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4 佛教故事
太子自由离尘绝俗
太子一箭射穿七鼓
太子迎娶耶输陀罗
净饭大王一心一意地要把太子学成文武双全的英明君主,因为他很了解当时印度的国情,五天竺中的诸国分立争霸,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在国际的地位虽然是很高,但在他的南方出现了憍萨弥罗与摩羯陀两大强国,迦毗罗卫国常受到他们的威胁,所以他无时不在盼望着未来全印度民族理想中统一的圣君,乃是属于自己贤明无比的太子。
有一次,净饭大王为了提倡武术,下令诸释种童子举办一次武艺竞赛大会。在竞赛的时候,太子的堂弟提婆达多一箭射穿三鼓,太子的亲弟难陀也是一箭射穿三鼓,赢得观众无数的掌声,轮到太子的时候,他嫌弓力太弱,令到武库里取来祖王用的良弓,牵挽平胸,一箭射去,穿过七个铁鼓,四周的观众欢呼喝彩、鼓掌若雷,他们看到太子的武艺,大家共庆未来的国王一定能统一印度。净饭大王看看太子,望望观众,骄傲的微笑了。
年轻的太子长得是仪表堂堂,因此常有很多贵门的少女、王族的千金想博得他的宠爱。豪华的宴会,欢狂的歌舞,一日都不停息地烦扰着太子。
净饭大王的心中也是这样的打算,他以为唯有这样才可以使太子不致生起出家的念头,使阿私陀仙的预言不至于成为事实。
然而太子为这些歌舞宴会,反而增添不少的忧郁与厌恶。
净饭大王见到如此情形,更是忧愁万分!他想:太子的品性高尚忠厚,是国民崇拜敬仰的;太子的武艺超群英勇,是邻国闻名而畏惧的。想不到这么一位贤德的太子,竟把荣华富贵看得那么没有价值。
净饭大王想改变太子这郁郁不乐的性情,除了用财宝女色之外,又想不出其他的办法。他命令集合全国有名的建筑工程专家营造四时宫殿,让太子没有春去秋来的感觉,里面终日不是管弦乐声就是豪华歌舞,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仍然不能增加太子的欢心!
这不是没有原因,聪明的太子虽然深居在内宫之中,但他已体察到当时印度社会阶级悬殊的情形。他怀疑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那样的不平等,劳苦的大众为什么不能获得美满的生活和自由,如何改造这不平等的社会,这些问题早已盘旋在悉达多太子的心中。而且,他犹记得幼时被父王带去视察农村社会的情形。在农村,见到人人都是流着汗珠在辛勤地劳动,烈日当空也得不到休息。而父王和自己却伞盖车马,任意地逍遥,这是多么的不公平!还有,他见到那些农田被掘翻的土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昆虫,正当他们要往土里钻的时候,却被群鸟飞来争先恐后地啄食。弱肉强食,这是多么的残酷和无情!这是多么的恐怖和痛苦!
在这时候的太子,他并不是厌恶这世间,也不是忧愁自己没有快乐,而是目睹社会的不平、众生的痛苦,所以郁积在心头的愁思始终不能释去。
净饭大王见到他钟爱的太子沉思默想,心中增加无限的忧愁,所以在太子十七岁的时候,就替他选了美丽的耶输陀罗为妃。他以为太子若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可能会使他转忧为喜。耶输陀罗公主是迦毗罗卫邻国天臂城主善觉王的长女,窈窕的姿态像仲春季节的柳絮,美好的娇容像初降人间的仙子;净饭大王以为用女人、醇酒、音乐三者,总可以缚住太子出尘的心。
虽然,太子难免这种人性的要求,但他认为这种快乐总不是长久满足的人生,表面上看来,太子有时候也会浮现出微笑,而他的内心深处却是益感空虚和孤独。净饭大王看到太子间或露出笑容,他心中是异常高兴。他发愿从此要静修德行,垂布仁慈,广行德政,亲近圣贤,远离恶友,对臣民要慈颜爱语;日常的生活,要戒除轻举妄动。他不但自己一人如此,他更命令大臣及全国的婆罗门,废弃谋权术数,学习治国济世之法,祭祀一切诸天善神,祈祷万民平和安乐,以这一切来至诚地为太子祝福。净饭大王此时的心,和原始纯朴的人心一样。
就这样,聪明的悉达多和美丽的耶输陀罗妃,在幸福欢乐的王宫之中生下一个王孙罗睺罗。净饭大王心中高兴地想着:“我爱我的太子悉达多,悉达多一定爱子如我爱他,那么,他当然不会生起出家的思想,这是我唯一的希望。”
世间无论哪一个国王,对他的太子,都怕将来生性流于放纵,沉迷情欲,容易染着声色的快乐。可是净饭大王却和这种念头相反,自从悉达多太子长大以后,他的心中就无时不在希望太子能恣情纵欲、爱名好利,千万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悠闲的思想。其他的圣者修行得到金刚的大道,都是他享尽现实世间的快乐以后才去修行。现在是应该自己让位给太子而去山林深处修行,因为这时太子正该享受人间福乐的时候。太子的一切,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与关怀。
广化法师:一心修道报亲恩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二天 一心不动了了明明
一心念佛,石头可煮成佳肴
体光法师:有染有爱那就不是出世法了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无上法门更无他说
宣化上人:你一心除乱,把贪盖除了,你自性的光明就现出来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十四座出世与入世
