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6 其他文章
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法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认同,学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并不是所有学佛的人,都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能够自如地运用佛法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顺利走出各种心理和现实的障碍,活在自在快乐的光明当中。相反,有一些人学佛之后,旧的烦恼习气未除,更添许多让人担心的病态来:或者不能融入社会,生活被边缘化;或者落入迷信,整天神叨叨的;或者修行不能落在心性上,形式化倾向很严重,喜欢把佛法当成苛求和指责他人的工具;或者虽然口头上标榜是佛教徒,实际上却并不修行,行为、习气与俗人无异,甚至更虚伪、邪恶;或者想修行,因没有正确的知见和善知识引导,功夫不得力,自己烦恼炽盛,也让周围的人烦恼,等等。如斯之类,给人的感觉是,不学佛还好,学佛反而学出问题来了。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在家学佛的年轻人,需要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特别注意:
首先要有适合自己的正当职业,解决好生计问题,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一个正常的人。这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和前提。
修行需要有福报。福报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来自责任和义务,来自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辛勤的工作和奉献。
学佛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工作,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种直面现实人生的信心、勇气和智慧,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和谐;当困难和障碍现前时,能够从容自如地去应对。
学佛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现实和推卸责任的借口,或者掩盖自己懒惰和软弱的幌子。一个修行人,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生活不能自立,过得一塌糊涂,自私自利,逃避责任和义务,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以身谤佛。学佛的人应当通过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出色和成功,来证明佛法的殊胜,以身表法。这才是合格的佛教徒。
其次要分清正信和迷信,既不要陷入外道邪法,也不要把学佛简单地等同于求佛。
所谓正信,用净慧老和尚的四句话来表述,就是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
佛是我们的老师,而不是万能的宇宙之主宰或者命运之神。佛不能代替我们修行,也不能代替我们成佛。佛只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并教导我们如何从烦恼走向解脱,而真正的解脱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地依教践行。
所以,我们学佛,一方面要相信自作自受的因果道理,自觉地与外道邪术划清界限,主动地依因果规律行事,努力地通过持守五戒十善,行四摄六度等善法,从心上把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不能陷入心外求法的迷信中。
另一方面,学佛是为了成佛,而不是一味地向佛菩萨索取、跟佛菩萨做交易。学佛是为了最终能够像佛菩萨一样,用广大的智慧和慈悲,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佛教徒,如果他不遵从佛陀的教导去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而是一味乞求佛菩萨给他带来好运,那他就不是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第三要深入经藏,亲近善士,树立正见。
凡修行不上路、不得力、障碍多,乃至误入歧途,皆因没有树立决定的正知见、不明白修行理路所致。所以,历代祖师特别强调学人首先要树立真正见解,要见与师齐。
我们正处在一个资信极为发达的时代。虽然我们接触佛法的机会非常多而且方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披着佛教外衣的邪师邪说之蛊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尽快地树立正知正见,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修行法门,熟练地掌握正确的用功方法,要有择法眼,具备辨别正邪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修行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端正发心,持守净戒,忏悔业障,亲近三宝;二是经常读诵大乘经典和祖师语录,树立圆顿的知见;三是多亲近善知识,以便及时获得指导和鼓励。
第一个方面是告诉我们如何从因地上远离邪师邪法,避免误入歧途。
第二个方面,像《在家教徒必读经典》、《禅宗七经》、《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马祖四家语录》、《永嘉集》、《赵州和尚语录》、《圆悟心要》、《宗杲尺牍》等等,这些都是必读的。另外,像《高峰禅要》、《中峰广录杂录》以及憨山大师的《梦游集》等等,也可以读。上述著作,如果读进去了,自然见地透彻,心明眼亮。(注:由于《禅》刊是禅宗的杂志,此处开列的为禅宗门下所读书目,如果是净宗门下可以读《净土五经》、《印光大师文钞》、《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净土十要》等)
第四要把修行的功夫落实在心地上,以培养健康的心理人格为第一要务,不能流于形式。
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是修行获得成就的保障。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招来魔障。
我们发现,现在有不少学佛的人,本来性格就比较偏执,在社会上混得不好,学佛之后,因为发心不纯正,虽然也坚持天天诵经打坐,好像很精进,但是,其性格和心态的转变并不明显,甚至变得更加偏执,喜欢用佛法的道理去苛求别人、教训别人,搞得人际关系非常紧张。类似的情况,皆因不知修行的根本所致。
所谓修行,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修正自己的言行,美化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说,要通过培养慈悲的心、感恩的心、包容的心、忏悔的心、随喜的心和乐观的心,来扫除心灵深处一切诸如贪婪、嗔恨、嫉妒、骄慢等阴暗的东西,让内心充满光明。这就是佛陀所说的自净其意。
一个人的修行是否得力,不在于他是否有神通,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是否变得更柔和、更包容、更淡定、更光明。
第五要养成一种持之以恒地坚持做早晚功课和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的习惯。
