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净律社
天台仙圣宅,隔断世间尘。
春夏长留雪,峰峦半入云。
溪行多病淑,樵径少逢人。
欲觅诛茅地,同流傥见分。
——[宋] 释文珦
缘 起
在中国有着很多的佛教圣地
一座座名山大川和庙宇伽蓝
浓缩了两千多年来汉传佛教的历史
也留下过许多高僧大德的足迹
前几期佛教圣地栏目已经介绍了
九华山、峨眉山、鸡足山等佛教名山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我国天台宗的发源地
佛教十大名山之
天台山
位于浙江省天台县
素有山水佛国之美称
天台山共有八重山
四面山势一致
刚好应了天文上的“台宿”
所以取名天台山
它是我国天台宗的发源地
距离上海280公里左右
车程3小时
天台宗的发源地
在南朝陈、隋时期
有一位高僧名叫智顗(yǐ)
常被尊称为智者大师
他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建者
后人推崇他为东土小释迦
中国佛教史上只此一人
印光大师称赞其为释迦牟尼佛的化身
智者大师俗姓陈,字德安
他生在官宦人家
仕途可谓近在咫尺
他出生时,长得与常人不太一样
双眼重瞳
他颖悟过人
文章诗词能过目不忘
和别的小孩确实不太一样
老喜欢往寺院跑
寺院里的师父们都非常喜欢他
教诵他念的《普门品》
他一遍便能背诵
在家的时候
也常跟随信佛的母亲念早晚课诵
当时正值战争频繁的多事之秋
父亲叮嘱智顗
多多钻研些经世安邦之学
岂知小小年纪的智顗说道
今生今世,满目只见强者克弱
残害杀戮
一生在世,无论尊卑上下
贫贵富贱无人能免
唯有西方净土
清净安稳微妙快乐
莲花香洁鸟鸣雅音
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
岂是红尘俗世可足比肩
父亲竟一时无语回应
智顗后来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放弃仕途归入佛门
一念三千,三谛圆融
智顗后来于天下名山中
选择了天台山作为自己的修行道场
他无心插柳
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他是中国真正开宗立派的大师
为何说是无心之举呢
智者大师在弘法之初
并没有想创立一门自己的宗派
他所想的是如何将佛陀思想发扬光大
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眼光
架构一套为中国人所能理解的
佛教体系
他提供了一套非常严密的
修行次第与佛教理论结合的
天台止观法门
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当时南北分歧
对于中国佛教来说
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意味着中国宗派佛教开启
天台宗的成立
在义理、修行上破除了
儒释道三家的隔阂
自此三种体系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沟通
也有了修行上的共同
天台宗正是成立于天台山
宗以山名,山以宗传
济公故里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济公》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让人记住了放浪形骸的僧人济公
天台为之故里
济公俗姓李
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为其取名修元
少小时天资聪颖
工诗文、通经义
毫无纨绔子弟的恶习
随后因缘际会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济公落发归入佛门
说起这济公也是奇人一个
济公在庙里不守戒律
性格幽默诙谐
举止颠狂,徜徉市井
虽是这番模样
但是济公却是扶危济困惩恶奖善
他最喜欢打抱不平
当时人以之为颠狂,而称之为济颠
后世人说他
对生命能自主自在
不为毁誉所动
示现颠狂,只不过是
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而已
天台两大士 谁人不知
与济公一样特立独行的
还有两位诗僧
他们是寒山、拾得
两位大士曾隐居于天台山
当时寒山、拾得与丰干三位僧人
被称为天台三圣
两位大士行迹怪诞
言语非常,处处寓意禅机
清雍正帝封其为“和合二圣”
寒山、拾得正隐居天台山之时
一日丰干禅师正好云游
遇到了当朝的一位官员
官员就问了
你们天台山可有厉害的修行人?
