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 更多文章
体慧长老房山天开寺5月15日开示八关斋戒就是佛陀的清净戒律,也是佛的清净梵行,众生想要得到真正的解脱,就要靠戒。《楞严经》讲: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得到真正的解脱。而我们无始劫以来因为无知,造作了种种的恶业,所以,在受八关斋戒之前有一个忏悔。忏悔很重要,《三昧水忏》讲:有两种人天天在增长功德 1、不造恶业的人,也就是菩萨型的,因为菩萨害怕造恶业的后果,所以不敢造恶业。 2、知过能改。在你不了解因果之前,造了恶业但是你能发起真诚的忏悔心,佛陀也是慈悲的接受你的忏悔,忏悔之后呢,重新再来并且从今以后不再造业。而有过失不知道反省改过。那连佛陀都没有办法。为什么?佛陀虽然有广大智慧威德不可思议,但是佛陀讲我有三种人不能度:1、无惭无愧的人,2、与佛陀没有缘的人,3、无边的众生佛陀还是没有办法度尽。《地藏经》讲:凡夫凡夫,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众生因为不信因果,所以顺着自己的习气烦恼去造业。所以,我们不勤加忏悔,如何才能够消除自己身上的业障呢?学佛第一步一定要深信因果,要常常存一颗忏悔的心。忏悔得安乐。忏悔得罪灭。忏悔得清净。忏悔得解脱。忏悔得智慧。忏悔得慈悲。戒是很重要的,戒就是要我们深信因果。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了解什么叫做好的,什么叫做不好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比如说不杀生戒,对我们本身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伤害别人,我们不喜欢伤害我们,相反别人更不喜欢我们去伤害他们。要常常存一颗天下没有我不能爱的人,没有我不能信任的人,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这样的心怀。戒是让我们明白善恶因果。好的要坚持,坏的要断除。所以佛陀叫我们要持八关斋戒,持的好可以让我们身心清净。身心清净了不想断恶自然断恶,不想修善自然修善。自然了脱生死。戒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你看我们整个大地因为有太阳的光明使黑暗消失掉了。戒就代表太阳。有戒可以让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的无明黑暗中解脱出来。我们有戒才不会去造业。戒可以恢复我们本来的智慧,跟佛一样的智慧。有智慧就能断除一切烦恼。但是断恶还只是消极的,我们要积极的众善奉行。为什么要众善奉行?无始劫以来我们一直伤害别人不做好事,现在学佛了就要重新建立正确的理念观念,和一切众生广结善缘。所以,佛陀要我们实践四正勤,一、已生恶令断除,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长,四、未生善令其生。你遵照这样去做广结善缘。否则,你就会随着自己的习气烦恼去造恶业。恶业就会造成你轮回的业力。业力是非常可怕的。业力甚大,如须弥如大海。能障碍圣道,能障碍你成佛。
业力会牵引你去六道不能自由。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离开因果的法则。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事。你今生遇到好的因缘、不好的因缘都是你前世所造的因。所以,当你遇到不好的因缘时,也不要抱怨,因为这是业力所致,你要感恩。为什么呢?业力早了早解脱呀。经典上还将讲: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事。你来是想要得到好的果报,现在就要去造好的因。一切都是在讲因果。因该果海。果澈因缘。众善奉行也是因果呀。你能够处处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其实也是在给自己欢喜、信心、方便。佛陀叫我们持戒一定有好处,佛陀叫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陀所讲的一切教法都不离开这几句话。断一切恶就像罗汉一样,不去伤害别人,做到自己了脱生死,只是发了出离心。众善奉行,就像菩萨一样,不仅自己了脱生死还能够处处利益别人,待人之劳,成人之美。给众生信心、欢喜、希望、方便。所以,诸恶莫作就是罗汉之道,众善奉行是菩萨之道。再来你能达到身心清净也就是自净其意,你就能走向成佛之道。常常讲持戒功德很大,大在哪里?大在你能断恶修善,身心清净,身心清净一切功德自然产生了。忏悔的目的也是一样的,1、要你不要做坏事,2、知过能改,知道过错了赶快改过来。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学佛要常常关照这颗心,为什么要观这颗心呢?也是要断恶修善。保持这颗心不在造恶业。要知道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香花曼庄严其身、歌舞娼妓、过往观听、坐卧高光大床都是不好的行为,会造成业力。佛陀制戒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你能持戒对我们利益很大。