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 念佛感应
说感应
如今一打开佛学、佛教期刊,感应故事颇多。面对这些感应故事,笔者常常在想:应该如何去认识。特别是作为一个学佛人,应该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些感应,理解这些感应,宣传这些感应,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在佛学、佛教期刊上大量地刊载感应故事,已不完全是感应者个人的事,这里面还有一个如何准确宣传佛学、佛教的问题。宣传得当,引导得好,佛学是智信、是正信;宣传得不当,引导得不好,佛学就是迷信,更何况佛学背了迷信黑锅已是多年,至今难消阴影。由此因缘,笔者怀着一丝忧患之心写出这样一篇文章,若有利人们认识感应,当大随喜。
笔者注意到多种佛学、佛教期刊上刊载的感应故事,以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为最多,这是有其缘故的。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名为观世音,是观察世间,自然界一切音声而悟道而成道的。每一个菩萨的名号,同修行做功夫的途径和经验有关系的。观世音菩萨有两大殊胜功能,一则是上合诸佛妙心,一则是下合众生之心,可以观世间之音而救众生之难,是一位大慈大悲的大菩萨。《妙华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闻其声音,皆得解脱。这是真实不虚的。笔者作为一个居家学佛修持已有二十年的人,对此是坚信不移的。
问题在于,感应的事一经刊载出来,一系列的问题也就随之而生,问题多多,稍作归纳至少有这样几个认识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能回避。
一是为什么菩萨能化险为夷,灾难能消失吗?因果报应那里去了?
二是感应了谁?是感应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与释迦牟尼同世的观世音吗?是这位菩萨在施救吗?
三是为什么有人能感应,有人则没有感应?难道菩萨还分彼此?
四是娑婆世界仅人就有数十亿,还有无量无数的胎生,湿生,化生,卵生的生命,一个观世音菩萨能救渡得过来吗?
这些疑问是众多人心里实际存在的,即便是学佛的人,心里恐怕也存在,只不过不便说出来,免得有人说自己心不诚。没有学佛的人,心里的疑问可能还要多,或者干脆就不相信有感应之事。由此看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一个说法,要人信佛恐怕很难,要人相信感应就更难。有的世间所谓聪明人,学问人,有权势的人,面对这些感应事例,只需不屑一顾地说上一句:“什么感应,全是一种心里的幻觉。”于是,这一切就被轻轻松松地推翻了。
我们许多人学佛,特别是居家学佛人,在学佛问题上,差不多的都有一个误区。如何是误?学佛是向外学,信佛也是向外信。如何是向外学,向外信呢?在他们认为,释迦牟尼是佛,观世音是菩萨。信是信他们,拜是拜他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摆在佛、菩萨之外。这样就将佛学对世界的认识分为了二,认为有感应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保佑自己,是观世音菩萨在救渡自己。这就有点像哲学,将世界分为两个,一个主观世界,一个客观世界,或者说是一个物质世界一个精神世界。于是在这两个世界的相互关系上列出若干的矛盾出来,如此既搅乱了自己也搅乱了世人。若是在这样一个误区中学佛,由此也就必然带来感应上的误知误解。笔者之所以说学佛人陷入上面所说的误区,并由此带来对感应的误解,那是因为学佛人忘了佛的教诲。释迦牟尼在成道之时,曾感曰: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入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着,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恼,久不能出,真是可怜可惜。佛在这里就十分明白地告诉我们一个真谛,众生本性是相同的,皆有佛性,这是释迦牟尼用一身的心血,为我们换来的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成果。我们不能自知释迦牟尼所证道的一切,是因为我们被妄念和愚痴所盖。实质上我们众生就是以一个虚妄的我,以一个假合的四大之身,在一个虚假的世界中,过着虚妄的生活。之所以说这一切都是虚妄,是因为他们都是不实,时时在变迁。无论是物质的享受还是精神的受用,也不管是生老病死,还是天灾人祸种种灾难,都不过如此。然而我们却不知这一切的真相,将这一切的虚妄看成是真实。在认识世界与生命的本质上,《六祖坛经》说:“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这个道理与释迦牟尼所说如出一辙。《六祖坛经》还说:“自性迷是众生。自性觉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由此我们理应知道佛是什么,什么是佛,同理也应该知道菩萨是什么,什么是菩萨。连《三字经》都说:“性相近,习相远”。若是这里将“近”改成“同”,理就与佛相当了。佛法是不二法,什么是不二?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六祖坛经》)。我们为什么与佛、菩萨有感应,就是因为这个一。因为我们本性是佛,是菩萨,我们的本性与佛、菩萨是相通的,故而我们就常常会有与佛、与菩萨的感觉,特别是那些时时怀有善良慈悲心的人,因为这种人的心污染少,污染轻,比较接近本心。由此我们可以说感应是真实不虚的,之所以能受到感应是当我们处于某种特殊境地时,我们万缘放下,一心称念佛号,或专心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那时是一个什么境况,一心称念,什么是一心?真正的一心就是心无杂念,万缘放下。那时是一个什么境地,那些遮盖本性的东西还在吗,那时的感应是什么,感应了谁。不要忘记,我们本性就是佛,就是菩萨。这种感应的实境,是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作表述的,一切都在亲身体验之中。
