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贤宗法师
吾儿
法王晋美彭措
六祖寺
弘化社
佛教智慧
昨天,看到一个腿脚不便的人,艰难地一步一步挪动。我担心他见我走路正常很羡慕,就默默地跟在后面,不忍心超过他。跟很多人相比,我们拥有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不要总抱怨得不到什么,珍惜当下的一切吧!
人生是一场梦,有人在死的那一刻会醒来,有人这辈子永远醒不过来,有人依靠殊胜因缘当下醒悟。不管怎么样,真相不会因我们不知道而不存在。我们的不知道,只会让自己因为执著受苦。
我们对爱自己的人心怀感恩,却忽略了害自己的人也恩重如山,他让你不断强大,强大到足以承受各种风雨;我们愿意接受诸般赞美,却忘了诽谤声也功不可没,它让你的心沉静下来,面对一切宠辱不惊。再丑恶的东西也能转为
有些人以慈悲心来对待一切。即使别人因嫉妒而伤害他,让他暂时心里生起一点厌烦,但究竟来讲,他不但不会倒下,事业反而会越来越兴盛。——晋美彭措
知道自己迟早会死,这是没用的,随时为死亡做好准备,才是最积极的活法。假如明天死亡就降临,今天你会做什么呢?还会因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吗?还会不计一切地争名夺利吗?……只有明白了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才会把不重
留一点时间给家人吧,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洞察100次外在的事物,不如审视1次自己的内心。
心如果被烦恼缠缚,身处愉悦的环境中,也感受不到快乐;心若是清净柔和,人际关系极其恶劣,也依旧安之若素。所以,外在的一切没那么重要,调伏内心才是安乐的源泉。
没有慈悲,纵然微笑也是恶;怀有慈悲,即使怒目也是善。
一个人的性格如果咄咄逼人,就算才华再超群、智慧再尖锐,也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如同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所以,我们要懂得谦和、忍让、与人为善。
有人抱怨生活压力大、感情不顺利、事业不成功,究其根源,这些痛苦多来自于强求。若能做到一切随缘,像达摩祖师说的“得失从缘,心无增减”,苦恼自会消于无形。就算没有这种境界,经常念这两句话,心境也会大不相同
弘扬佛法,不是为了招揽信徒,希望更多的人都来皈依。而是想帮助普天下的每一个众生,即使他们不是佛教徒,也渴望他们全都离苦得乐,发掘人生的真相,得到眼前和长远的利益。
有人说,杀动物跟杀人不同,因为它们不会说话,也没有人类这么高的心智。对此,英国哲学家边沁是这样回答的:问题不在动物是否有心智,或是有没有说话的能力,而在于它们是否有感受苦乐的能力。
有些人认为,追逐名牌是一种品味,以此可体现自己不凡。但在外表奢华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内心修养。各种名牌堆砌下的,不是高贵的灵魂,是一颗攀比之心。他们忘了香奈儿女士(香奈儿CHANEL创始人)的一句话 :真正的
并不是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每一次坚持都有人看到,并不是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待遇,并不是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就是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点耐心、勇气。
如果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把长处挂在嘴边,不由自主地贬低别人,这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增加与人交往的难度,到头来,终会因傲慢吃下苦头。
身体健康的可贵,没病时不觉得,病了才知道;心理健康的难得,没烦恼时不觉得,生了烦恼才清楚。有些东西直到没了,才发现自己曾拥有过。套句俗话说,这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面对人生,修行人有另一种解读:念身不求无病,交友不求利己,环境不求舒适,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究心不求无障。这种心态源自什么,你知道吗?
如果不厌离此生,就没有任何利益,即使你可以把佛法倒背如流并口若悬河的说给大家听。或者你修持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直至老死,但若没有死亡无常的思惟,你就和一个从来没有修过法的人一样,你的自相续中根本就没有佛
遇到问题时,很多人常选择换个环境。但没有问题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另一个环境中,你仍会碰到其他问题。所以,与其回避,不如解决。很多事情当你去解决时,也许并没有那么难。你觉得很难,有时候,只是“你觉得”而已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