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的五时八教

2025-11-03 其他文章

前言

要明白天台宗的教义,必须远溯龙树菩萨。龙树造《大智度论》、《中论》,发明一心三观的要旨。其后北齐慧文禅师,读《中论》,妙悟其旨,开空、假、中三观的止观法门。南岳慧思禅师,从学于慧文禅师,悟入法华三昧,及旋陀罗尼,著《大乘止观》,奠定台教的基础。

智者大师,从慧思禅师学,诵《法华经》到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悟入法华三昧,得旋陀罗尼,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乃辞师出山,游化于陈隋之间;当时王公卿相庶人士女,受教的不可胜计。大师谓法华为一乘妙典,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遂出《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和《维摩》、《金光明》、《仁王》、《观经》、《观音经》等注疏。学者宗之,竞相讲习,天台宗遂大行于中国。

或者以为讲演经论,只要根据正文,依文解义,便可明白,何必判教?这是不懂佛法的说法。且举几个例子:如说涅槃二字,使可作几种解释。

可以说:灭除生、老、病、死,一切都尽,名为涅槃(藏教);

也可以说:生死本空,本来无苦,名为涅槃(通教);

也可以说:生死是一边,生死灭尽是一边,超出二边,名为涅槃(别教);

也可以说:生死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死,生死不可思议,涅槃也不可思议(圆教)。

又如说:佛身长丈六(藏教);

也有说:佛身如须弥山(通教);

也有说:佛身有微尘相好(别教);

也有说:佛身等真法界(圆教)。

有这样许多不同的说法,假使不用藏、通、别、圆四教来判释,怎么会明白呢?所以判释教义是讲演经论时所不可缺少的工作;而研究教义,也就是学习经论时所不可忽略的学问。

天台宗判一代时教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五时是从竖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为五个时期;

八教是从横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成八种教义。而八教中,顿、渐、秘密、不定四教,是说教时所用的仪式,称做化仪四教;藏、通、别、圆四教,是教法中所含有的义理,称做化法四教。直说大法,叫做顿;先说小乘,由小而大,叫做渐;唯独当机明白,他人不能知,叫秘密;或顿或渐,并无一定,叫不定。这化仪四教,虽称为教,其实它内中所含有的义理,还是藏、通、别、圆四教。化仪四教,譬如药方;而化法四教,譬如药味。药方仅仅是一张纸,它之所以能有医疗疾病的作用,还是在于种种药味。以下就但明化法四教,化仪四教便略而不谈。

化法四教,是藏、通、别、圆。因为众生的智慧有利钝,烦恼有厚薄,所以如来以利他妙智,善巧方便,于一佛乘,开为四教。以下就依次叙述:先明藏教,次通、次别、次圆。根据佛祖的言教,而加以说明,教观兼举,理事俱谈。背尘合党,从凡入圣,应当从这里认识开始。

五时:

第一、华严时,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如日照高山之时。首谈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于海印,现刹土于毫端;小乘学者,如聋如哑,莫能理解。

第二、阿含时,谓佛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于鹿野等为接引二乘人,说四阿含等经。

第三、方等时,谓佛既说小乘,更演维摩、楞伽等大乘经,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

第四、般若时,谓小乘虽回心向大乘,然其执情未泯,故佛更广谈般若空慧而澄净之。

第五、法华涅槃时,谓佛见钝根众生,机渐纯熟,故说法华经、涅槃经,以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咸得成佛。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八教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合之为八教。

智顗所主张之天台宗教判。即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解释。从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从教导众生之形式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类(化仪四教);又依适应众生根机而教导之教理内容,分为藏、通、别、圆等四种类(化法四教)。以上总称为五时八教,其关系如左表所示。

化仪者

系就如来教化的机应,有四教:

一、为顿教,谓佛为应大乘利根菩萨直说大法,不谈小乘,即说华严顿入教法;

二、为渐教,渐即渐次,谓佛应大小乘钝根众生解说阿含、方等、般若等渐进的教法;

三、为秘密教,谓佛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大众于同会中听法,所闻各异,或为此人说顿,或为彼人说渐,彼此互不相知,隐秘赴机,而各得利益者;

四、为不定教,谓佛所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大众于同会中听法,或闻小法而证大果,或闻大法而证小果,彼此相知,而得益不定者。

化法者

系就如来教化众生的方法,有四教:

一、为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由经律论各含藏一切文理,令众生由此证入道果,此指佛于阿含时所说的三藏教;

二、为通教,谓佛对大小乘根机所说的共通教法,钝根者闻之,便可通入藏教;利根者闻之,便可通入别圆二教;

三、为别教,谓专为菩萨乘所说的教法,别于前面的藏通与后面的圆教;

四、为圆教,圆即不偏之义,谓对最上利根菩萨解。

天台宗将如来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具体判释如下:五时:

初时,说华严(释迦如来,成道之初,于三七日中,体察法界实相。此时的教法,如日初出,先照高山,二乘无闻)

第二时,说阿含(阿含,此云无比法。有《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四者之名。此时的教法,度化外道与小乘)

第三时,说方等(弹偏折小,叹大褒圆,四教俱说,引小向大。藏为半字,通、别、圆为满字。对半说满,故言对教。说《净名》、《金光明》等经)

第四时,说般若(遮有形事相,显空性理体。此时的教法,不说藏教,唯说般若诸经)第五时,说法华、涅槃(会三归一,转教付财,契入非小非大、非渐非顿、本来如是之境,与初时华严,首尾相应)

八教

一、化仪四教:指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乃就佛教化之形式与方法分类而成。

1、顿教:指对大机直施佛自证之法,不用诱引方便,如《华严经》的说教即是。(直显真实之教)

2、渐教:谓由浅及深,次第诱引,阿含、方等、般若三时期即是。(由浅入深之教)

3、秘密教:谓佛以神力对受化的彼人此人,隐秘地令得各别之法,彼人此人共闻佛之一音,而不知彼此所得之法。(因人而宜之教)

4、不定教:谓受化的众生虽同坐一席,然随各人根机之不同,所体悟之教法亦不一定。前二种化仪是竖的化仪,后二种是横的化仪。(一音异解之教)

二、化法四教:指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乃就佛化益的内容分类而成。故化仪譬如药方,化法譬如药味。

5、藏教:说但空之理,令证二乘小果的教说。(声闻、缘觉之教)

6、通教:说通同三乘之因果,其理虽是但空,但含中理(即不但空),令钝根与藏教同证其果,利根则转入别圆二教。(声闻、缘觉、菩萨共通之教)

7、别教:说但中之理,令修次第三观,证十二品断之佛果。(不共二乘,独为菩萨所说之教)

8、圆教:说不但中之理,令修圆融三观,证四十二品断之佛果。(佛陀内证的实相之教不论迷悟,生佛一如)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