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4 学佛释疑
酒非荤腥之食,本身又没有罪恶,为什么佛教禁止喝酒?因为有人就认为说:酒也不是荤食,也不是腥食,那为什么它也不会吃了以后有杀生的这样子的罪过,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
甚至于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说: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有,你们看人家以前济公,不是都吃肉、喝酒!这个其实都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甚至于古时候的一些文人士子,虽然他也有学佛,但是他一样是喝酒吟诗;甚至于古时候征战沙场的时候,还是必须喝酒以能够助胆,能够在征战沙场的时候,譬如说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个都是当时在沙场上面,留下来的一些美好的诗句;甚至于我们在社交应酬的时候,没有酒的话,好像就是没有办法能够尽兴,没有办法能够口吐真言,所以就叫作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在这个社会上面,到处都是存在着这样子的喝酒的文化,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有借酒浇愁,但是殊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个酒的过失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佛教会禁止喝酒呢?
其实酒在文人士子、在这个社会里面,有时候品酒文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高尚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道理是在这个地方:因为酒的本身它是没有罪恶,但是酒它能引生罪恶;也就是说因为喝酒引生的过失、引生的罪恶很多(后面我们会慢慢地说明),所以在佛教里面,佛教的五戒就已经戒喝酒了。佛教五戒里面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菩萨戒更进一步,在十重戒里面,戒不能卖酒,所以卖酒本身就是罪恶;酒虽然本身不是罪恶,但是卖酒本身是罪恶,因为卖酒会坏了众生的心性,让众生堕落,所以菩萨是不能卖酒的,菩萨卖酒比喝酒的过失还大。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喝酒会引生哪些罪恶呢?在经典里面,有说了哪一些东西呢?
喝酒会促使烦恼业障的现行,我们喝酒的时候自然而然你的心智就会昏沉,心智就不明,所以就容易跟烦恼业障的现行会相应。那烦恼业障的现行有哪些呢?其实烦恼业障的现行,无非就会现行于十恶业上面,这些烦恼业障的现行,其实就是现行在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样子的等等的业行上面,因为酒会麻醉你的意识心。其实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必须要靠意识心的作意,来趣向于我们心行的一个清净;虽然我们说意识心祂不是真心,但是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意识心祂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在说意识心祂的重要性,意识心祂虽然能够让你这一艘般若船翻船,也可以让你乘着这一艘般若船迈向解脱,乃至于迈向佛菩提道的究竟解脱,所以还是得要靠这个意识心。
当你喝酒的时候,就会遮障你清明的意行,会让你的烦恼业容易现行,会跟这些烦恼业障相应,会容易造作了贪、瞋、痴、慢、疑跟身、口、意行的三业相应,所以酒会促使烦恼业现行,我们必须要远离它。酒会遮障圣道,远离涅槃寂静;因为酒它的特性,其实就是会让人家会蒙蔽掉、会昏障掉,所以它会遮障圣道。所以前面所说的烦恼业的现行,这个是一般世俗法的烦恼、乃至于佛法的烦恼都含摄在里面。遮障圣道的部分,是含摄了解脱道的圣道、还有佛菩提道的圣道。你喝酒的人自然而然会跟佛法、佛道会远离的,不只远离了解脱道,也远离了佛菩提道;远离了佛菩提道,就是远离了涅槃寂静,因为这个会跟如来藏的涅槃寂静的法会互相相悖的,会远离的。