丰干禅师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地说道
首推寒山、拾得两位僧人他们是文殊、普贤菩萨再来
你有机会一定要去会会
官员一听
无论如何也得去天台山
与这两位大士打个照面交个朋友
谁知到了天台山
刚碰见两人说了由来
寒山、拾得两人二话不说
一甩袍袖联袂而去
只剩得这位官员在风中凌乱
幸运的是两位诗僧的诗集留传下来
让我们得以窥见两位诗僧的至情至性
这个春天
山间天清气朗
不妨感受一下
佛国山水天台山
朝圣祖师大德的遗迹
略论素食与佛教:佛弟子食素与食肉之辩
佛教看福报
台湾素食大发功 远来高僧也称奇
妙祥法师:中医理论“吃哪补哪”,佛教因果论“吃哪报哪”
德光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坦尼沙罗法师:坦尼沙罗尊者 答佛教杂志读者问
达摩难陀长老:佛法与你 第三课 什么是佛教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位于西安市西南,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老板信佛教 员工免费吃斋饭
高僧显灵 吉凶在人
方海权:佛教导我们说话如何使别人能顺从不违逆
释迦牟尼佛之前有佛教吗?
阿姜查禅师:泰国高僧“阿姜查”大德的精彩开示
黄念祖:神通,妖魔鬼怪也都有,靠神通来弘佛教,这根本就错了!!
宣化上人:世界佛教的中心
佛教居士往生纪实
深度解析佛教戒酒饮酒会导致惨烈因果
理净法师:佛教罪福之说
佛教感应与因果现报
佛教和中国文化(一)
宣化上人:佛教是出世法我们不批评哪个政党的好坏
佛教中最著名的五种吉祥花,你知道几种?
清远法师: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广行法师:了解佛教必知因果和缘起
佛教知识|开光
『佛教知识』三种业报
佛教的服饰
佛教知识 什么斋天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 佛法
佛教知识(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
佛教中的“不二”的含义
佛教僧人的称谓
你学不学佛都应该知道的佛教知识!
正慈法师:我们能为佛教做些什么
正慈法师:重整联合 复兴佛教
正慈法师:盛会归来话佛教
佛教中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居士能在家里搞佛教流通处吗
大愿法师:佛教中“过午不食”暗含的10个养生作用
佛教中的七种法供养
【佛教知识】佛教十八位尊者之十八罗汉名称
佛教知识(七)
仁焕法师:人间佛教的理念——自利与利他同步开展
【佛学知识】说说佛教的“五眼”
知识分子对佛教的责任
佛教知识:五蕴
【佛教知识】什么叫出佛身血?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显、密区别?
佛教放生的意义、实施与注意事项
【佛教知识】供养佛像的功德
道坚法师:做好佛教教育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到来
【佛教知识】为什么有这么多佛教派系?
道坚法师: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
【佛学知识】13、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佛教以香治病
【佛教知识】-法事
朋友都不信佛,我该发什么佛教知识?
这些佛教小知识,你知道几个?
【佛教知识】无相为体
【佛教知识】杀生具备几个条件成不可悔罪?
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
正月十五元宵节来源于佛教
【净严堂佛堂】佛教知识-法器
显圣寺│佛教基础知识入门--什么是具足戒?
【佛教知识】五戒是怎样传授?
开愿法师答:有人不敢播经怕招众生,高僧大德倡议播经不对吗?
佛教里的汉香与藏香
“放生”在佛教中的含义
高僧传授三件法宝,对治一切恶疾、绝症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教化众生,是以因果为宗
释宽旭方丈解惑:唐代佛教密宗为何物?有何现实意义?
金山区开展佛教场所“一寺一品”主题文化活动
佛教字画挂在客厅那个方向最好
明证法师:为什么佛教只吃素?植物不是也有生命?
明证法师:请问师父,佛教对器官捐赠的态度与看法如何?
宣化上人:佛教护法帝释天
佛教僧装的历史
佛教的三衣是什么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大安法师:信基督教后可以改信佛教吗?有无不良后果?
【佛教知识】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难怪孙悟空的毫毛有84000根,你看和谁有关?出自佛教典故
惟觉法师:佛教的理财观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佛教的因果观念
百岁高僧疑似修成神通,弟子发现其走路脚不沾地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梦参老和尚
谈佛说禅悟人生
藏传法师
学佛释疑二
佛教故事:国王拒美人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