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不正见

2025-11-02 净界法师

不正见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

对于真谛理或俗谛理,颠倒推求,颠倒推求就是说,以正为邪,以邪为正,这个就是颠倒推求。染慧为性,产生一种染污的智慧为它的体性。能障善见,能够障碍我们的正见。招苦为业,由于错误的知见,就会产生错误的行为;由错误的行为,就会产生种种痛苦的果报,所以讲招苦为业。

这个不正见,在百法里面提出了五种,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见惑。贪瞋痴慢疑,在智者大师的天台宗里面,贪瞋痴慢疑是属于思惑,由于思想引生的烦恼惑。不正见是属于见解上的迷惑。对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开出来有五种,我们必须要知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观念见惑。

第一个、萨迦耶见。萨迦耶见翻成中文叫做身见,或者叫做我见。这个身见和我见就是说,我们在五蕴的身心当中色受想行识当中,执著为我,或者是我所。这句话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对五蕴身心的执著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即蕴计我。即蕴计我就是说,我们认为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我,或者色蕴就是我,身体就是我,你打我的身体,我就说你打我;或者想蕴是我;行蕴是我等等;就着每一个蕴执著为我,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离蕴计我。这个人认为说,五蕴色受想行识是生灭的,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灭刹那生,五蕴本身不是我,它不是一个常住不变的自体。但是,离开五蕴另外有一个我。五蕴它是会生老病死,但是我是不生不灭的,我就住在五蕴当中。好像说我现在住在这个房子里面,这个房子破坏了,我自己又盖一个房子,又住在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又破坏,我又住进一个房子。

就比喻说,我们在无始劫生命当中,每一期果报所招感的五蕴身心,或者是人道五蕴、鬼道五蕴或者是狗的五蕴,这个五蕴是生灭的;但是我认为在整个生命当中,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体叫做我,我住在五蕴里面,我是不生灭的,我是不生老病死的。这个就是离蕴计我。有两种执著,这两种执著都叫做萨迦耶见。

《唯识学》告诉我们的观念,正见是怎么样?其实我们五蕴身心没有我。既然没有我,我们生命怎么相续呢?它是这样子相续的,你比如说我们看十二因缘,由于我们的爱取的烦恼惑,而造业,由这个有漏业去得一个有漏的果报。就是说业力本身它是能够招感,此是集,招感性,我们由这个有漏业去得一个果报。果报我们产生以后又会起惑,又会造业、受苦。所以说生命事实上就是一个惑、业、苦,完全是一种业力,完全是一种因缘的作用而已,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的。这个我是第七意识的执著产生的,事实上是没有我。这个叫做萨迦耶见,又叫做身见,或者是我见。

第二个、边见。这个边就是说他落一边,不中道,或者执著断见、或者常见。断见就是说人死如灯灭,一个人死了以后就好像灯消灭了,也没有以后的因果了,这是断见,断灭见。第二个是常见,就执著人死还是为人,狗死还是为狗,这个是常见。断常二见都是属于边见。

第三个、邪见。邪见是拨无因果。认为说,善业也不能够招感可乐果报,恶业也不会招感不可乐果报,完全没有因果存在。这个是邪见,拨无因果。

第四个、见取见。见取见就是非果计果,把不是解脱的果执著为解脱果。比如说外道执著生天是解脱,认为说禅定觉身空寂,受于快乐,这种空寂的境界就是涅槃,事实上禅定还是生灭法。这是非果计果,把不是解脱的果,执著是解脱的果,叫做见取见。

第五个、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非因计因,它不是一个解脱的因,执著是解脱的因。比如说外道持牛戒、持狗戒,向牛学、向狗学;或者是种种无益的苦行,希望能够依此得到解脱,这个都是非因计因。佛陀告诉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婬欲、不妄语、不饮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之因。外道持这个邪戒,或者无益的苦行,都是属于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这五种都是属于不正见,属于见解上的迷惑。这样子加起来的话,根本烦恼等于是有十个:贪、瞋、痴、慢、疑是属于思惑;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和戒禁取见,这五个是属于见惑。这十个就是我们一切烦恼的根本。

这五十一个心所法,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是今天要来的上果下清律师,他老人家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心所都要背起来。为什么要把它背起来呢?因为,好像说我们要抓贼,我们必须要先了解贼的形象,他长得怎么样?他的种种的行为怎么样?我们才能够把这个贼抓到。我们在研究心所法,了解我们内心的活动亦复如是。我们必须把它每一个体性和业用都清楚,才能够如实地发现它的存在,把它消灭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