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其他文章
舍利子 舍利花 舍利子 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老和尚于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承天寺之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命师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师。瑞公即命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其后由于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六,方在上瑞下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师出家之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民国二十二年,师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具戒归来,师决志进一步潜修。遂请得上转下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石洞为安身之处。师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即以树薯、野果充饥,山中多猴虎,久之,人兽相处了无畏惧,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师」之雅号乃不胫而走。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或鼻息全无,众人误谓师已圆寂,屡请方丈准备火化。时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卓锡永春普济寺,闻之,赶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等数人上山探之,方晓师在定中,甚为赞叹,乃弹指三下,请师出定。凡兹岁月,已历一十三载,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师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挂搭于厦门南普陀,住后山石洞礼佛。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师年五十有六,于农历六月十五日由厦门乘英航号轮船渡海来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搭,七月初,复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后再往新店吊桥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时亦常往返于台北法华寺,于该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四十年〔辛卯〕十一月,师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师是夜独住洞中,洞口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口,神清气朗。自此师复过隐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奉「地藏菩萨」圣像。师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师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师,即今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迹罕到。师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四十九年〔庚子〕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民国五十八年,师又于土城乡公所右后方,创建广承岩。六十七年,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现今之新貌。广承岩之建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师起居简朴,平易谦和,纵年近百龄,行不用柱杖,不用人搀,身轻体健,动作敏捷,住则常坐不卧,并时坐于室外,或露天、或廊檐下。食则自七十八岁,改以流质。七十四年岁末,师以看承天禅寺之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返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传悔法师南下,二十六日迎师回承天寺,北部四众闻讯莫不蜂拥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师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言圆寂后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众以师意既坚,不敢强留,即送师南下。师抵妙通寺后,日以继夜念佛,有时自己亲打木鱼,并嘱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师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左右,忽告众「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并向徒众颔首莞尔,安坐闭目。少顷,众见师不动,趋前细察,乃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广钦老和尚舍利子灵异记佛教精神导师广公老和尚,苦行一生,也是传奇一生,为苦修,作过十三年的‘山顶洞人’,降伏猛虎、点化灵猿,入定四个月险遭焚身之祸,预知起台风、避车祸,往生之前,更能安排身后事,‘无来也无去,没有事’,拍拍肚皮,潇洒而去,即连荼毗(火化)后所遗下的舍利子,也透着几分神奇与灵异。 据传:当老和尚火化后,共捡拾较大舍利子一百余颗,所余较小者,悉被在家弟子捡拾一空,一位迟来的信徒,仍在火化炉前跪求一夜,天明时竟然在其膝头上找到一颗不小的舍利子。 —又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老和尚一撮骨灰,结果,一次又一次发现了舍利子。 —又有一夫妇徒众,曾参加老师父的荼毗大典,当日北返,次日(二月七日)听说老师父留下不少舍利子,于是复于八日驾车南下,结果竟在火化炉顶篷上,发现甚多舍利。 —一位小姐信徒,在舍利花中,寻得一花,其形酷似观音菩萨的莲花座。 —又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无法寻觅微粒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师父慈悲,结果叩了三次头,就连得三颗,真是不可思议。 —又有一位家住台北汐止的张姓盲翁,年已七十,亦是广老徒弟(去冬受戒),以其身患风湿,故其家人未将广老圆寂及火化告知,待其获悉师父往生后,乃于三月七日偕其孙女雇车南下,抵妙通寺火化场后,火化炉中舍利子,已被先来信徒捡拾一空,当即悲从中来,哭倒火化炉前,两手抓起炉灰两把,以手帕包起,乘原车返家,一路上默念‘阿弥陀佛’不止。抵家后,即将墟灰置于漆盘中,于是奇迹出现,炉灰中竟发现大小舍利子三十余颗,晶莹剔透,观者莫不称奇!
来果老和尚:为啥你参话头总是参一句忘一句
大安法师:一个完全没有修持的人死后,能烧出舍利子吗?
海贤老和尚往生纪实
和尚为什么要剃发
虚云老和尚弟子火化自己,震惊世人的传奇事迹
济公和尚为何会吃肉?
虚云老和尚开示放生
铁拳妙月和尚圆寂70周年 武林高手齐聚崇福寺
惟觉法师: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开示
惟觉法师:谛闲老和尚两个徒弟的故事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倓虚大师:和尚是世界的大轴,利用因果教化人心
云南一和尚“自燃”,摄影记者拍下瑞相一幕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梦参老和尚:定业若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若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
虚云老和尚:办道的先决条件 深信因果 方便开示(10)禅堂开示1
扫树叶的小和尚
虚云老和尚——宣化上人开示
倓虚法师: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
虚云老和尚奇事:夜半棺动
虚云老和尚奇事:力移巨石
虚云老和尚奇事:招安滇匪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每听人言,有很多和尚和在家人,坐着十天八天不吃饭,名为入定,是何道理?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玄宗皇帝与一行和尚
虚云老和尚入定十八天不吃不喝震撼山中同修
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和沙和尚胸前戴的佛珠是多大的
梦参法师: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神鼎和尚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9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一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的传奇故事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二十三
具行和尚旷世传奇,真火焚身震惊世人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信佛的多,感应的少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进入中国价格高出一半,国人依然热捧,外来和尚真的好念经?
丑女与和尚
广钦和尚:万缘牵扯割舍不下,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高僧告诉你!说人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虚云法师: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只有一字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梦参老和尚: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修行方法
梦参老和尚:在业障重的时候,应先读诵大乘经典
梦参老和尚: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梦参老和尚:四篇开示,救世度人最有力!
梦参老和尚: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第二天】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
梦参老和尚:业障重时先读诵大乘多看佛经,很多护法加持你!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养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吗?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梦参老和尚:我们知道的已经不少了到底缺乏什么呢?
梦参老和尚:放下
梦参老和尚:祈愿天下无灾,请为灾民祈福
梦参老和尚:妙龄少女病重夭亡,投胎变狗当日还阳.
梦参老和尚:《佛说阿弥陀经》大义 四
梦参老和尚:《佛说阿弥陀经》大义 十一
梦参老和尚:开悟与成佛
梦参老和尚:难发的菩提心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助道因缘:正知正见
梦参老和尚:章太炎念《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对机就好
身体不断涌出舍利子肉身不坏高僧示现佛法真实不虚
梦参老和尚: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梦参老和尚:阿罗汉没有一个不度众生的
梦参老和尚:诵经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多做好事 莫问前程
梦参老和尚: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看破财色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开示
老和尚与女尼
你懂和尚的茶吗?(二)
开悟的冶开老和尚
小和尚的新衣服:不要太在乎自己
虚云老和尚:若何对治四种禅病
弥勒菩萨应化事迹:布袋和尚
灯随心现—照远和尚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三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六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二十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四十一
状元和尚的由来
梦参老和尚:做功课为什么要定时定量
杜顺和尚的神奇事迹汇编
圆通和尚当阴差
掌厨事的老和尚
穷和尚的心愿
源信和尚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异相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学佛正见二
净界法师
宽运法师
佛法初识
沉香知识
藏传法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