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2022-07-12 因果实录


清上仁
  上仁,字真源,晚年自号默庵,湖南衡州周氏的子弟。父亲是学习儒学的人,但很早就死了。上仁从小就聪颖敏捷才能出众,读书能一目数行而下。年十五岁,以文章称雄于同辈之中,私塾的老师认为他将来的成就远大、不可限量。过了两年,上仁到雁峰寺学习佛法,曾经抄写《金刚经》,抄至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于是心胸超然而有出世之想。清文宗咸丰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母亲准备为他娶妻,上仁于是偷偷地前往南峰寺,追随普照禅师剃发,命名为上仁。
  隔年,在福严寺翠廷上人的座下受具足戒。听闻祝圣寺的量禅师法席很兴盛,于是前往参究禅宗心法。又隔年,拜谒法云禅师,深入佛法的教义,儒家的书籍也是由此而贯彻通达,喜好研究学问的人,大多喜欢与他交往。因为勇猛精进一心向上参究佛法,于是隐居于南岳(衡山)的己恭岩,与澹云法师互相策励增益。清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遍参南北各地。后来,返回福严寺,精研经、律、论三藏。
  清光绪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秋天,修建精舍于南岳的祝圣寺,勤苦恳切地隐密修行。日子一久,对于佛教及佛教以外的典籍,都能一一融会贯通。地方上的名流士人,大多与他结交为友。
  南岳的大善寺,是一座古寺,因老旧而卖给邻近的人家,上仁法师将古寺赎回来而居住其中。并且效法彻悟禅师遗留下来的清规,一时之间十方而来亲近的人,多得无法容纳。上仁法师戒律精严,对于性、相二宗都能清晰贯通,而以天台教观,作为学佛者的前导;以弥陀净土,作为究竟的指归。自己刚开始每日念佛六万声,久而久之不念自念,几乎没有间断的时间。
  光绪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二年)将寺院的事务,交付给寺中僧腊高、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并且说:“我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年的冬天,举行念佛七,满十四天的时候,上仁法师在定中见到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没多久,示现轻微的疾病,拒绝任何的医药,一心念佛,命令徒弟们轮流念佛以助他往生。十二月初一绝食,不久又断绝饮水。虽然常常吉祥而卧,每日一定再起来念佛。
  有一天,亲见阿弥陀佛,白毫之间炯炯放光,于是面向西方端坐,命徒弟替他脱去棉制外衣,有人问他难道不怕天气寒冷吗?上仁法师则说:“我将抛弃此棉衲,而换上极乐世界的珍衣。”而后上仁法师缓缓地问:“何谓解脱?”左右的人皆不能相契,上仁法师笑着说:“那么不如学斋公斋婆,老实念佛去!”
  此时助念的木鱼声很急促,上仁法师于是命令停止敲击木鱼,只要一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至一百五、六十声时,双手合掌而往生。时为清光绪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二年)十二月十三日。经过数个时辰后,头顶还是温热的,而遗体柔软。世寿六十四岁,僧腊四十五年。(近代往生传)
转自《净土圣贤录》
2024-02-04 21:5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