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1 更多文章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第328期明觉文:关其祯
「信者得救」的弥陀净土法门
追随了释尊的教化已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接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尤其是净土宗的「弘愿门」,我旋即有一种类似天主教、基督教等「信者得救」的想法。学佛以来,我常常与一神教、创造论、神权主义等划清界綫,声称佛教是无神教,人人应以释尊为榜样,在人间八相成道,凭自力断惑、消业、解脱,出离生死,故我不屑借助他力救度,神也好,佛也好,我都一概拒之。
我甚至认为「心外求法」是「外道」、「行邪道」,想不到原来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中,也有一个「以信方便」、「他力救度」,类似「信者得救」的「方便」法门――净土宗。论到「信仰」的程度,净土宗的「弘愿门」比一般其他宗教有过之而无不及!回想起来,释尊开种种法门,以种种言辞,种种譬喻,为了度脱种种众生,又怎会独缺此契机契理,殊胜易行、圆中圆、顿中顿的弥陀净土法门呢?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说:「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离诸著」者,即离一切世间相,不执一世间法,皆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我等处於杂业世界众生,偏起妄想分别,苦乐万品,故以「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欲求解脱。於是,释尊又云:「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终究言之,无非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入佛境界,此乃我等娑婆世界的凡夫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世亲菩萨造《往生论》开偈自督言:「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在立宗经典的《观经四帖疏》,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亦以一句「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作为开场白,为一切有缘人确立学佛的正确态度,是一切修习净土法门者必须踏出的第一步!学佛不是为了求知,满足好奇心,而是为了离苦得乐,出离生死,究竟解脱,因为生死是诸苦的根本。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其智慧和德相是至极圆满,堪为我们的天人师、依止师。
所谓「一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解释:「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即称念名号,回向发愿,信心相续,心无他想,无余间修,无杂乱修。要专一,无二心、无后心。昙鸾大师也提出「信心三不」――信心不淳 (在佛力和自力之间,若存若亡)、信心不一 (在弥陀和化佛之间,无决定)、信心不相续 (在专修和杂修之间,有余念间),皆与「我一心」相违背也。「归命」,即归向、归顺、归化,把自己的生命不顾一切地豁出去,而且是「尽十方」,尽十方法界及其众生。此愿极深极重,绝非儿戏!
佛意弘深,教门难晓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第一句云:「窃以真如广大。五乘不测其边。法性深高。十圣莫穷其际。」真如法性,是宇宙的本体、万法的本源,广大高深;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及十圣(初地至十地菩萨)都没法测量其边际,唯佛能知。我等凡夫不知天高地厚,实是极为渺小、卑微、贫贱。
续云:「恒沙功德,寂用湛然。但以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照。」真如法性本是清净、本是具足,能生万法,但我等凡夫障深慧浅,以致自性真心被覆盖,而没法观照和显现出来。我等凡夫有八十八品见惑未破,因而不能从性起修,只有福德,而无功德可言。当今学佛能见性开悟者有几许,但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高谈阔论佛法者却大不乏人,只叹自误误他。
续云:「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释迦世尊以大悲心出兴於世,随机说法,广开八万四千法门,有渐教或顿教等。当时的常随弟子们皆能随缘得解,共沾法益,度脱生死。
续云:「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明。虽可教益多门。凡惑无由遍揽。」反观当今学佛众生无自知之明,尚求深入经藏,欲饱览群书,或杂修多门,欲多取教益,结果一事无成,仍然不生惭愧,抱惑自迷。
续云:「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弗测所闚。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善导大师再一次指出,诸佛隐密的心意广大深远,我等凡夫难以明白诸佛所开示的多种教门。就算是三贤 (十住、十行、十迥向菩萨)及十圣,都不能测计思量,何况我等在初信菩萨以外的凡夫,轻如鹅毛,岂敢说自己知道诸佛的旨意和趣向。
生大惭愧心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向佛表白和忏悔,第一句即云:「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我等倒见凡夫真要好好反省,并应生大惭愧心,只怪自以为学佛资历较深、或读过一点经书,刚愎自用,竟敢任意曲解佛意,令人不寒而栗!又不知自己障深慧浅,卑下微贱,心想羸弱,还以为有点禅定工夫,或曾护持三宝,做了一些功德,就起我慢心,以为高人一等。殊不知佛陀的用心,也不觉佛陀的苦心,没有好好地信受佛陀的教化,随顺佛陀的意愿。
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三经」(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以大悲心,经五劫思惟,精心策划,成就四十八大愿,为了主动地救度十方众生到其净土。佛意弘深,佛力不可思议,我等凡夫岂敢拉扯胡说「佛救不了我」,或「佛力不能消业」,「单是专念佛号不能往生」等等,妄自诠释,标奇立异,越格发挥。
我们应真真正正地放下一切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的思想,老老实实地正依净土三经,及传承祖师们的注疏,尤其是净土宗的立宗典籍《观经四帖疏》。总而言之,常行惭愧,柔和谦下,是净土行者所应持有的态度。唯是深信佛在净土三经的说话,依从佛在净土三经的教导,顺应佛在净土三经的意愿,才是真正的净土行者,真正的佛弟子!