酒会使人堕落,即使再为人的话,也容易得痴狂的果报,这个是属于异熟果报;那你说:这个我又看不到。但是为什么我们人会有痴狂的果报?痴狂的果报有很多种,有的是谤法、有的是杀生,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喝酒;你如果长时间喝酒,这个酒会麻醉了你的胜义根,这一部分就会再一度转成你的业种,变成未来世的异熟果报。所以酒会使人堕落,生生世世堕落,即使你因为没有造其它的恶业,未来世再生为人的话,因为你习惯于喝酒的话,也会容易成为痴狂的果报。
酒会破坏我们的清净行,为什么呢?因为酒它本身虽然不是罪恶,但是它会因为喝酒而破坏我们的清净行。以前在迦叶波佛的时候,有一个受持五戒的居士,因为隔壁的邻家有一只鸡跑到他家里来了,他看一看,他想说:这一只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因为嘴馋,就把这一只鸡给杀了,把这一只鸡杀了以后,占为己有。后来隔壁的邻家的妇女就来找这一只鸡说:你有没有看到有一只鸡跑到你这边来。他想说:糟糕!这个是人家的鸡,他已经把牠杀了、吃了,那怎么办呢?他就说:没有看到。没有看到这是妄语:你把人家的鸡占为己有,这个就是偷盗;你把鸡杀了,是杀生;所以杀生、偷盗还有妄语。
他看到邻家这个妇女颇有姿色,因为喝了酒以后有几分的酒意,所以就把人家给强暴了,这样子同时又犯了邪淫。所以酒虽然本身没有罪恶,但是喝了酒以后,会让我们烦恼障会现行;这个烦恼障现行,就是我们现在所举的,这个佛典的这个故事,就像迦叶波佛时候的这个居士。因为你喝酒了以后,虽然酒本身没有过失,但是你喝了酒所引生的过失,同时犯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四条罪,所以五戒全部都犯了,所以酒会破坏人的清净行。
酒会使人定、慧消失,所以修行人无非就是要修戒、定、慧;戒、定、慧是必须要在清明的一个心境里面去修这样的戒、定、慧。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能够让你安住在戒、还有定、还有慧上面。如何才能够安住在戒、定、慧上面?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让戒、定、慧消失,酒是最主要的一个动力,所以酒会使我们的戒定慧消失。
在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老莎伽陀,莎伽陀他当时就是因为喝酒,所以丧失了他的定力、还有慧力。这个长老莎伽陀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伏龙的一个比丘、一个伏龙阿罗汉,声名流布,伏龙的声名远播,很多人都想要供养他,所以到处有很多人就轮流着来请他去接受供养。这当中有一个贫女,有一个贫女敬信莎伽陀长老,所以就请莎伽陀长老接受供养,这个女人准备了奶酪还有其它的食物来供养莎伽陀。女人想说:那这个沙门吃这样子的奶酪或是说糜粥,那这样子的话,恐怕因为吃了奶酪、糜粥以后,需要有一些东西来让他能够伴随着这个饮食能够同时去服用,就准备像水的颜色这样子的酒来供养莎伽陀。这个酒因为蒸馏过以后其实就没有酒色,这个莎伽陀以为它是一杯水,也没有仔细去辨别就把它喝下去了,喝完以后,就为这个女人说法完以后就离去了。
离开以后到寺院,那个时候酒势便发作起来,进到寺门旁边的时候,就卧倒在这个地上,那衣服、僧伽梨大衣、还有漉水囊、还有他的锡杖,还有比丘所应该具备的这些十八物的这些器具,这些油囊、革屣还有针筒等散落了一处,身在一处醉无所觉,就是当他躺在那个地方都没有任何的知觉。这个时候 佛跟阿难刚好就走到这个地方,佛见莎伽陀比丘这个样子,就故意问:阿难!这个是什么人啊?阿难说:世尊!这个是长老莎伽陀。佛就告诉阿难说:是处为我敷座床、办水、集僧。阿难就依照 佛的这样子的旨意,去为 佛敷床座、办水、集僧,这个是 佛要说法的时候,在佛世的时候一定的一个行仪。
难道 佛不知道这个人就是莎伽陀吗?难道 佛不知道他喝醉了吗?佛是藉这个因缘,要为众生说喝酒的过失,所以故意问阿难:这个是什么人啊?阿难就回答 世尊说:这个是长老莎伽陀。所以就是要让众生能够知道,这么一个能够降龙、能够伏龙的这样子的神通的一个长老莎伽陀,喝酒以后竟是这样的一副德性,竟是这样子没有办法能够维持他的律仪。
佛请阿难敷完床座,还有办水完以后,佛已经知道说,要开示酒戒的时间已经到了。佛就洗足,坐下来,洗脚完以后 就问众比丘说:你们有没有听闻过有一条龙叫作庵婆罗提陀?凶暴恶害,非常地凶残,非常地暴虐而残害众生,之前没有人敢到牠的住处,乃至于大象、马、牛、羊还有驴子、骡子等等、骆驼,没有办法到这个地方,乃至严重到,甚至于诸鸟都不敢飞过去;因为这些动物、鸟兽飞过去的时候,都会被这一只恶龙给扑杀了。在秋谷熟时,破灭诸谷;甚至于牠在秋收的时候,会去破坏众谷物。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一只恶龙?你们有没有听闻这一只恶龙呢?当时这一只恶龙,是谁所折伏的呢?这一只恶龙就是莎伽陀所折伏而且让牠归依三宝的。现在这些鸟兽都能够到这恶龙所居住的旁边的这个泉水,能够到这个地方饮用泉水,这个是谁所折伏的呢?