一心念佛,大难不死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一心生二门」和「入不二法门」两个「二」相同吗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临终关头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动哭泣最贻害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宽运法师:欢喜信受 一心奉持──守三戒的年轻修行者
四种出世的思想
念佛三昧宝王论|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第十二
什么是持名念佛事一心
出世与入世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发心出世
星云法师: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离开人间
达真堪布:如果能这样一心祈祷,真的有加持
念此佛号,常得值遇诸佛出世。于一切时不暂舍离诸佛世尊。
第32集 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正文老师主讲
日常的佛心行禅:一心归去
单臂拜完十万大礼拜, 业障消除一心向佛陀!
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一心不乱的故事
一心念佛,神力示现游戏人间
星云大师宽心:善恶一心
星云大师宽心: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是何因缘,男婴竟身着须曼花衣出世?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九则·火中生子
对一心向佛的众生有求必应的观音菩萨-送子观音
观音菩萨普门品中偈语,一心持诵者受益无尽
如满禅师:有缘佛出世 无缘佛入灭
吃素还有什么人生乐趣?饮食之美在乎一心
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
父亲还俗娶妻 母亲携子削发
佛教公案 | 一心虔诚,因小果大
佛学入门须知: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搜狐CEO张朝阳:坚持吃素以出世态度入世
济群法师:必须出家才能有出世的心态吗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从取精生子和自由主义谈起
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槃安乐
一个一心想要出家修道的人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结语:十界一心
出世与入世相结合
她受过三皈依及五戒,不愿意嫁人生子
不可思议!我向地藏大大诚心祈请,遇到男友、顺利生子
不论修哪一法门,一心专精
母子一心,同聚净土。
佛菩提道的世出世间法
妖怪出世
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纵然十分危险,都能转危为安
出世空性
只有结婚生子才是安乐稳妥之路吗
一心专念预知时至
以出世的胸襟,做人世的事业
娶妻首重贤德,而不是相貌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娶妻娶德
弥勒佛的出世本缘
受持八关斋戒,栽培出世的善根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一心四种净土
一心念佛的「一心」是什么含义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刘元春教授:延寿“一心为宗”的现实意蕴
驯龙斗士:彩璇姐既喜欢素食恐龙,一心想要抓一只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世出世护摩法品第二十七白话注解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世出世持诵品第三十白话注解
宫心计:贤妃禁足半年,抄写佛经,一心向善!
(佛教歌曲)一心顶礼观世音--耀一法师(佛教音乐)三世因果
慧光法师:凡夫都是贪瞋痴一心不乱的专家
慧光法师:入世身命、出世慧命
一曲《红财神心咒》,发菩提心者可得证世间及出世间福德圆满
宽运法师:出世高僧 入世菩萨──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105岁寿诞(祝寿贺词)
净空法师:每天吃得饱、穿得暖,一心向道, 不管人、不管事。
一首《一心跪拜在佛前》,我将一颗心安放在佛前!
“娶妻不娶仰头女,嫁汉不嫁低头汉”,啥意思?年轻人值得一看
关其祯居士:一心专诵净土宗的正依经典
关其祯居士: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超然法师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
佛教名词
汉传法师
汉传人物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