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再来说法度群愚

2025-06-14 汉传人物

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再来说法度群愚

祖师们入灭无奇不有,所谓诸方迁化,或卧、或坐、或立、或说、或倒立,如此等等言说不尽。这里举两则走后又回来指导愚痴弟子的公案。一个是遇安禅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楞严,另一个是很有名的洞山良价禅师*。

遇安禅师入寂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他的入寂非常自在潇洒。临走的那年春天,他作偈付嘱其嗣法弟子蕴仁禅师道: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裁。付嘱完毕,遇安禅师便洗澡换衣,安坐禅床,然后命令人把棺材抬进丈室。

静坐了一会儿,遇安禅师便自己爬进棺材里,让人把棺材盖儿盖上。过了三天,弟子们把棺材盖打开,发现遇安禅师右胁而卧,吉祥而逝。一时,四众哀恸,哭声震天。忽然,遇安禅师又坐起来,重新升堂说法,呵责弟子们说:此度更启吾棺者,非吾之子。说完,又爬进棺材,溘然长逝。

洞山良价禅师圆寂于咸通十年(869年)。他的入灭极富戏剧性,体现了禅者在生死面前的大自在。良价禅师入灭前,曾向徒众示疾。时有僧问:和尚违和,还有不病者也无?洞山良价禅师曰:有。曰:不病者还看和尚否?洞山良价禅师曰:老僧看他有分。曰:未审和尚如何看他?洞山良价禅师曰:老僧看时,不见有病。

洞山良价禅师乃问僧:离此壳漏子,向甚么处与吾相见?僧无对。于是良价禅师便示颂曰: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说完偈子,良价禅师便命弟子帮助他剃发、澡身、披衣,然后鸣钟集众,登座告别,俨然而化。

大众久立,见师不语,始知良价禅师已去。一时恸悲号哭,过了好几个时辰,也停不下来。洞山良价禅师忽然睁开眼睛,呵斥大众道: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于是便命令主事操办愚痴斋。

众人因恋慕良价禅师,希望他能多活一段时间,故意拖延时间,这样过了七天,斋食方准备完毕。那天,良价禅师亦随众用斋。斋毕,良价禅师示众道: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说完便归丈室,端坐长往。

* 延伸阅读【遇安禅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