众比丘就说:世尊!我们知道啊!我们知道这个是莎伽陀所折伏这一只恶龙的。所以见者言见,闻者言闻。佛就问这些比丘说:那你们现在觉得怎么样呢?你们现在觉得这个降龙第一的、神通很大的莎伽陀比丘,他现在躺在这个地方,他能不能够折伏一只虾蟆呢?他有没有办法、有能力去折伏一只虾蟆呢?他躺在那边已经不省人事了,如何去折伏一只虾蟆呢?所以这些比丘就回答佛说:不能啊!世尊!佛就开示说: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过罪,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所以 佛因此制了酒戒。
佛说:你看像这样子,能够降伏这个恶龙而有大神通力的莎伽陀,这个阿罗汉、这个比丘、这个圣人,他喝了酒,他因为不知、没有去辨别这个是酒,而失意喝了这个酒,他的过失都已经是这个样子了;那更何况是一些凡夫俗子,还没有证道、没有证解脱道的这些俗人,所喝酒的罪过那更是严重啊!那这些罪过都是从饮酒来的。所以从今天以后,如果说我是佛弟子的人,就不能再饮酒了。所以 佛才制了酒戒。
所以酒戒在佛教里面,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戒。有很多人认为,这个酒它本身没有罪的话,那为什么还要去制酒戒呢?这个不是不符合人情吗?不近乎人情吗?但是 佛就在这边,把这样子的一个道理讲得非常清楚了,佛制的任何一条戒,都是为了要让弟子能够趣向于解脱,乃至于要能够趣向于成佛,所制的这样子的一个规制。
所以经律当中 佛说:酒是放逸处,它能造诸种的罪过,违诸善法,所以说饮酒有十种的过失。在经律当中说,你喝酒本身就是放逸的,那这个东西并不难懂;一般我们说酒后吐真言,其实酒后吐真言,经常是胡言乱语,甚至于把平常不敢讲的话,肆无忌惮地讲出来。为什么会酒后吐真言?就是放逸。不愿意在口行上面,不愿意在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上面去遵守,那个就是因为喝酒以后造成的放逸的一个心态。所以酒后吐真言,从我们世俗法看起来,好像是很好,但是酒后吐真言,这个真言,其实都是因为你意识心的作意,没有受到戒律的约制之下,去造作的这样子的身口意行这样子的业行。
所以说这个饮酒以后,会造成十种的过失:第一个是颜色恶,第二个是劣力,第三个是眼视不明,第四个是现瞋恚相,第五个是坏田业资生法,第六个是增致疾病,第七个是益鬪讼,第八个是无名称恶名流布,第九个是智慧减少,第十个是身坏命终堕恶道。我们这十个这样子的过失,大略地说明一下。
我们可以看看一下,喜欢喝酒的人,他的五阴里面的色阴,他的色是不是现出一种暗沈的一个恶色,所以我们说颜色恶,说喜欢喝酒的人,乃至于嚼槟榔,全身恶臭。喜欢喝酒的人眼视不明,因为喝酒会影响到你的视力。喜欢喝酒的人会产生劣力,什么叫作劣力?就是像前面所说的莎伽陀,这个莎伽陀,他是不是原来能够降龙,现在一点点力量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叫作劣力。
喜欢喝酒的人容易现瞋恚相,也就是说前面所说的,因为他喝酒了以后,会落于放逸处,所以不愿意去约制你自己的身口意行,奉持在十善的这个善法上面,所以就容易故瞋,容易现瞋恚相,所以喝酒的第四个过失,就是现瞋恚相。第五个过失是坏田业资生法,也就是说你喝酒的话,容易造就身口意诸业,而破坏了你的这些田业资生法的资财。第六个会增致疾病,我们都知道喝酒伤肝,但是很多人说不喝酒伤心,但是你这个心是什么心?你这个心是意识心。所以你喝酒的话增致疾病,不只是增致了身体的疾病,也增致了心理的疾病,所以是伤肝也伤心。
第七个喝酒益斗讼,喝酒的人就是因为放逸,所以容易引生斗诤,容易引生争执,所以喝酒益斗讼。喝酒无好名称、恶名流布,喜欢喝酒、喜欢酗酒的人,一定容易造贪、瞋、痴,乃至于身、口、意行的这些恶业,所以一定会恶名流布。智慧减小就是因为无明的缘故。乃至于到最后,身坏命终会堕三恶道。所以虽然你这一世喝酒,未必下一世堕三恶道,但是你这一世喝酒,未来世喜欢喝酒,再未来世又喜欢喝酒,世世酗酒的话,终究会命终以后堕三恶道,这个就是喝酒落于放逸处的最主要的过失。所以酒本身虽然没有过失,佛教必须要制不能喝酒的这样子的喝酒戒,最主要的道理就是在这里。那喝酒的过失,我们已经跟各位说明到这里。
就为了一件事,佛陀穿着破损袈裟带弟子乞食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比丘贪恋色身害相思病,佛陀对症下药使其回头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觉真法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宣化上人:为何要受持五戒?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作恶却获福,有人作善却遇殃?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邪淫的你为何发不了财?深度解析邪淫与财富的关系!
邪淫的人那么多,为何戒成功的却很少?
六祖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为何合称南能北秀
植物也有生命,为何吃素不算杀生
佛陀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为何素食的真相竟如此难得
圆因法师: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三吃素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高僧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儿子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大安法师: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善导大师:信愿法师:《观经》注疏者甚多,为何采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修学?