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看待感应,是不是就可以解释上面所说的疑点了呢。稍稍用心思量一下,应该是可以的。学佛人感应了谁,是二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还是二千五百年前的观世音菩萨,还是自己的本性佛,本性菩萨。在我们的学佛队伍中,有不少人是操行净土宗的学佛朋友,净土宗的朋友相信,只要天天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会来接迎自己去西方极乐世界,是这样吗,真是你心中想象的那个阿弥陀佛来接迎你吗,你是否注意到《阿弥陀经》上是如何说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里还是有个“执持名号”,而且还定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是一个什么境界,用常规思维是很难理解的。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感应,是感应了谁?是谁来接迎谁?又接到哪里去?极乐世界又在哪里?这一切,都需要学佛人好好地思量思量。在思量这一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佛法不二之理。当然,仅仅是思量是思量不出结果的,还得实修实证。不过先思量思量有好处,起疑了,起大疑了再去参,往死里参,终归会参出点名堂来。对此,千万不要简单地用世间的“有”或“无”来认识,若是一个学佛人老是抱住世间观念不放,那学佛干什么,岂不自找麻烦。
感应是事实,感应是佛缘。因为我们本性是佛,所以我们与佛有感应,因为我们本心就是菩萨,所以我们与菩萨有感应。因为我们本性是佛,所以我们就能成佛。道理全在这里,迷者自迷,悟者自悟。
感应一旦成立,有人就会提问,按佛经上说,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时得以解救,化险为夷。那么感应之时那些种种灾难又到哪里去了,这好像又是一个问题。灾难是什么?其实无论是火也好,水也好,还是兵戈也罢,贼劫鬼怪也罢,一切灾难无非都是妄相。《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性之际,一切妄相皆无,灾难又存何处。这又是要亲身修持之人才有的体验,这就是佛法不能说,也无法说的难处。
那接着又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有人能受感应,而有人又感应不到呢?这在确好像又是一个问题。按理说感应面前人人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如此,并非人人遇到危难之际,口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都能得救,问题就出在心上。念者若能万缘放下,真正做到“一心”称念,即时得救,这是真实不虚的。若是做不到这“一心”,那就肯定无感应。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醒读者注意,要特别注重考究这个“一心”。佛在多部经中,讲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都有“一心称名”的字眼,至少也有“心念”或“念念无生疑”之类的字眼。为什么佛要如此教诲,秘绝就在这个“一心”之中。当人处在极为危难时,能万缘放下,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必定得以解救,这绝非妄言。但若是杂心相念,一边念一边在思其他,或口念心不行,做不到一心,又何以能得救。有句俗话叫做“心诚则灵”,用在这里最为恰当。由此,笔者又想起佛教中有一宗派,叫做“净土宗”。这一宗派的修持方法,就是叫人一心称念“啊弥陀佛”,以此收敛妄心,使心归一处,万念归一佛念,念至无念,通达净土。此法与佛祖教导众生,危难之时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实是异曲同工。还记得观世音菩萨在向佛汇报其修持方法时,曾向佛说:“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楞严经》)。这里的“于我身心”是关键,是要旨。能于我身心者,即可获十四种无畏功德,若不能于我身心者,又何以能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什么是“于我身心”?那就是于观世音菩萨身心相同,相一致,相以通达。故此,同样的危难处境,同称观世音菩萨,有感应无感应不在佛,也不在菩萨,而全在自己。想有感应吗?想有大感应吗?努力吧!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自性佛!