在家人不比出家人。出家人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单纯、清净,他们日常的六根所触,无不与佛教相关,所以,比较容易提起正念。而在家人的生活环境比起寺院来要复杂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连最起码的早晚功课都没有,要保持对三宝的信心和修行解脱的道念不退转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家人修行,必须充分认识到做早晚功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晚功课具有提醒和警策的功能。只要我们天天坚持,养成了习惯,其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有很多人皈依佛教之后,并没有养成日常做固定功课的习惯,这样,时间一久,信仰也就淡化了,跟不信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当然,在家人要上班,时间比较紧,早晚功课不必像在寺院那么复杂,可以简单一些,尽量做到信解兼顾,定慧等持,简单易行,比如,诵经打坐半个小时、十分钟,乃至念十声圣号都可以。关键是心要恳切、持之以恒。
这里所说的定慧等持,意思是指在家人可以多持圣号,因为圣号简单,只要三声一组或五声一组,心念耳闻,蓦直念去,一千声,两千声,很容易做到,而且效果非常好:定也在其中,慧也在其中,更有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在其中。这个功课很适合上班族。
除早晚功课之外,在家人还应努力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的习惯。可以试图从做正念工程开始。
正念工程的要点是,充分抓住和利用偶尔出现的我要修行的正念之点,然后以这个珍贵的正念之点为根据地,通过作意,不断强化它的力量,尽量把它延长,延长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这中间如果丢失了,也不要沮丧。过一会儿,它又回来了,再抓住它,强化它,延长它。如此反复不断地去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坚持,时间久了,正念自然会越提越频繁,越提越有力量,功夫也越来越纯熟。通过正念工程,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如上下班走路、坐地铁、挤公交等等,都看成是修行的好机会、好道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修行的时间就会成倍地增长,而不必再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修行了。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们在家人学佛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点。这五个方面做到位了,修行就能落在实处,得到真实的受用。
学佛
学佛几年,她是如何从欠债20万,每天生活费5元,到月收入2万?
成刚法师:为啥学佛后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职业杀生者,亦可学佛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四·不习学佛戒
达真堪布:没有时间学佛,真是因为太忙了吗?
大安法师: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大安法师:这样的学佛思路对不对,能真的幸福吗?
你学不学佛都应该知道的佛教知识!
正慈法师:学佛要学会“转”,要圆融!
心律法师:你为什么要学佛
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四
学佛放生八年的神奇感应
仁焕法师:佛是觉悟的老师,了解学佛的功德
环球小姐总决赛中走出的学佛人爆料当今娱乐圈因果
如孝法师:学佛最重要的核心!
佛教放生的意义、实施与注意事项
道坚法师:正信学佛
喂食鸟儿青菜时应注意些什么
放生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放生需务必知道的注意事项
开愿法师答:学佛的人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工作、生活?
开愿法师:每天在家放净宗大德讲《地藏经》的光盘可以吗?
开愿法师:孩子不听话,我现在精进学佛能影响他吗?
开愿法师:师父,我学佛不久,家人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仁清法师:在家念佛,把身口意都皈依师父行吗?
佛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在现世获大利益
工笔画装裱需要注意什么
大安法师: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不可不知!学佛应具备的三点
阳光师姐:如何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清净学佛的过程
豆种翡翠保养需要注意哪些?
我从一个好学生到与有妇之夫有染再到学佛得到好姻缘的经历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真圆法师:学佛感悟 其五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在家弟子不能向任何人(在世的和过世的)、以及其他道的众生行跪拜礼吗?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电脑族饮食“八项注意”
恒强法师: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
宣化上人: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毛病,也是造罪业造得最多的地方!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学佛九种迷惑路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学佛遇鬼妻,彻悟成正果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水晶的佩戴应该注意什么?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学佛有感应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大安法师:学佛需要有正知见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老年人注意睡眠十禁忌
学佛后出现的神奇感应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学佛后的感应
学佛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
佩戴菩提子佛珠的注意事项
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宣化上人)
学佛纪事:“首次做佛七感应三件事”等随笔七篇
盘佛珠要注意心态
本焕法师: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沉香手串保养要多注意,这2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学佛回向」赞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
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学佛必懂的—合十、问讯、操手
持诵《地藏经》的注意事项及回向
宣化上人:学佛的人,命由我立
家人反对学佛该怎么办?
根据这些香方,可以在家自制
学佛为什么不能攀缘?
OL瘦身 应注意6件事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学佛必知的八项因果定律
佩戴佛珠手链应该注意些什么?
拜佛当注意:你应当如何正确拜佛?
周叔迦:学佛要力行去求知,知了便去实行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梦参长老:贪爱财色二心不断,学佛再久也未入门
达真堪布:学佛不要虚伪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事情常有,学佛之后明白了该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人可以吃鸡蛋吗?
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
在家居士的几大误区,你有吗?
净土法门法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琥珀知识
汉传法师
耕云先生
素食资讯
其他文章
烧菜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