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行布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布施的体性?就是你怎么样做才合乎布施的条件。作一个问答,什么是布施的一个内涵呢?说谓诸菩萨,无量无边的菩萨。不管是凡夫,不管是圣位,不顾自身一切资具,他内心当中,不爱惜他自己的资具,资具就是维持生命的一些物资,包括财物、包括饮食、衣服、卧具等等。所有无贪俱生之思,他依止无贪所俱生的思心所。这当中有两个心所,就是布施内心的相貌,一个是无贪;一个是思。
我们先解释无贪。无贪就是心无染着,这个染着就像一个布,一个白色的布,我们泼上墨汁,这个墨汁就深深地把这块布给咬住了,墨汁跟布就分不开了。说我们爱着财物的心情就是这样,这个财物已经不现前,但是我们经常想着财物,经常去想着它的存在。我们这一念心,去爱着财物,就像墨汁去染着这块布一样,不可以分开。但是菩萨不是,他对于财物没有染着的心,无贪。
跟无贪同时活动的一个思心所。思心所,就是经过你的思惟以后,所生的造作。经过思惟,一个很深刻的思惟,不是说一个很随便的动作,诶,这个东西给你,不是。他是透过一种如理的思惟以后,所产生的一种行动力,叫做思。不是一种无记的,随便的,不是。经过他的一个慎重的判断、抉择,所发动的一个造作行为,叫做思。
他的内心当中,是无贪俱生的一种造作,所引生的一种身、语二业。或者是用身业来布施,或者拿财物给别人,或者是我帮你做义工,我帮你服务,就是身业的活动或者是口业,我们用口业来安慰对方,来鼓励对方,这个也是布施,偏重在法布施。
从布施的自性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一点。就是说在布施的整个过程,有三个内涵。第一个是你能布施的心;第二个是你所布施的东西;第三个是你所布施的对象,就这三个东西。
这三个当中,布施的体性,重点在于能布施的心,约心来安立,一定是要无贪相应。比如你现在用一个随身听,你用一用以后不喜欢它了;不喜欢它,你把它送给别人,这个不能叫布施。因为你已经不喜欢它,再送给别人,不是一种无贪相应,一种施舍心相应。整个布施的定义,它是要跟无贪相应,这样子才能够安立布施,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
从这个自性当中,就是我们在布施的过程,要观照我们这一念心,是一个什么心情?这样子才能够达到一个布施的功德。一定要无贪相应的行为,才能够达到菩萨布施的功德。我们等于是把布施作一个明确的定义,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