所以,根据八关斋戒讲,我们能持好戒律,简单讲有12种功德。1、 脱离病苦。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事。你今生受了这么大的病苦,就是因为你前生或者是今生杀很多的众生,吃很多众生的肉,就会得到短命或者病苦的果报。但是有很多病确确实实是因为四大不调而产生的老病,比如说腰酸背痛呀……!这个也完全符合因果的法则的。像释迦摩尼佛成佛后还有头痛呀。所以,你想要身体健康首先要不吃荤,多放生,多忏悔。放生绝对好,放生放生,放大光明生极乐。像海涛法师他放生一卡车一卡车的放生。而我们结缘只是一箩筐,一点点呀。有一次我告诉一个居士让他放生,他果然很听话,第二天来我这里说:“师父,我买来东西了,麻烦你帮我放生。”我说好没问题就跟他出去了,我还在找,诶。放生的众生呢?信徒指指地下:“就在那呀。我买了两条大鲤鱼呢。”放生是非常好的,放生可以结缘释结。解开无始劫以来的冤结。再来多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可以除五逆罪其他诸罪悉皆消灭。把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罪业全部消除,这样就不会跑到三恶道受苦。并且可以把身上所有的罪业消除掉,让我们身心自由。2、 消灭罪障3、 免除横恶4、 关闭三恶道门5、 成就非常迅速6、 得大福报7、 来世非常尊贵8、 得胜天上9、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助缘10、 临终欢欢喜喜快快乐乐11、 得相好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12、 成佛的因缘。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持戒最重要的功德是可以成佛。究竟圆满成佛。所以,要常常鼓励自己,我持戒,念佛我可以了脱生死,乃至可以成佛。你能吃持好戒,戒是最好的行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净业三福讲: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今天受的是在家居士最圆满的戒律。持戒律达到最后不犯威仪,不做坏事,不伤害别人。来这里共修不要扰乱别人的清净心。俗语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来这里就不要散心杂话。连吃饭也是一样的“佛制弟子,食存五官,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所以,受八关斋戒你能够如理如法来受,功德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你把八关斋戒的功德分成16份,统领全世界的转轮圣王的功德也不如受八关斋戒功德16份之一。你说你拥有全天下的财产那有什么用呢?钱是五家共有: 1国家 2强盗 3不孝子孙 4水灾 5火灾、同指一切天灾人祸。你看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几分钟之内使我们的财产全部化为乌有。把你的财产拿来种三亩地:1、孝养父母,2、护持三宝,3、救济苦难众生。那你会得到更大的福报。佛陀在世时有一位了不起的护法居士,孤独长者。他那么有钱,把钱拿来建一个精舍供养佛陀。所以,钱也是很好的,只要你会用,天天增长福报。不会用钱也会是让你堕落的因素。
体慧长老房山天开寺5月17日开示
佛陀有三不能:1、无惭无愧的人,2、与佛陀没有缘的人,3、无边的众生佛陀还没有办法度尽。你会问世间上这么多的坏人佛陀为什么不慈悲去救度他们呢?不是佛陀不去度他们,因为他们不信因果,无惭无愧不去反省身口意所犯的过错,所以佛陀也没有办法度。在《三昧水忏》中讲有两种人佛陀有办法度:1、不造恶业的人,2、知过能改的人。所以,大家要懂得深信因果,深信佛法信受奉行。遵照佛法去反省去改过众善奉行,这个世间才会越来越好。这个世间在《阿弥陀经》中叫做“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在这五浊恶世中的众生用《地藏经》中的话叫做“刚强难化、难调难伏。”众生因为无知造作的恶业一定要忏悔,要从真诚心中忏悔出来。“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具空,是则名为真忏悔。”造罪源于一念的无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后说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只因妄想分别执着不能征得。而我们因为无明造作种种恶业,但是要知道造作恶业也是从这一颗妄想心而造作出来的,而妄想心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真心,就像一颗摩尼宝珠一样,无始劫以来被尘垢污泥所掩盖,但是摩尼宝珠的本质却没有失去过。摩尼宝珠就代表我们的真心,而尘垢代表妄心,表面上只能看到妄心,但是要知道因为有真心的体,才有妄心的相。只要你不执着了,常光常照。我们忏悔也需要从这一颗真诚心中忏悔出来,当你那能造恶业的妄想心,贪嗔痴的心熄灭的时候,还有什么罪存在呢?