沉香涨价香友捉襟见肘,为何香至尊价格始终如一?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为何藏式佛珠形状多为桶珠?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净土法门法师:布施的习性为何没带来今生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多伦多“千人素宴贺佛诞”哈珀致信赞佛陀精神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许智铭: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槃
为佛陀理发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邬金第二佛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三者是同一位上师。【法王如意宝】
卢志丹: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宣化上人:人为何有恶梦?
宣化上人:出家人为何晚间不能吃东西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金刚萨埵为何能帮众生消业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
皈依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胜过二万年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千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净土法门法语:为何佛教徒一见面就合掌称阿弥陀佛?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本源法师:地藏菩萨为何把不孝“父母”列为第一重罪?
轮回真实案例:婚姻为何成战争?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一真谛──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这4件事是佛陀也做不到的,别再求了!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夏日为何不能饮生蜂蜜?
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 只看一眼便如同亲睹佛陀圣容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3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6
八岁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佛陀的道场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历史上第一尊佛像竟下地亲自接受佛陀授记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佛陀讲法,是给众生开药方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为何人们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游客:被坑了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智敏上师:为何我们修行了这么久,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广化法师:为何说出家后再还俗容易感到剧烈的痛苦?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印光法师: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圣严法师: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陀规语:众生既然本来清净为何复生为众生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佛陀在《善生经》讲若何教导子女
持松法师:为何说唐密超胜?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箴言:天天说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佛陀箴言:怎样观佛像?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何为回向?为何要回向?若何回向?附各类回向偈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超然法师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
佛教名词
汉传法师
汉传人物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