居士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道清居士:你能分清农历和公历吗?
广化法师:一心修道报亲恩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恒强法师: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
宣化上人:十方诸佛都是从念佛法门而产生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二天 一心不动了了明明
一心念佛,石头可煮成佳肴
周安士居士:欲海回狂
世尊开示:长寿王行忍辱
世尊说世间、出世间
昌臻老法师20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黄念祖居士:依教奉行
黄念祖老居士:三世因果,忏罪念佛
果宏居士:警察与小偷
宣化上人:你以居士的身份,就不应该说这种过
黄念祖老居士:从初一到十五,念一句佛号等于念十万句!
许止净:许止净居士家念佛脱离匪难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YIN女(JN)的开示
明华居士:你还在算命吗?您可知道算命是邪命?
明华居士:你在朋友圈积福还是造恶?
紫云居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白话批注(三)
紫云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七.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白话注解
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曾琦云: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紫虚居士: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八卷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无上法门更无他说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四)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六)
谏议彭汝霖居士悟道因缘
宣化上人:你一心除乱,把贪盖除了,你自性的光明就现出来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六忍
骂声闻众像饿鬼 五百居士堕鬼道
在家居士的几大误区,你有吗?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宣化上人:十方的如来怎么成佛的呢?就因为诵〈楞严咒〉
文公杨亿居士悟道因缘
提刑吴伟明居士悟道因缘
黄念祖:《谷响集》-答信摘抄(答C居士)
尚书莫将居士悟道因缘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在家居士不小心犯戒后,应当如何进行补救?
慈母李锦萍老居士往生纪实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教老居士虔诚念佛预知时至
什么是子孙庙?子孙庙和十方丛林有什么异同
丁炳文居士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金刚经》 江味农居士校正本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
传玲居士:弟子的真实经历,让我真实体会到因果不虚
一心念佛,大难不死
受世尊嘱咐,护持我国(震旦)的天龙八部(名单)
大安法师:居士: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怎样才能排除害怕的心理?
最简单的三皈依典礼-若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印光大师:与方圣胤居士书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放生指南:在家居士放生要注意什么_在家居士如何放生?
藏洋居士:戒色记第六章之年轻人请你记住邪淫危害
大孝王锡璠居士是这样助念送母亲往生极乐的--学佛网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达真堪布:老居士绕不过的关口
夏莲居老居士的外甥安闲往生纪实——到此方知功不唐捐
观音菩萨告诉我:十方诸佛的加持力都源于始祖报身佛
第81集 在家居士组成团体共修如不如法?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十方诸佛的功德都在这个名号里面
当效世尊破邪论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杜美英居士往生录
居士对待僧人的「十六字诀」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侍郎张九成居士悟道因缘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相国裴休居士悟道因缘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韦驮菩萨入梦示警,商人居士巧结善缘
「一心生二门」和「入不二法门」两个「二」相同吗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超然法师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
佛教名词
汉传法师
汉传人物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