当我们真正忏悔后从此以后不被贪嗔痴所骗,不被贪嗔痴抓着你去杀生、邪淫、妄语、饮酒……做坏事呀,抓住你去三恶道报道。所以,忏悔一定要从真诚心中来忏悔,而不是妄心,不是贪嗔痴的心。贪嗔痴是假的,是虚妄的。佛陀时代,阿阇士王受提波达多的唆使害死父亲,但是业报现前身上生有毒疮。但是在佛陀面前真诚忏悔,让他身上的毒疮消失掉,而提波达多堕落到阿鼻地狱。现在印度还有那个洞。所以,我们一定要深信因果“善得善报恶得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提波达多因为不信因果不忏悔最后堕落到地狱去受苦。忏悔的意义就是让我们重新做人。还有一位琉璃王也是一个坏国王,把自己的父亲害死并且发动战争把释迦族灭掉。佛陀就开示琉璃王:你发动战争的罪业非常重,七天后会被火烧而死。琉璃王很害怕,因为他深信佛陀的话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每天都躲在水里,但是想不到的是,第七天在水中冒出火来活活被烧死。反而,如果琉璃王对佛陀真诚忏悔那他肯定有救。业力是可怕的,业力甚大,深如具海,大如须弥。以前有五个仙人,仙人他们也有一些神通,当他们知道自己的业报现前了,所以他们准备逃避,有的人躲到街上,因为他以为街上人很多,无常大鬼、阎罗王看不到他,找不到他。有一个仙人躲到了深山里,还有躲在水里、藏在地里、天空中,但是无常一来谁也没有躲掉,街上的被抓,天上掉下来、地下跑出来,深山被抓到。所以,业力现前时连仙人也逃不出无常的大鬼。像目见连尊者用神通救了五百人去天上避难,但是当战争结束后,再把五百人接下来,却发现全部化成血水。还是没有逃避这场灾难。所以人呀最怕的就是造恶业。造恶业业报一现前谁也逃不过。所以我们要断恶修善,要广结善缘。为什么要广结善缘,佛陀讲:我没有办法度一个与我释迦摩尼佛没有缘的人。今天我们来这里都是有因有果。我们都与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宽见法师结了善缘。所以佛陀叫我们要断恶,断恶就不会结恶缘。但是你要度他就要跟他结好缘。所以,当你想度别人的时候要想办法跟他结好缘。菩萨度众生有四种方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分为三种:1、財布施 2、法布施 3、无畏布施。財布施,当你跟别人结善缘的时候,你布施的东西要让别人欢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布施结缘要给予别人需要的,而不是你不需要的却给别人。法布施,把你了解到的佛法告诉别人,也让别人同样的一起了脱生死。无畏布施,在《金刚经》中已经告诉大家很清楚了,佛陀是如何无畏施的,“为歌利王割接身体时,我与而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并且做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爱语,佛陀为什么要大家称赞如来?我们不禁要称赞过去的佛,现在的佛,还更要称赞未来的佛。而大家每个人都是未来的佛,你也要学会称赞。不要看别人的毛病,更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大家在没有成佛之前都会有一些习气烦恼,如果没有,那早就成佛了。所以要学会原谅别人,宽恕别人。要知道,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赞叹,柔和善顺。什么是最好的好话?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大势至菩萨讲自己用什么来念佛?忆佛念佛。所以我们要用口业念佛来修行的,都摄六根静念相继,入三摩地。而不是用嘴巴来造业。 利行,积极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同事,与众生共同行事,以种种方便亲近众生,就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一样,以什么身得度者,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我们也是一样的,哪怕他是一个清洁工,你就要站在清净工的角度为他开示佛法。但是一切的行为,包括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都要有智慧。布施有智慧叫做布施波罗密,修禅定要有智慧那是真正的戒定慧。我们六度波罗蜜要以布施为先,但是要有智慧。 《华严经》讲:妄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菩提心就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小乘是以出离心为主。菩提心代表空性的智慧。真正的菩提心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讲的: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像台湾的慈济功德会,千处祈求千处应,做众生不请之友。精进的行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所以,大家今天能够来都是人间的菩萨,这只是封号,要做好人间的菩萨却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像佛陀学习,佛陀讲:这大地没有一粒米的地方不是我佛陀舍身命的地方。所以,我们要以佛陀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常随佛学。没有自然的释迦摩尼佛,没有自然的阿弥陀佛,都是有因有果的。
