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尊告阿难,一念无明而迷真成妄,产生习惯性的习气,其有内、外两部分。内的部分称之为情,比如对境界执着太过了,贪爱为水很沉重,所以想好吃的就出口水,想念爱人就流泪水,贪心满足心情好的人,就看上去油光水滑,想念淫欲时,男女根就出不净之水。贪爱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出水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水性沉重,兑现在因果循环中就会下堕。
外的部分是指身体外的感官境界,如果对某种生活状态或者优美的环境,生起渴求希望之心,不断想念且追求不息,念念心驰神往,能够形成一种殊胜情操,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等到脱离身形,而成超度的事实。比如众生持世尊的三聚净戒,就会清净无染,色身轻快;再者还有喜好持咒的众生,就会显现出来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气度;如果心想着升天,心就会飞举起来;心念佛国净土,也是向上的;侍奉善知识、为法忘躯等等也会出现同样的效果。
一切世间的有情,无始以来生生世世相续不断,在生的时候乘于自己的习气而造诸善恶之业,死后被业力牵引变易流转而受报,在临命终的时候,就会随着情与想的比例而各循其道。
在临命终时有种种相顿时显现,都是平日里善恶业的集中生事,再加上将要死但心里极度不情愿,想要生又只能不由自主地顺着业缘,死逆、生顺两种业习相交而并发,就让死生之际变得冲突力十足。这个时候就由情与想进行比拼,占据上风的来决定下一生去哪。
纯想而无情的人,至少会去到天界,如果在想心中多了些储存的福慧资粮,再加上清净的誓愿伴随而行,就自然而然地心境开阔,得见十方诸佛,随愿往生一切净土,极乐世界是最典型的去处;次一点的话,如果情比较少而想占了多,虽然也能够轻举而生,但是质量不会太好,一分情九分想的,往往就会成为飞仙一类;二分情而八分想的,大力鬼王比较多;三分情七分想的为最次,多见于飞行夜叉之类;四分情六分想的,基本就是地行夜叉了,虽然同为夜叉,但在行动力上差别很大,不过纵然是最次的地行夜叉,也可以游行一四天下而来去无碍。
我们常讲人道苦乐参半,这也是事实,之所以生而为人,就是因为情与想均等而不分上下,这样一来既不能飞升也不会下堕,就在人世间了。当然也有具体的差别:比如想的质量比较好,大都是聪颖之人;如果情的心很幽钝,这个人就很难开窍,一生死执崖板,性格很固执,甚至没有办法交流。
此处开始情要占上风了,情多而想少,如果是六、四分成,那么情心偏重的就成为猪狗、牛羊等畜生一类,反之如果情心较轻的,则成为雀、鸽、鸳鸯等羽类飞禽,总之畜生是要当定了;再往下七分情三分想的,下沉至水轮世界地段,又生在火轮之际,由猛火气焰熏习结成色身,就是饿鬼,总是被业力所驱,再好的甘露妙食到他们身边就是脓血、火炭,不但不能受用,反而还会伤及自己,目犍连的妈妈堕在鬼道,便是典型的案例。
沦落到九分情一分想的地步,则沉坠得更深,会至风轮与火轮的世界地段,轻一点生在有间,重一点生在无间,总之铁定了就在地狱;到最苦的地步是只有情而毫无想,临命终时直接下沉至阿鼻地狱,如果其中还有诽谤大乘教法,或者毁佛禁戒、诳妄说法,以及没有实修贪信施财物一类的,还有不具备实德而受四众弟子恭敬的,乃至五逆十恶重罪,就会生在十方的阿鼻地狱。
本来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这里轻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无间是指受苦无间而言,阿鼻是指除了受苦无间外,还会极长劫而无有出期,是地狱最苦最重之处。
可见一个众生苦海,一切都是自找苦吃,我人的命运任何时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可被困在生死,也能够自求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