪啦,碰到那些对象的话,你罪就洗不清了。所以说,要自己对烦恼尽量地收敛,照镜子照自己,不要照
【再忙,也要给自己安静的时间】由于心能够静,能够专注,佛菩萨的加持会显现出来:有的是你通过思——思考、抉择得出来的;有的是透过你心专注以后,你以前的善根显现出来的。这都要依托于你的心要静。所以,你平时
【坚持就是胜利】学修要有忍耐的功夫,自己要有坚持的功夫。一下子不能懂的,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了,坚持到底成功就会来。如果中间退掉,功夫也就进不去了。
【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毁灭了?】佛教在印度的毁灭,并不是佛教胜不过伊斯兰,就毁灭了;实际上是我们的善根没有了,佛教就毁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如果你善根具足,就像《维摩诘经》里说,释
【深见过患猛利悔】你做了事情,或者是话说错了,思想错了。要知道它这样子下去,有什么过患,现世要产生什么后果,来世又是什么果报,这些都要看。我们在忏悔的时候,经常要问,“于自作罪知道否?”犯了罪的知不知
我们的下手从戒,戒的目的趋向定。定得到之后,慧的作用就发出了,这些慧的功能,没有定是发不出来的。这个定,如果没有戒是生不出来的,所以说,从戒下手,而慧是目的。
【一念瞋心起,焚烧功德林】若是老修行,瞋恨心一定要克制,如果瞋恨心不克制,不肯忍,那你一次的爆发,就会造极大的罪。“一念瞋心起,焚烧功德林”,你辛辛苦苦、几辈子修下来的功德,你一个瞋恨心,一下子给你烧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