体慧长老天开寺5月18日开示
八关斋戒是佛陀的清净戒律,也是佛陀的清净梵行,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就是在家人的短期出家,其功德非常的大,以此功德,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以此功德可以消除五逆罪其他诸罪悉皆消灭。可以增福增慧,消灾延寿。清净的戒律是很重要的,在家人虽然有三皈五戒十善法戒,但是这个戒只能得到人天的果报,佛陀制在家人的戒并不是解脱戒,只是保证大家在人天路上走。所以戒律就是保险,保证你不会堕落到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的危险。持戒的目的就是让你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在家人的戒只是人天的因果,那出世间的因果就是今天大家来受的八关斋戒,我们因为有八关斋戒这清净戒律,才有办法了脱生死。在家人也唯有受八关斋戒才能得到解脱,八关斋戒就是佛陀最慈悲的恩赐呀。你修三皈五戒十善法戒修的再好还是六道轮回。有的人会讲我可以靠念佛,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根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讲:上品往生都是持戒念佛的出家人,你能往生到上品生等于进入了实报庄严净土,相当于菩萨的果位。而中品往生的都是持戒念佛的在家居士,你能够中品往生等于进入了方便有余净土,你往生到中品中生证初果,再过半劫证四果阿罗汉。下品往生都是那些持戒持不好的在家出家人,还有一些这一生造了很多的恶业,但是在临命终时因为善知识的开示畏惧轮回堕落之苦,发起真诚的忏悔心,乃至十念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慈悲接引你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你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有障碍的,首先你要经历十二个大劫才有办法花开见佛,十二个大劫中你没有办法见佛,没有办法听经闻法。没有办法见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所以绝对不要存有绕幸心理,不要想着平时不努力,临时再来抱佛脚。万一没有抱到又要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没有休止。轮回有隔胎之谜,前世的一切都忘记了。但是别人都已经成佛了,你却很可能刚刚从恶道中爬出来,又来重新修行。而戒律就是最好的保险,要有绝对的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之大海为信能入。你深信了再来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而你受持八关斋戒念佛发愿可以得极乐世界中品中生乃至上品生。刚刚讲了上品生都是持戒念佛的出家人,你能够如法来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跟出家人一样证果位,上品往生。依教理来讲,最安全的就是要持戒。如果你还是要坚持念佛,也可以最少每天念十万声。修行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还是那句话,老实念佛,老实持戒。这样才有办法到极乐世界。想要到极乐世界你就要精进,不能懒惰。你要深信佛法,深信因果。你要深信确实不容易呀。像《金刚经》中讲的: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但是众生难就难在这里了,没有办法深信,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看不破放不下。佛陀的东西绝对是最真实的,我们常常被世间人所骗,佛陀的话相信不来。《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而念佛人要具足三资粮:信、愿、行。如何开智慧就是靠多听经闻法。从戒定慧中来,闻思修入三摩地。有持戒的力量,我们就能得度生死,得中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所以,你有持八关斋戒再来念佛,到极乐世界很容易的。就能开大智慧,就能清楚了解到世间一切是假的,虚妄的,现在人为了家庭烦恼,而佛法就是要告诉你对于一切乃至家庭不执着分别烦恼,要把家庭当做极乐世界,“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佛法很微妙的。大家今天能来持戒,念佛修行是非常有善根的。我为什么一直弘扬戒律,没有戒律很容易堕落下去。唯有戒才能保证大家解脱。保证大家到极乐世界。希望大家回去后还是要多持戒,起码在六斋日十斋日多持戒。不要以为斋日只是吃素而已,外道也在吃素呀,有些畜生也在吃素呀,为什么他们不能解脱呢?因为他们没有戒。你有戒再来念佛,很容易到极乐世界。
