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延续,离不开戒律弘扬与行持

2025-11-02 界诠法师

佛法大要为戒定慧三学,对应的是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释的是三学。古时称三藏法师,即是通经、通律、通论者之尊称,或称经师、论师、律师。通经亦通律论,通律迹通经论,通论亦通经律。

无论大小乘学人,经师论师的比丘身份皆依戒律来完成的。

僧俗根本区别何在?除了形象衣着不同外,其根本在于所受戒法的差别。七众之分除了报体不一,就是受戒不同。在家二众有三皈、五戒、八戒、菩萨戒;出家五众有十戒、式叉尼戒、具足戒的区分。

以戒为师是僧俗二众共同遵守的职责。三乘亦以戒为基,戒亦不能离各宗派的行法而独立。宗师祖师在弘扬各自宗派学说,并非弃戒不学。至于后来门人除了遵仪受戒取得资格外,学戒、持戒视为学戒者的事了。

佛法的道次第是依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智慧而得解脱,此是不变的真理。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

《涅槃经》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

《佛遗教经》云: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善见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

《四分律》中:如过去诸佛,及以未来者,现在诸世尊,皆共尊敬戒。

虽说众生本具天然性德智慧,无形无相,无须立制,但凡夫众生三业不净,如何见其本性呢?所以要从规范三业行为开始。众生生活在有相的世界里,故不可执理废事,或执事废理的偏见。再说佛教的延续,僧团的庄严,离不开戒律弘扬与行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