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3 如本法师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当中,为证悟菩提而迈进,为度化无量众生而誓愿,不达目的绝不终止。能如是而发大愿心,是名真佛子。
出家而修行,不应该为了贫困而忧恼,人贫道不贫,忧道不忧贫;我们出家修行,参研佛法,体悟本性,日夜不休,未曾懈怠,始终一心,如果还不能开悟本性,内心是很忧伤的,不得自在安宁,是很悲痛的,因为修行尚未开悟证果,是肯定要受轮回生死,一旦受轮回生死,当下就是无量劫,就要受无量劫的轮回生死之苦。
所以历代高僧大德,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为了要开悟本性,对自己很严格,不随便宽恕自己,克期取证,以种种苦行抖擞精神,道心之切,非在言下所能形容。
为什么高僧大德要那么辛苦呢?因为今生此世不开悟,来生不知道轮回那一道去啦!实在是茫茫渺渺。高僧不愧就是高僧,他能正见出世解脱而克期取证,把所有的意志力,都投资在开悟本性的一端,这是根本问题,是生死大事,天下之间没有比这件事情更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关键问题;开悟证果,当下脱离生死轮回,免受无量轮回生死之苦;未开悟证果,就要承受生死轮回,因而受轮回生死之苦。
出家修行者,应该为道而忧,不应该为贫而忧。一个真正发心修行的人,他绝对不会把贫困放在心里,耿耿于怀,因而忧愁烦恼;他会把修行当做第一件要事,其它都是枝末问题,贫困更不是问题,早就淡淡如水,开悟证果都来不及了,那有闲功夫想贫困。
出家人好好的用功修行,一心一意的安住如来正法当中,坚持戒律,不用忧虑衣食所须,自自然然的,佛菩萨就会拥护,天龙八部就会护持,把我们照顾得好好的;如同父母关心子女一般,不令子女有欠缺。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护持出家修行者,亦复如是。
佛藏经云:若有一心行道比丘(梵语bhiksu),千亿天神,愿共供养;但能一心行道,终不念衣食所须,如来白毫相中,百千亿光明其中一分,供诸弟子。正如此意。
唐朝有一位道心坚固的比丘,为了解脱生死,为了开悟本性,因而远离繁华愦闹的人间烟火,独自一个人,步入穷乡僻壤,走入深山幽谷,在适当的地方,搭建小茅蓬,因而安居,一切都很简陋,生活极为困苦,可是他的菩提道心还是坚定如故,恶劣的困境阻扰不了他修行的志向,就这样日以为常,按部就班参禅悟道,刻苦精勤,为证悟菩提自性而努力,因而从不懈怠;独自一位苦行比丘在山上,带到山上的道粮早就用光了,这位精进用功的出家比丘,就采取山上的野菜来充饥,一日复一日,由于他坚强的菩提道心所感召,却感动了天人,即刻来到人间,很敬重这位老修行的出家比丘,每天都很虔诚供养这比丘的午餐,日日如是,令比丘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证悟无上菩提,免受饥饿之忧。
这就是一心一意行道比丘,持戒精进,安住如来正法而修行,自然就能感应天人来供养的例子。
所以我们出家修行的人,不用怕贫穷,不用怕贫苦,只要好好的修行,听佛陀的话,持戒精进,安住如来正法,那么,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绝对不会耽误我们衣食所须。因为,佛之所以称为佛,就不愧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凭佛所说的这些话,就够庄严了,别无议论了!
民国六十九年,是我出家剃度的那一年,当初,我身上只带两佰伍拾元出家,由屏东坐普通火车到桃园,差一点就不够钱可买火车票,既然买了车票就上火车,那天是假日,上下车的人很多,一上火车就开始找我的座位,我的座位是找到了,被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伯伯占去,我只好立正不说话,心里默默的念着: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默念了一段时间,火车已到了台中,那时候的我,肚子一阵又一阵的饥饿起来,身上光光如洗,钱没有了,福报也尽了,在火车上,受饥饿的煎熬,前后长达五小时左右,看到别人吃东西,我也很想吃它一口,可是东西是别人的,我只能看,而不能吃它,我实在是太饥饿了,饿得全身直发抖,又站立五小时,那种饥饿的可怜相,狼狈不堪,潦倒至极,实在跟饿鬼道的饿鬼没什么两样,正等无异;火车从早上由屏东出发,到了桃园火车站,已经下午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候。一路上所经过的饥饿与困境,一切都是无常法,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幻化了不可得,这一切的情景,如今已成影尘的回忆,空幻不实,在脑海中仅能成为落谢影像而已!