体慧长老天开寺5月19日开示
八关斋戒是佛陀的清净戒律,也是佛陀的清净梵行,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就是在家人的短期出家,其功德非常的大,以此功德,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以此功德可以消除五逆罪其他诸罪悉皆消灭。可以增福增慧,消灾延寿。清净的戒律是很重要的,在家人虽然有三皈五戒十善法戒,但是这个戒只能得到人天的果报,佛陀制在家人的戒并不是解脱戒,只是保证大家在人天路上走。所以戒律就是保险,保证你不会堕落到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的危险。持戒的目的就是让你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在家人的戒只是人天的因果,那出世间的因果就是今天大家来受的八关斋戒,我们因为有八关斋戒这清净戒律,才有办法了脱生死。在家人也唯有受八关斋戒才能得到解脱,八关斋戒就是佛陀最慈悲的恩赐呀。你修三皈五戒十善法戒修的再好还是六道轮回。有的人会将我可以靠念佛,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根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讲:上品往生都是持戒念佛的出家人,你能往生到上品生等于进入了实报庄严净土,相当于菩萨的果位。而中品往生的都是持戒念佛的在家居士,你能够中品往生等于进入了方便有余净土,你往生到中品中生证初果,再过半劫证四果阿罗汉。下品往生都是那些持戒持不好的在家出家人,还有一些再生造了很多的恶业,但是在临命终时因为善知识的开示畏惧轮回堕落之苦,发起真诚的忏悔心,乃至十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慈悲接引你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你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有障碍的,首先你要经历12个大劫才有办法花开见佛,十二个大劫中你没有办法见佛,没有办法听经闻法。没有办法见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所以绝对不要存有绕信心理,不要想着平时不努力,临时再来抱佛脚。万一没有抱到又要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没有休止。轮回有隔胎之谜,前世的一切都忘记了。但是别人都已经成佛了,你却很可能刚刚从恶道中爬出来,又来重新修行。而戒律就是最好的保险,要有绝对的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之大海为信能入。你深信了再来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而你受持八关斋戒念佛发愿可以得极乐世界中品中生乃至上品生。刚刚讲了上品生都是持戒念佛的出家人,你能够如法来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跟出家人一样证果位,上品往生。依教理来讲,最安全的就是要持戒。如果你还是要坚持念佛,也可以最少每天念十万声。修行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还是那句话,老实念佛,老实持戒。这样才有办法到极乐世界。想要到极乐世界你就要精进,不能懒惰。你要深信佛法,深信因果。你要深信确实不容易呀。像《金刚经》中讲的: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但是众生难就难在这里了,没有办法深信,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看不破放不下。佛陀的东西绝对是最真实的,我们常常被世间人所骗,佛陀的话相信不来。《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而念佛人要有具足三资粮:信、愿、行。如何开智慧就是靠多听经闻法。从戒定慧中来,闻思修入三摩地。有持戒的力量,我们就能得度生死,得中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所以,你有持八关斋戒再来念佛,到极乐世界很容易的。就能开大智慧,就能清楚了解到世间一切是假的虚妄的,现在人为了家庭烦恼,而佛法就是要告诉你对于一切乃至家庭不执着分别烦恼,要把家庭当做极乐世界,“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佛法很微妙的。大家今天能来持戒,念佛修行是非常有善根的。我为什么一直弘扬戒律,没有戒律很容易堕落下去。唯有戒才能保证大家解脱。保证大家到极乐世界。希望大家回去后还是要多持戒,起码在六斋日十斋日多持戒。不要以为斋日只是吃素而已,外道也在吃素呀,有些畜生也在吃素呀,为什么他们不能解脱呢?因为他们没有戒。