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1 藏传法师
问:佛教徒精进闻思修行时,大多远离亲友,待在僻静之处。这样的目的何在?
索达吉堪布: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说的:“居于静处的目的就是要与俗世断绝关系,断除对亲友的贪执,断除了这些,就不再有任何贪恋感情等纷纷妄念与散乱的外缘,此后经常内观自己是否具有一颗真正的珍宝菩提心,刹那也不跟随担忧世间琐事遭致衰败的分别念。”
——《山法宝鬘论》
修行
李炳南:修行持名念佛之要点
李炳南答:如果遇上水火灾难或者发生车祸,这样就没有预备念佛,能够往生吗?
李炳南:动物注定要死,放生意义何在?
略论素食与佛教:佛弟子食素与食肉之辩
佛教看福报
黄念祖:修行方法2
妙祥法师:中医理论“吃哪补哪”,佛教因果论“吃哪报哪”
德光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宣化上人:修行要把身上所有的细菌都改变了,恢复自己本有的
宣化上人:真修行的人是不谈神通的
坦尼沙罗法师:坦尼沙罗尊者 答佛教杂志读者问
达摩难陀长老:佛法与你 第三课 什么是佛教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位于西安市西南,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我看到别人,口口声声说是在修行,但都没有在修行,让我看了感到很不舒服,我应该怎么办?
老板信佛教 员工免费吃斋饭
一行禅师:慈悲 最高贵的生活方式最殊胜的修行法门
方海权:佛教导我们说话如何使别人能顺从不违逆
阿姜查禅师:四、最后一席话 全心全意的修行
释迦牟尼佛之前有佛教吗?
黄念祖:神通,妖魔鬼怪也都有,靠神通来弘佛教,这根本就错了!!
帕奥禅师答:如果已经修行安般念证得第四禅,可否不修慈心观,而直接修悲心观证得初禅?同理,可否不修慈心观
帕奥禅师答:在尚未修行其它业处达到第四禅之前,禅修者能否直接修行佛随念?
帕奥禅师答:如果只修行佛随念能证悟涅槃吗?
帕奥禅师答:在南传经论中是否有记载菩萨道有难行道与易行道的分别?若有,其分别何在?
帕奥禅师答:其实在修行的过程中,最明显的是感受。为什么禅师却不叫我们观受呢?
宣化上人:修行做事不要有所求
仁德上人:在逆境中修行,终会苦尽甜来
悟显法师:修行在各人,要保持道心
宣化上人:世界佛教的中心
乘宗法师:不忘修行
注意了,这样喝茶可能会伤肾!
大安法师:如何知道过世的亲友已往生极乐世界
大安法师:在家居士该如何修行?
这样用心,妄想杂念不容易起来!
佛教居士往生纪实
深度解析佛教戒酒饮酒会导致惨烈因果
《近代因果报应的故事》之30:公门中好修行
理净法师:佛教罪福之说
心道法师:在家修行,一天打坐多久好?
因果不虚,原来我们的冤亲债主这样来...
佛教感应与因果现报
佛教和中国文化(一)
智随法师答:自从读了印祖的文钞之后一直想在行住坐卧中练习念佛。但是这样的练习很容易疲劳,这是正常的吗
宣化上人:佛教是出世法我们不批评哪个政党的好坏
大安法师: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修行当避免虚伪心
达观法师: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大安法师: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达真堪布:看了几本书,自以为懂得挺多,这都是修行上的障碍
成刚法师:这15种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你知道吗?
佛教中最著名的五种吉祥花,你知道几种?
清远法师: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广行法师:了解佛教必知因果和缘起
佛教知识|开光
『佛教知识』三种业报
佛教的服饰
在过堂中修行
宣化上人:如果我不这样实行以身作则这些学生是不会听教的
佛教知识 什么斋天
宣化上人:修行的六个重点
什么是修行真正的方向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 佛法
佛教知识(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
宽见法师:修行的诀窍
佛教中的“不二”的含义
宽见法师:家人要我带孙女,本来就修行不好想清净一下,怎么办?
佛教僧人的称谓
宽见法师:修行中的要求,怕做不到;觉得看到之后才能相信
大安法师: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大安法师:这样的学佛思路对不对,能真的幸福吗?
你学不学佛都应该知道的佛教知识!
正慈法师:我们能为佛教做些什么
正慈法师:重整联合 复兴佛教
正慈法师:盛会归来话佛教
在家人如何修行?
心律法师:修行必须出家吗_出家人一定要落发吗
什么是修行人八件大事?
佛教中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居士能在家里搞佛教流通处吗
大愿法师:佛教中“过午不食”暗含的10个养生作用
大愿法师: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由于菩提心的推动成佛
大愿法师:修行的关键是见地的提升
大愿法师:要在自己迷执最深重的地方去修行
宣化上人:修行人就是修无我相,境界来了也不动心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5)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5)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4)
佛教中的七种法供养
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四
【佛教知识】佛教十八位尊者之十八罗汉名称
大安法师: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及方法
远离脂肪肝 不能一味吃素食
大安法师: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佛教知识(七)
仁焕法师:念佛的目的与方法
仁焕法师:人间佛教的理念——自利与利他同步开展
【佛学知识】说说佛教的“五眼”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其他文章
学佛受用
更多文章
汉传法师
星云法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