因缘成熟,就在民国六十九年四月八日,在桃园宏善寺,出家剃度,剃度恩师上淳下(日告)上人,乃幼年出家,博通法义,心怀悲智,出世之坚,堪称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为我取法号,名曰如本。
这是我出家经过的一小段因缘,身上只带两佰伍拾元,当下就出家了,没有什么可考虑与担忧的,大前提就是要出家修行,为证悟无上菩提而发心出家,而不是为了钱少就顾虑不敢出家,假使为了钱少就不敢出家修行,这叫故本末颠倒,舍本逐末。
社会上有很多人士,包含在家学佛的人,常常听到他们这样子说:好好赚一笔钱,以后出家修行,这一笔钱,可以当做和尚的本钱,或尼姑的本钱。像这种情况的心理意识,可以说,连一点道心都没有,不能堪称出家修行,这种出家的动机是以钱为后盾,没有后盾就不敢出家,以钱为他的保险公司,他怕出家后遇到不如意的时候,钱在那时候,就是老大,可以解决问题。生命以钱为中心,生命以钱为依为命,在他的心目中,早就无法信赖别人,完全信赖自己的金钱;口里念念要修行,心却考虑金钱问题,而不以修道为重;如此而出家,是名不如法出家,无道心出家,为钱而出家。
如果没有钱就没有勇气出家,这完全是大颠倒,他的心意识早就没有道心可言,内心恍恍惚惚,没有办法提起正知正见,随着人云亦云的态度,此辈之人,甚为可怜!
总而言之,出家修行者,宗旨在于了生脱死,证悟菩提,深怕不能证成菩提而忧,不以贫乏欠缺而忧;一心一意安住在如来正法当中,坚持戒律,依教奉行,一切如理如法,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必然拥护垂慈,令出家修行者,衣食所须,无令亏欠,得以安稳!是故,出家忧道不忧贫。
大安法师:为耳聋、昏迷、老年痴呆者助念佛号,有功效吗?
在病苦中如何能信愿念佛
简体注音|佛说雨宝陀罗尼经(栴檀恭诵)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简体注音版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说阿弥陀经》
简体注音|佛教念诵集(朝时课诵附电子书下载)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简体注音|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教念版)
简体注音|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栴檀恭诵)
阿姜李达摩达罗:心的食物 宁静
达真堪布:这样念《地藏经》不对吗?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26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23讲
庄春江:第八十一、舍利弗的「深信」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37讲
庄春江:第六十八、愚蠢的善宿
要成就法门无量誓愿学,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最方便
在佛法里面能够修行,要有两个条件
学习佛法,你不会白辛苦的
我和观世音菩萨是「同学」
我们的本性跟我们的心,跟这个意识有什么不同
生命是让你来历练的,把今生当真,临终往生就很难了
万物有灵
信愿行三者要互渗具足,才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21讲
南方世界的五尊佛
邪心含魅妄见妄说
吃素的常见疑问
世间最胜的福田
四种陀罗尼有何含义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煮鸡把儿子也煮了
疑心生暗鬼
脚底养生:可让你百病全消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9讲
「无色界」是什么意思呢
一生的修行过程中,只需一声佛号一部经即可吗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
「四劫」指的是什么
忽于中夜,遥见远方街巷亲族眷属,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大安法师:龙裤国师
求生华藏不容易,阴境现前反见娘
桂林里的因果不虚故事
腐皮卷素菜
「六时」指的是哪六时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为何风格迥异
处理和化解烦恼的方法
心性寂净到极点,光就出来了
大安法师: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佛教的斋日与斋月
把因缘这个门关掉,真如的门就打开了
想吃捉到的毒蛇反被咬
西方世界的七尊佛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福报在顶着
四体忽然同于草木,若作圣解,则受群邪
隋末唐初,一本书,介绍佛教的,里面有个和尚有个武僧,后来武僧成了正果,和尚投生了虎,不吃荤,杜伏威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一)01
大安法师:学佛怎么处理世间的;关系
《护生画集》覆巢
大安法师: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大安法师:被「鬼压身」该怎么办
多吃土豆豌豆祛斑又美容
琥珀花生制作方法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册 卷一 十三、破顺世外道极微实常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91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01讲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宣化上人
其他文章
藏传法师
传喜法师
佛教经咒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