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师
倒悬
金•贝辛格(Kim Basinger)
布鲁达克
马丁
慧海之光
我们多生多劫好不容易碰到这个暇满的身体了,“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这个身体得到之后,千万不能糟蹋了,用来吃喝玩乐的话,下辈子到三恶道去了,把以前多劫多生的辛苦修持都白白费掉了。所以说要怎么
我们学佛法,不是为了发神通,不是为名利,不是为召集徒众凑热闹,而是要了生死、断烦恼。了生死这个目标高一点,我们说当下的,就是要把烦恼尽量地断掉。烦恼断掉了,了生死就有希望;如果烦恼不断的话,那了生死还
说话、思想要清净,不要有过失,那就是,那些杂话不要说,那些不正的言论,对我们说是绮语了,就是无稽之谈,对修行没有好处的言论不要去说,思想不要起恶寻思,不要东想西想的,打妄想。这里不对,那里不好,都是自
【听法时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听的人一定要把成见扫除,只当一个一点知识也没有的人,这样子接受,才能接受到真正的原来的意思,否则的话,你接受的东西都是经过你自己的主观改变过了的东西。
【礼拜有怎样的功德?】如法的拜一拜,你拜的地方,下边的土有多少微尘,你将来就感多少次转轮圣王的报,一个微尘感一次报。你拜大礼拜的时候,你身所碰到的地,里面的微尘算也算不清楚地多,那么你感转轮圣王的报,
【什么叫菩提心?】因为这个地方太苦了,我自己受不了,想到众生也是一样会受不了,发愿要把众生都度了,这才是菩提心。所以说,菩提心的基础是从出离心来的,自己感到三界的苦受不了,要把一切父母众生同样都解脱苦
身语,是表现我们心的。心是看不出来的,看人好不好,从身语上看。“我只要心好就是了,说话随便没关系,走路马马虎虎也没关系。”——行动这么差,心好在哪里呢?心好,是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嘛。
我们在生活上碰到有些人阻碍我们修行的,不要跟他吵架、打架,要有慈悲心,使他稳下来,然后以佛的教化把他转化过来,这才是真正的降魔。
【什么叫法施?】自己要无染的心--没有名利的心,又要真正把佛的道理能够通达了,如实地、没有颠倒地给人家说,还要对方起正解。这样子,才叫法施。
【光想没用,重在行持】你说我要求人天,求人天,天天想,一天对着人天看,你会不会得人天果?不一定的。就看你行的对不对,行的五戒十善那当然人天果,你不要它,它也要来。你如果行的是十恶,破戒,那么你说天天望
各位,在亲友们点菜时,说一句“今日我吃素”,或者“不吃活的”,在亲友要为我们盛情招待荤腥时,我们的一句话,就能令许多生命获得解放重生。有时我们只想到碍于情面,但实际上亲友更需要的是我们的欢喜,只要我们
【偏见】一般的凡夫就会偏,朋友也好、同事也好,对你特别要好的你会偏心,包庇他、偏护他等等。对于不相干的、不欢喜的人,什么倒楣的事情都往他推。哪里偷了东西,可能就是那个人。反正你恨的人就是怀疑的人,你欢
去收集三宝字纸的时候,做的当下即可遮止众生不敬三宝之罪。本来我们看到佛像、经文字纸被扔得到处都是,现在我们恭敬他,让他成为大众恭敬的对象,这一善举能净治自己往昔不敬三宝之恶业。
众所周知,净土宗是大乘宗派,而菩提心是一切大乘的根子,我们希望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如果我们连什么叫菩提心都认识不到,如何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更没有,怎么往生呢?
【业如有糠的米】业是米,烦恼是糠。米有糠包住的话,丢在地下能生芽;业有烦恼滋润的话,它能招异熟果。反面来说,造了业,没有烦恼滋润它,不一定招异熟果。--我们求解脱,就是靠这个法则,如果没有这一条宇宙规律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你把草割掉了,根没有除掉的话,只要天气暖了,春风一吹,马上老根又长新草了。草根比喻烦恼,烦恼如果不拔掉,即使你表面上好像把它灭掉了,将来还是要起来的,外道以修世间禅的方式灭
【随喜】一个穷人、或者乞丐,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宝藏,都是珍珠宝贝,极大的欢喜。人家做了功德,我们的欢喜心也这么大,这叫随喜。而世间一般人,看到人家做的功德,不是随喜 ,而是妒忌,甚至于妨碍,把他破坏。
【怎样的心态去做供养,可以最大化我们的福报?】“三宝对我们有极大的恩德,施予我们最大恩德的是三宝。”——以这样的意乐心去修供养,得到的福报无量无边。
【佛教为什么有很多宗派?】佛说一切法,本来是圆融的,有体系的。因为是对机说法,智慧浅薄的就认为有矛盾了。实际上,以佛的眼光看,整个说法是有一贯融会的。后来祖师都能体会佛意,他们也是对机说法,对当时他们
时间经得很长,你作的业,都不会消失。你做了坏事,决定要受的。你用气功师、神通、看风水来避开一下,逃避不了的,将来还的债,加上利息更大。你现在受了,还轻一点。你用多种方式去逃避,希望这个报慢一点来,来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