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郑石岩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贪婪的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是什么。他不停地向外追求和占有,把生活当做追逐的手段。贪婪者最明显的行为特质是囤积,他不停地盘算追求更多的东西好据为已有,所以他的潜意识里有著严重的匮乏感。
在佛教的教理中,饿鬼是指一个人生活在强烈的渴求动机之下,以致他的生活变成一种挣扎和病态。饿鬼一词的梵语是Preta,它是指一种爬虫类动物,生性很像中国代传说中的饕餮。它的食量很大,吃了东西之后,肚子就变得更大而食量随之大增。于是它吃得愈多,也就愈感到饥饿,永远吃不饱,佛家用这种动物的名称来表示贪婪,确实非常生动。
贪婪的人,他们像是紧紧地握著双手,舍不得放下他追逐得来的东西。正因如此,他们显得非常吝啬,生活态度上也就变得拘泥,没有创意。
贪婪并不一定是贪图名种财富,有时也表现在对事务过分追求完美上。十全十美的标准,使他们变得批评挑剔,对别人和自己显得异常苛刻。于是看不惯的事情太多,心理压力增加,生活得一点快乐也没有。他们会把生活变为负担,在轻视别人的草率中,更突显了自己无法容忍的狭隘气度。
贪婪也表现在渴求别人的重视与赞美上,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大头病。他不停地追逐别人的掌声、羡慕和肯定。活在别人掌声中的人,总是害怕别人的批评。他们乞讨别人说他好,赞美他能干。最后,他被迫不断向外追求,放弃自我肯定,而变得疲惫不堪。
贪婪引发了六根、六尘和六识的执著和烦恼。只有放下贪婪,才可能从许多桎梏中解脱出来。
什么叫做放下呢?是否百物不思就是放下呢?禅家告诉我们,真正的放下是恬淡,是于相而离相。当我们懂得知足时,一切贪婪和苦闷自然消退;当我们知道布施和跟别人分享时,自己也觉得丰足;当我们不与别人比较的时候,高下竞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放下贪婪化为恬淡,是解脱烦恼和苦闷的第一法门。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没有贪婪的心,就没有忧患
贪婪欲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索达吉堪布:有时帮人也烦,有些人太贪婪或利用你,怎么办?
引发人性中的贪婪
贪婪之欲是烦恼根本 珍惜当前所拥有的
贪婪的代价
无钱的为衣食忙,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
邪师骗子都是利用我们贪婪的欲望
女身求生西方除自卑、贪婪观修法
富贵使人更加贪婪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智慧越高越不贪婪
动物都懂得陪伴保护人类,而贪婪的人类却只懂得索取
动物都懂得陪伴保护人类!而贪婪人类却只知道从动物身上索取!报应来得太快
动物都懂得保护人类,贪婪的人类却只会无止境的索取,我们到底哪来的资格?
动物都懂得陪伴保护人类,而贪婪人类却只知道从动物身上索取
动物都懂得陪伴保护人类!而贪婪人类却只知道从动物身上索取
人千万不要贪婪,不要被物质蒙蔽上眼,那样你只会受伤害
传喜法师:看清人类的贪婪与残暴——观《阿凡达》有感
佛教动画:《金斧头》地主的贪婪惹怒了河神
宽见法师:邪师骗子都是利用我们贪婪的欲望
邪师骗子都是利用了我们贪婪的欲望
佛法要义问答:关于愤怒、贪婪、与安忍的问题
用布施来解放自己的贪婪
每日一禅:贪婪是很荒谬的
每日一禅:贪婪是我们最大的烦恼
少一分贪婪 就多一处生机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超然法师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
佛教名词
汉传法师
汉传人物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