你有戒再来念佛,很容易到极乐世界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文:一心祈请阿弥陀佛加持,阿弥陀佛护念,并做证明,弟子XX与大众,前念今念及后念起,念念不被贪嗔痴慢疑所污染,往昔所造诸恶业,贪嗔痴慢疑等罪,今夕尽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一心祈请阿弥陀佛加持,阿弥陀佛护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生生世世父母,一切怨亲债主,永离诸苦,早日成佛,同登西方极乐世界,佛七大众,同时做观将此次佛七功德,一同回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父母,一切众生,祝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同生西方极乐。
净土法门法师:受三皈五戒而不能持戒,会有什么因果?
常福法师:念佛要持戒吗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持戒第一优波离
一个放生持戒师兄得福报的实例
广化法师:出家以持戒为本
宁为持戒而死,不为犯戒而活
宣化上人: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
虚云法师:持戒的功德和犯戒的过失_持戒的功德与犯戒的过失
达真堪布:受戒、持戒以后,心有没有变柔软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九十四节 持戒
明真法师:论修心以持戒为本
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第029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下)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
念佛三昧宝王论|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貌美妻子遭人谗谄忠诚念佛持戒得鬼神救护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持戒问答集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佛教名词:【持戒】_什么是持戒_持戒是什么意思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持戒之人,心念会非常清净!
受戒之人得天神护佑鬼神不敢侵犯与持戒升天
以持戒为基础,修定修善及供养三宝
持戒的四个类别中,您在哪个位置?
如何在受戒以后顺利持戒?
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
因今生持戒念佛的功德转七世猪胎为极乐菩萨
道证法师:真正有愿求生西方之人,一定会持戒
佛学修行:明朗法师:为什么说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伦尽分?
佛学修行:法广法师:自律的人也要受戒持戒吗?
佛陀的十大弟子 - 优婆离尊者-持戒第一
这样修行,几万劫都不能成就!(持戒、发心很重要)
佛教因果:持戒的利益有哪些?
济群法师: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六斋日持戒清净,获利如佛
持戒即是做事
持戒破除四种「障」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持戒修福保人身
三种持戒之人
持戒修定生智慧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一定要持戒
持戒清净如满月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
第034集 持戒生天
第026集 持戒-兄戒行贞净不犯淫乱
第024集 持戒_贫人守戒修善免难得福
第017集 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修任何法,持戒不好都很危险,要多念地藏经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持戒的功德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妙莲老和尚《阿弥陀佛与持戒》
持戒摄身心惟念功德事
持戒忏悔使现生带来好运吉祥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持戒的功德为何超过布施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贫人持戒脱离险境
副经中的正经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八地菩萨所破所悟的是什么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菩萨行利生之道
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其他文章
佛学入门
汉传法师
佛教故事
信心道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