居士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真明居士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孟居士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戴尧仁居士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魏清宁居士
三例放生感应
陈大惠: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刘素云:感应是至诚感通,不是求来的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谈戒杀放生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中)
雪窦寺居士班举行-朝山行脚礼佛诵经-活动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黄念祖: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老居士)【二】
宣化上人:学佛人不可以自己称自己为居士!
黄念祖居士:有大福德始念佛
现代因果实录:超度亡者感应录
大安法师:在家居士该如何修行?
佛教居士往生纪实
欧阳渐居士往生纪实
李木源居士往生纪实
老居士往生纪实
居士 往生纪实
居士往生纪实清晰
佛教感应与因果现报
恒传法师:看很多居士吃饭不往功德箱放钱,背因果吗?
大安法师:有些居士和家属觉得助念只念佛号太单调了,对吗?
大安法师: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复杨振仁居士书
复方子藩居士书
复洪无我居士书
复汤锦中居士书
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复温嵇德正居士书
复王诚中居士书
复王(雨,雪)夕居士书
复吴敬仁居士书
复赵莲洲居士书
复化凡居士书
复费师敏居士书
复康寄遥居士书
复葛启文居士书
大安法师:怎样才算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感应之别
复骆季和居士函
大安法师:现在许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吗
居士能在家里搞佛教流通处吗
与聂云台居士书
答俞大锡居士问
聂云台居士:人有千算,天止一算
答念佛居士问(即周孟由)
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四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二十六)鞞瑟胝罗居士寄第六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
宽运法师: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二、小沙弥诚感菩萨(除痴毒)
宽运法师: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六、灶神记(化人)
学佛放生八年的神奇感应
放生蛇的感应和因缘
宣化上人:佛说咒语有无量感应,为何你持咒就不灵?
明一法师:带黄梅居士放生
怎样做一个居士
通华居士:我专修楞严咒二十六年的感应
佛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在现世获大利益
居士的修行礼服
崇慈法师答: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
陈士东居士:求是斋品茗谈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道清居士:你能分清农历和公历吗?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学普门品真实感应
念普门品回感应
念佛说疗痔病经的感应
念虚空藏菩萨感应
天女咒感应
佛力感应
佛号念多久自身有感应
念法华经一年的感应
佛咒修持感应大全
恒强法师: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
念《普门品》的感应
邪淫果报很快会有感应 要以戒为师保持清净心
为佛像贴金的感应
五台山感应
发财咒感应
念净口业真言的感应
佛说治疗痔病经感应
不动明王除障感应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的感应
业力感应
观音圣号感应记
佛说疗痔病经咒的感应
供养金光明经感应
拜佛有什么感应
护国仁王咒感应
拜八十八佛感应
拜佛的感应事迹
读诵抄写法华经的感应
念诵准提咒的感应
念准提神咒有什么感应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学佛受用
藏传法师
其他文章
宣化上人
明海法师
汉传法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