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在当时的印度来讲,可不是随便叫的,不是光年龄大了,年龄还排在后面。印度里面讲到的大富长者,不是光有钱、年龄大就可以了,他是要十个条件。
首先他的族姓得贵,你知道印度四种种姓,最高的婆罗门,然后刹帝利,然后吠舍,然后再首陀罗,第四种的话是最低级的。就是别人今天跟他假如果说了一句话,回去就没人搭理你了,就这样。所以他这个种姓制度是非常严苛的,首先他的出生必须是前两种种姓,很多是婆罗门,婆罗门出生的,所以他的姓要贵。
第二个位要高,一定就是王公贵族这样的,因为印度他们天生就相信这个。咱们的这种人生观里面,那信佛的大家才了解到说修福修慧,世俗里面一般人哪里懂这些道理,他可能还觉得说你们很势利,但是大家要知道,实际上官高位显也是修来的。为什么有一句话叫山中无衲子,朝中无宰相,都是修来的。那么他的位子要高,就是说在这个人的阶层里面他属于位高的人。
第三个才轮得上就是要有资产,那肯定我们说布施修得好嘛,大富,家里要有大富。
第四个条件叫威猛。威猛不是说我们说的力气大或者怎么样,就是他得有魄力。因为大富长者是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的,大家知道,所以他一定要有魄力。
还有第五个条件要智深,就是智慧比一般人有独到之处,有先见之明,我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什么事情处理都能够深思熟虑。
这五个条件具足了,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然后再考虑他年龄上有资历了。不是年轻人,让人觉得小年轻一样,好像生不起恭敬心,必须要什么?年耆,就是年龄要大,稳重、长老的这种气质。当然你光年龄大还不行,你有的人他倚老卖老,为老不尊了,还有这样的对不对?所以你看我们不是有时候在地铁上呀,在这个什么上面出来一些情况。又说,哎呀,现在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我笑得,他们上次(这样)说。实际上确确实实,年龄虽然大,你的行持还要清净,就是你要老有老的一个样子,给人一种这种长辈的这么一个行持上让大家对你有所敬重。
所以第七个叫行净。那么行净了,还得有格局。大家要知道,中国人我们也讲,叫礼仪之邦,人情来往要知礼数。大家看,做过国都的这些都市里边的人,如果他世世代代投生在这儿,他一定是讲礼数的。实际上这些年,你看我北京也住了些年。回到我们佛门里面呢最讲礼数,弟子相呀,三宝依止相呀,这个我们就习以为常了。
但是世间人里边很多现在不讲礼数,除非有个别的传统上,你比如说山东,不是孔子故乡嘛,那确确实实孔圣人的影响还在,所以他还讲这个过年给长辈们磕头呀,这个还在,一般的根本就吃不消这个磕头法。像北京这些地方,还是在皇城根儿吧,那种讲究劲儿,或者是那种讲礼数呢也比较多,这就叫礼备,这是第八个。就是要自己心里知道人情来往的这个礼节,不能越位,不能完全不着调,没有素养。
第九个、第十个是说到要上叹、下归。就是说国主、皇帝还要看得起你,在人前老是说,给孤独长者他确实是好的一个长者,上面要赞叹你。下归是什么?旁边的一方老百姓,还要恭敬你、认可你。
所以大家想想,所谓的长者都得有这十个条件,才能称之为长者。就像我们现在讲的确实是道德、地位、智慧、这种人脉关系等等这一类的,都得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他才能称之为一位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